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372.
采用SBAS-InSAR技术对菏泽市65景Sentinel-1A SAR数据进行处理,获取菏泽市2017-05-20~2021-05-23的沉降结果,并结合地下煤矿工作面的开采对各成像时期的地面沉降情况进行精细化分析,最后利用实际水准数据对SBAS-InSAR监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菏泽市地面沉降不断加速,郓城地区沉降较为严重,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达-311 mm/a,最大累积沉降量达-1 269 mm。SBAS-InSAR监测到的沉降位置和沉降变化趋势与水准测量结果相符,但在沉降严重区域,SBAS-InSAR监测到的沉降量与实际水准测量结果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73.
针对管线绕流剪切层区的水流特征,利用射流分析的类似方法,通过简化控制方程,从理论上探讨了剪切层区的时均速度分布规律。物理试验中采用ADV测速仪对回流区流场进行了测量,对各流区流速和紊动强度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推导进行对比,二者基本吻合,为进一步研究海底管线防护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4.
海底输油管线是海洋油气田开发的生命线工程,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易发生破坏.为使管线实现自埋防护,提出用柔性材料代替刚性导流板安装在管线顶部,不仅可以增加阻水面积,加大冲刷深度和范围,而且可以减缓刚性导流板对管线上部水流的扰动强度和尾流涡旋的扰动强度,减小管线的振动.利用力学关系由变形方程推导出海底管线与海底间距离为零以及不为零情况下柔性导流板变形的二次曲面方程和自由端最大挠度.在单向流条件下将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柔性导流板安装在管线中轴上方开展试验研究,测量柔性导流板在水流作用下的变形曲面.对比分析利用公式计算柔性导流板的自由端最大挠度和曲面变形数据与试验结果,发现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75.
为更清楚了解浙东海域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情况,于2006年8月(夏季)和2007年1月(冬季)在浙东海域28°00′~30°00′N、122°00′~127°30′E设置了3条调查断面,共布设25个观测站位,现场采用荧光连续法对叶绿素a进行测定,初步研究了该海域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水体温度、营养盐和浊度对叶绿素a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叶绿素a分布趋势为近岸(平均质量浓度为2.01μg/L)>外海(平均质量浓度为0.52μg/L),其主要垂直分布类型为递增型、递减型和单峰型;冬季,叶绿素a分布趋势为外海(平均质量浓度为0.50μg/L)>近岸(平均质量浓度为0.33μg/L),主要垂直分布类型为递增型、均匀型、单峰型和双峰型。夏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为0.93μg/L,明显高于冬季(0.46μg/L)。温度、营养盐和浊度是影响研究区夏、冬季叶绿素a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76.
由于海底水动力环境的复杂性,海底管线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而海床的冲刷是管线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经对单向恒定流作用下的海底管线冲刷坑内泥沙动水休止角这一特征参数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到其相关关系和变化规律,对进一步研究海底管线的防护技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7.
乌蒙山贫困缺水区水资源严重缺乏,找水需求大、难度大。为确定了ZK12探采结合井位置,本文首先分析了工区找水环境因素的地层时代、含水介质类型、构造背景、水源条件和水动条件等5个条件;其次,对富水特征的含水岩组、蓄水构造和富水地貌进行研究;最后,重点分析地球物理特征找水因素,介绍了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激电测深和地球物理测井等“多方法”应用效果,通过视电阻率、视极化率、衰减度、半衰时等“多参数”,确定断层裂隙水的地球物理特征,建立由浅入深的“多层次”地球物理模式。最终,创新性提出了乌蒙山连片贫困缺水区重点村镇的“多方法、多参数、多层次”地球物理找水模式,克服单一物探方法找水的局限性,精准定井位,对地下水勘查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78.
为了更清楚认识洋山海洋倾倒区海域沉积物的污染状况,测定了该海域倾倒前后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酸可提取重金属(SEM)的含量,并对AVS、ΣSEM及ΣSEM-AVS差值的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倾倒区及周边海域倾倒前、中、后表层沉积物中AVS含量分别为0.55~2.62,0.83~1.65和0.51~1.23 μmol·g-1,倾倒后AVS含量呈下降态势,倾倒区AVS含量高于周边海域;ΣSEM倾倒前、中、后平均含量分别为2.80,2.79和2.60 μmol·g-1,倾倒后ΣSEM含量略呈下降态势,往倾倒区方向富集;从单个重金属对ΣSEM的贡献率来看,Zn>Cr>Cu>Pb>Cd,SEMZn基本在35%以上,SEMCr基本在20%以上,而SEMCd均在1%以下,ΣSEM分布形态主要受Zn和Cr的控制;ΣSEM-AVS差值均大于0,且在倾倒区其ΣSEM-AVS值低于周边海域,说明倾倒区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对生物可能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379.
近年来,探地雷达属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被应用于诸多领域,但在考古领域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如何从二维或三维雷达数据体中提取有效属性,对大型文化遗址中不同的考古目标进行解释。我们在云南腾冲南诏古城遗址的调查中,应用了探地雷达技术。为更好地对不同的考古目标体(古城墙、古窑址和古墓葬)进行刻画,我们把采集到的探地雷达资料进行了规范化整理,输入到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工作站,结合考古钻探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多种探地雷达属性的提取、分析及优化组合,最后应用均方根振幅、平均波峰振幅、瞬时相位和最大波峰时间对三种目标体进行解释。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明确了在对不同的考古目标体进行解释时,应该使用不同的属性特征;层位追踪之后进行属性提取和分析的效果要好于普通的等时切片。  相似文献   
380.
云南金平县长安金矿是哀牢山金矿带南段新近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之前受勘查及开发程度的限制,对长安金矿的控矿因素认识不够全面,一直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通过对最新资料的分析和野外地质调查,对长安金矿的控矿因素及成矿作用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1)矿区地层倒转是由逆冲断层所致,志留系白云岩是主要含矿岩层;2)F6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控矿断裂构造;3)金成矿作用存在三个阶段,主成矿期在喜马拉雅期之前;4)区内出露的喜马拉雅期煌斑岩、正长斑岩对金矿体产生切穿和破坏作用的同时亦发生了金的叠加富集作用,构成了"二次成矿"阶段。本次研究结合地球物理成果分析,推断长安金矿深部(500m以下)还存在隐伏金矿体,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