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唐山断裂现代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4~2008年唐山台跨断层基线和水准数据,分时段研究断层的运动特征,计算出唐山断裂水平形变、垂直形变特征及断层活动速率。求解断层及周边地区的的应变特征和主应变方向,研究唐山断裂的活动特征。探讨唐山断裂活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利用GNSS连续站的资料分析2016、2017年川滇块体和巴彦喀拉块体速度场、应变场特征,认为道孚、西昌和马尔康附近应力积累相对集中。分析GNSS连续站点的相对速度发现,川滇块体内GNSS连续站的运动状态呈明显的顺时针旋转,巴彦喀拉块体也有顺时针旋转态势。此外,利用块体相对运动求解鲜水河断裂运动速率,鲜水河断裂西部的运动速率比东部稍大,约有2—3mm/a的差异。相比2016年,2017年鲜水河断裂运动速率变小,有利于缓解鲜水河断裂应变能的积累。  相似文献   
33.
鄂尔多斯块体受青藏块体和华北块体的挤压,在其周缘形成一系列褶皱和压性断层,构造较为复杂。本文利用1980、1990和2014这3期精密水准资料计算了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的垂直运动速率,分析结果表明:① 位于阴山断块隆起与鄂尔多斯断块隆起之间的河套盆地相对下沉,其中临河盆地最为明显,下沉速率为2-4mm/a,位于鄂尔多斯块体西缘的吉兰泰-银川断陷带沉降速率有所减缓,目前沉降速率约为2mm/a;② 整个测区表现为明显的山区上升、盆地下沉的继承性运动;③ 穿过乌拉山北缘断裂和磴口-本井断裂的2条水准剖面显示断裂两侧的垂直运动速率差异小于0.5mm/a。  相似文献   
34.
周海涛  肖志毅 《山西地震》2011,(3):29-32,36
对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方法进行介绍,在天津软弱土场地(Ⅳ类场地)上分别采用等效线性化和逐步积分的方法进行土层反应,并把土层反应得到的结果与天津地区Ⅳ类场地上的实际强震记录对比,发现等效线性化方法适用于天津软弱土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对软弱土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结果进行分析,把该结果与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相应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别,为天津软弱土场地的抗震设防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GNSS数据量呈指数级趋势增长,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解决了海量GNSS数据存储瓶颈的难题,却面临内存占用多、文件相关性差和缺乏优化机制的问题。针对HDFS处理海量GNSS小文件效率不高的问题,结合GNSS数据类型、特点以及存储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GNSS小文件云存储方法,优化了GNSS小文件的写入、读取、添加和删除策略。该方法分别按观测文件和解算成果的类型进行合并,对合并后的文件构建压缩Trie树索引,索引切分后,根据匹配算法分布式地存储索引块。实验采用国际GNSS服务(IGS)28 d的数据和产品进行云存储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各节点内存消耗,提高了海量GNSS小文件写入、读取和删除的效率,实现了对海量GNSS小文件的高效云存储。  相似文献   
36.
从济南裕兴化工厂含铬废水排放口及小清河等处的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属于假单胞菌属的杆菌。该菌在厌氧条件下以Cr(Ⅵ)作为电子受体,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具有很强的还原铬酸盐、重铬酸盐的能力。研究了该菌的生长以及还原Cr(Ⅵ)的最适条件,并以生活污水为基质进行了实际净化含铬废水的实验,发现该菌生长迅速,还原Cr(Ⅵ)速率高,生态稳定性好,可用于含铬废水的净化。  相似文献   
37.
杨博  朱爽  周海涛  万文妮 《地震》2015,35(2):72-79
利用1999—2007年、2011—2013年的流动GNSS观测资料及处理结果,分析了2013年吉林松原MS5.8地震前区域水平形变场及其变化,获得以下结果:1松原MS5.8级地震发生在地壳运动相对较弱的部位;2发震区带1999—2007年主应变和最大剪切应变几乎为零,为全区应变最薄弱的部位,2011—2013年仍然相对较弱;3发震区带1999—2007年为右旋形变区带,2011—2013年为左右旋形变的转换区带,但量级均较弱;4 1999—2007年发震区形变均较小,在性质上以微弱的右旋形变为优势;2011—2013年全区形变率大于之前,在性质上以左旋形变为优势,较大运动部位大体上以震中为中心且平行于北郯庐断裂以东的区域,这样的变化主要来自于日本9.0级大震的震后调整,但似乎不是导致松原地震发生的诱因。  相似文献   
38.
对钟差一次差分预报原理进行改进,分析常用的一次多项式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和灰色模型在采用改进原理进行预报时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对钟差一次差分预报原理的改进是有效的,可以提高常用模型在钟差短期预报中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39.
利用云南地区1951—2011年的水准复测资料,计算获得了1951—1980年、1980—1994年、1994—2011年、1951—2011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图和各个阶段的形变增量场,结合该区的地震活动,研究了垂直形变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7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升区,与区域性上升有关;地震多数发生在垂直形变速率增量场的正值区。  相似文献   
40.
根据1999~2009年网络工程GPS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应变率参数,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应变应力场及其地壳现今的水平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壳西部青藏亚板块的压应力主方向围绕藏南和阿萨姆构造结向北、东、南依次辐射撒开。新疆亚板块自西向东由近SN向变为NE向。中国大陆东部地壳的压应力主方向自北向南由NEE变为近EW向,再变为SEE向。中国大陆主压应力作用强度西部显著大于东部。中国大陆地壳西部强于东部,南部强于北部,现今西部地壳以挤压、走滑为主,东部地壳既有挤压、走滑,也有拉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