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云南岩溶石山区物探找水方法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用水,也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针对西南缺水地区水文地质特点,合理选择地球物理勘探综合技术方法寻找地下水,提高地下水勘查效率,是水文地质工作面临的十分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电导率成像系统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结合云南岩溶山区地下水勘查的应用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圈定了含水岩溶带,确定了井位,有效解决了当地供水问题,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提出西南地区地下水勘查建议,为今后的地下水资源利用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2.
我国环境污染的变化规律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申  唐以剑 《地理学报》1990,45(2):178-186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水体、大气与土地污染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环境污染的变化也是存在着很强的区域分异特征的。为此,必须按照我国自然、经济的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环境对策,以便有效地利用环境本身的自净功能,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并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改革生产流程,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应该采取多种途径,改进环境管理措施与立法功能。  相似文献   
63.
搜索简单土坡潜在滑动面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圆弧条分法是分析土坡稳定性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在确定潜在滑动面时较为繁琐,需反复试算。在圆弧条分法的基础上,将匀质简单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转化为一个一元函数,求稳定系数的极小值及其所对应的滑动圆弧的位置,由此可以快速搜索到最危险滑动面,并得到相应的稳定系数。  相似文献   
64.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是重要的外强迫之一,但是LUCC对全球及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仍然薄弱,至今无法对LUCC的气候效应问题做出系统的评估。研究针对人类活动比较剧烈的中国区域问题,首先回顾了近几十年来中国LUCC的特征,接着从观测和数值模拟2个方面系统地讨论了过去LUCC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LUCC通过生物地球物理过程影响区域气候的工作,总结和归纳了LUCC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问题,进而探讨了LUCC在未来气候变化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5.
根据岩性组合变化、测井曲线叠加样式及地震反射特征,将东营三角洲沙三中亚段划分为八个期次,准层序组PS8~PS1,各期次间沉积小型湖泛泥岩楔。结合岩心及测录井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三角洲-重力流-湖泊沉积体系。东南部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西北部发育与三角洲前缘滑塌相伴生的坡移堆积体、滑塌浊积岩和远源浊积岩。准层序组PS8~PS1,活动三角洲经历了由南至北的迁移演化过程。当波浪与河流能量能够抗衡并往复运动时,形成厚度较大的三角洲楔状体叠加区,沉积席状砂和河口坝砂体。受湖平面变化、构造沉降及沉积物供给速率的影响,湖退体系域早期PS7~PS4重力流砂体含油丰富,而浅水区准层序组界线附近的席状砂和河口坝由于临近具有侧向封堵及局部盖层作用的泥岩楔及沼泽沉积,其含油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66.
乔剑 《陕西气象》2013,(5):32-32
针对灾情直报2.3系统功能不完善的情况,实现发布"高温蓝色预警"功能。①添加预警图标。进入已安装的灾情上报系统2.3文件包。寻找".\nmc\灾情直报\img",在该目录中添加文件名为"p0003004"的高温蓝色预警图标(文件类型为JPEG图像)。②添加预警指南。进入灾情上报系统2.3文件包。寻找".\nmc\灾情直报\set",在该目录中,首先打开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储层荧光、储层包裹体及原油和储层抽提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储层、源岩分布特征及其接触关系,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油层组成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长8段储层镜下存在两种不同颜色荧光,包裹体均一化温度频率分布存在两个峰值,流动原油的成熟度高于储层抽提物,且储层抽提物存在较严重的生物降解,说明长8油层组存在两期成藏。根据源岩演化史和储层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推断,第一期成藏发生在晚侏罗世,此时长7段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形成的低演化阶段产物遭生物降解形成沥青,目前油藏中的油主要是早白垩世聚集的成熟油。指出长8段油藏的分布受沉积相带、储层特征、烃源岩、储层与源岩接触关系、沥青堵塞孔隙等多种因素控制。华庆地区虽靠近长7期湖盆沉积中心,但源岩厚度及纯度存在差异,烃源岩厚度以及源岩与储层之间的输导层共同控制着该区长8段储层的含油性,烃源岩与储层之间的致密岩性段可阻碍油往下运移到长8段成藏。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以笔者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万象省赛宋文县爬立山铁矿区开展铁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项目成果为基础,对爬立山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力西期为老挝川圹—长山构造带重要的富铁矿成矿期.爬立山铁矿产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与中—上泥盆统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中.矿区矽卡岩发育,已发现的10个原生铁矿体均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体与灰岩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带中.矿体形态、产状的变化受矽卡岩体控制.爬立山铁矿为产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围岩接触带中的中高温热液矽卡岩型矿床.该矿为产于花岗闪长岩围岩接触带的矽卡岩、矽卡岩化砂岩和大理岩中的大型铁矿床.在矿区外围找矿潜力巨大.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矿区泥盆系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钙质砂岩层位及北东、北北西向及北西向断层破碎带的控制.容矿岩石主要为中—上泥盆统矽卡岩、矽卡岩化灰岩、大理岩和钙质砂岩.矿石矿物主要以磁铁矿、赤铁矿为主,次为褐铁矿及少量黄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透辉石、透闪石、石榴子石、绿泥石、绿帘石等.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地层、花岗闪长岩的侵入、北西向老挝川圹—长山构造带断层的多期次活动及其后期构造作用形成的北东向断层和东西向断层是区内矽卡岩型铁矿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在综合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和磁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主要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提出矿区磁异常深部及外围尚有矽卡型铁矿找矿潜力.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区内找矿突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资料.为老挝川圹—长山成矿带富铁矿找矿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利用NCAR CAM4.0模式,针对潜在植被和当代植被两种典型土地覆盖类型,通过平衡态试验探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LUCC)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LUCC对气温日较差有明显影响。日较差的响应与LUCC变化的区域有紧密的联系。在中纬度,LUCC引起日较差减小,这主要由日最高气温的降低造成。在低纬度东亚地区,日较差的减小主要由日最高气温的降低造成;而在印度半岛,日较差的减小主要由日最低气温的升高决定。这种区域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植被蒸腾和冠层蒸发的作用,LUCC能够显著调节气温日较差的变化。  相似文献   
70.
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1981年到2010年永兴蒸发量年、季、月的变化特征,并根据道尔顿蒸发定律和永兴岛的气候特点,分析了影响永兴蒸发量的主要气象要素及其与蒸发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这30年里永兴岛的蒸发量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蒸发量的增加明显。气温、湿度、降水、气压、日照与蒸发量的相关性较好,是影响永兴岛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