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介绍氦光泵磁探仪数字化改进设计方案。采用DS80C320微处理器实现控制、显示、计数输出接口等功能。重点介绍拉莫尔计数器中数字倍频功能,使灵敏度/读出速度指标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2.
在结构弹塑性动力计算中,恢复力曲线是一个重要问题。简化的折线型恢复力模型虽然应用简单,计算工作量小,但是有个突出缺点,即存在很多刚度突变点,即折点,这给计算带来麻烦。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折点处理新方法。利用结构动力学方程和线性加速度法等推导出求解折线型恢复力模型中加载点和卸载点两类折点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基于结构动力学方程推导而来,逻辑严密,结果可信,精度有保证。此外,计算突变折点出现时刻,仅涉及结构动力特性等几个已知量,计算简单,不需迭代,计算工作量小。而且加载点与卸载点两类折点的计算公式形式简单又统一,方便编程。  相似文献   
43.
中国的贫困治理已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的新阶段。增加贫困地区的非农就业机会,保障贫困人口充分有效就业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促进贫困地区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基于2013—2017年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域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方法,解析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贫困地区非农就业的空间增长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并区分了不同人口规模条件下非农就业增长机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非农就业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衡性;② 连片特困地区非农就业的增长趋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并呈现出收敛趋势;③ 连片特困地区县域间非农就业增长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地方性因素和地理结构因素共同影响了连片特困地区的非农就业增长。初始就业水平对非农就业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地区经济总量、金融资本可获得性、产业结构、基础教育水平、邻近省会或特大城市的市场区位条件、平坦湿润的地理环境等因素显著促进了就业增长;④ 不同规模县域非农就业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可以为促进贫困地区非农就业增长,推动新时期贫困治理与地区转型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豫北地区1∶20万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小波多尺度变换,得到1~4阶小波细节所包含的重力异常信息,分析研究区内重力场源在横向和纵向上产生的异常特征,并结合地质构造环境对其成因进行解释。利用不同阶次小波变换结果,对太行山东南缘11条主要断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解释,并推测各断裂的可能埋深。  相似文献   
45.
46.
姜磊  邓宾  刘树根  叶玥豪  孙博  杨迪  梁霄  黄瑞  赖冬  何宇 《地球科学》2019,44(2):524-538
焦石坝-武隆地区差异构造带发育,古流体活动复杂,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影响较为关键.以两类典型背斜(高陡背斜和箱状背斜)的裂缝脉为研究对象,基于裂缝分形理论和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揭示出不同构造的古流体活动差异与页岩气保存条件优劣的耦合性.研究认为:(1)构造变形与古流体活动性存在耦合性.构造应力集中部位(如箱状背斜枢纽、隐伏断层)较构造其他部位具更强的流体活动性.(2)古流体示踪差异与页岩气保存条件存在耦合性.同位素地球化学揭示出二叠系-下三叠统以内源流体活动为主,封闭能力较好,盆内高陡背斜带和盆外残余向斜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具备一定勘探前景;中寒武统-下奥陶统存在跨层流体活动的痕迹,封闭能力变差,盆外箱状背斜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华北地区1∶50万布格重力资料进行小波多尺度分析,得到自地表至莫霍面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地质体产生的重力异常。讨论各阶小波变换细节特性及相应地质构造特征认为,华北裂陷盆地的隆起、坳陷与重力异常的高、低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并给出了它们的下延深度。分析结果显示,华北裂陷盆地内深大断裂两侧岩石密度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帕克法反演得到华北地区莫霍界面深度在29~42 km范围内,在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区存在明显的地壳厚度变化梯级带。  相似文献   
48.
沉积物是造山带-沉积盆地 “从源到汇”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基本介质,同造山期沉积物岩屑单矿物多法定年是解译该过程最有效的半定量-定量手段。基于LA-ICPMS的磷灰石U-Pb和裂变径迹定年(磷灰石FT-U/Pb定年)是碎屑磷灰石单矿物原位多法定年的核心,它能够同时获得矿物结晶年龄和抬升冷却年龄等,从而能有效揭示盆-山系统中深层地壳-浅表作用的构造热事件过程。近年磷灰石FT-U/Pb年龄标样矿物系统的建立,204Pb、207Pb和208Pb普通Pb成分校正法的完善为磷灰石单矿物原位多法定年提供了越来越完善的理论基础,使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应用。磷灰石在沉积物“从源到汇”疏导过程中具有弱稳定性,代表着碎屑沉积物质首次剥蚀-沉积旋回过程,对于解译多旋回或复杂物源演化过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缺少地层年代学限定的“从源到汇”过程,碎屑磷灰石多法定年不仅能够通过FT-U/Pb年代学限定地层沉积年龄,还可以通过时滞年龄曲线等获得造山带“源”-沉积盆地“汇”系统动态建造过程。磷灰石单矿物多法定年在解译盆-山耦合过程与机制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针对顾桥煤矿顶板地层条件复杂,高位定向钻孔难以有效成孔的问题,开展了顾桥煤矿顶板复杂地层中高位定向钻孔成孔试验。根据煤层顶板地层实际情况,制定了注浆加固易碎地层、扩大易碎地层孔段钻孔直径、增大易碎地层孔段钻孔倾角和选用大弯角螺杆马达等具体技术措施,成功在顾桥煤矿施工了7个孔深超过500 m、孔径Φ153 mm的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为高位定向钻孔在顾桥煤矿及类似条件矿区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0.
塔河油田溶洞巨晶方解石充填物的微量元素、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表明,不同井位巨晶方解石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流体体系。T417井和S76井鹰山组、T904井一间房组及TS1井丘里塔格组溶洞巨晶方解石样品具有富U、高V/Cr特征,且均一温度主要分布于148.9~169.9℃,相对围岩所经历最高温度约20℃,反映为还原性的热液流体体系,该流体具有高~(87)Sr/~(86)Sr及低δ~(18)O的特征。T904井良里塔格组巨晶方解石具有贫U、低V/Cr及均一温度较低的特征(75~81℃),反映为富氧低温流体体系,结合样品的高~(87)Sr/~(86)Sr及低δ~(18)O特征,可以推测该低温流体可能为大气水来源。热液流体与大气淡水的运移受断层、裂缝和不整合面等因素控制,从而使得不同井位、层位的巨晶方解石沉淀时具有不同的流体成分与温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