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0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在北冰洋的高纬度海区,陆坡—海盆之间的交换对极北哲水蚤(Calanus hyperboreus)的种群补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极北哲水蚤在西北冰洋种群补充的地理差异,我们利用2003年夏季所采集的样品,分析了该物种的丰度、种群结构和体长分布。从总丰度的地理分布来看,极北哲水蚤主要分布在楚科奇海与楚科奇深海平原之间的陆坡区(CS-slope),而在水深较浅的楚科奇海并没有记录。在CS-slope区域,极北哲水蚤的总丰度在1 110.0—5 815.0个/m3之间,而其他海区的总丰度在40.0—950.0个/m3之间。从不同的发育期分布上来看,早期幼体(CI-CIV)在CS-slope区域占优势,而CV期幼体和成体在深水海盆区占优势。从体长的地理分布上来看,差异最为明显的是CⅢ期幼体,其在CS-slope区域的前体长在2.48—2.61 mm之间,而在其他海区的前体长在2.16—2.37 mm之间。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幼体(CI-CIV)的丰度与叶绿素a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而CV期幼体和成体却与叶绿素a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我们的结果表明,极北哲水蚤可以通过加快第一个生长季节的发育速度而受益于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并且高生产力的CS-slope区域是陆坡-海盆之间种群补充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62.
胶州湾浮游植物数量长期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4,他引:18  
应用分光光度法对 1 991— 2 0 0 2年 1 1月胶州湾浮游植物现存量 (叶绿素a含量 )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胶州湾叶绿素a年平均含量为 2 0 9— 5 70mg/m3,多年平均为 ( 3 47± 1 92 )mg/m3,年际间存在一定的波动范围 ;在平面分布上 ,胶州湾西北和东北近岸海域含量较高 ,湾中部和南部海域较低 ;胶州湾叶绿素a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 ( 2月 )平均含量为 ( 4 72± 3 1 5 )mg/m3,是一年中的高峰 ,夏季次之 ,平均含量为 ( 4 33± 2 5 7)mg/m3,春季平均含量为 ( 2 78± 2 43)mg/m3,秋季平均含量最低 ,仅为 ( 1 95± 0 80 )mg/m3。胶州湾浮游植物粒级构成为 :小型浮游植物 ( >2 0 μm)平均占 35 8% ,微型浮游植物 ( 2—2 0 μm)平均为 5 1 3% ,超微型浮游植物 ( <2 μm)平均为 1 2 9% ;不同季节和海域粒级构成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me large tintinnid species (nominally > 76 μm) is investigated on samples vertically towed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in winters of 2001 to 2004. Nine tintinnid species are recorded: Codonellopsis morchella, Stenosemella pacifica, S. steini, Tintinnopsis schotti, T. radix, T. karajacensis, Eutintinnus tenuis, Parafavella sp., Leprotintinnus neriticus, of which C. morchella and T. radix dominated in the warm tongue-shaped zone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YSWC), and S. pacifica i...  相似文献   
64.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me large tintinnid species (nominally〉76 μm) wa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samples collected by vertical towing in cruises to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in summer 2000-2002 and 2004. Eight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Codonellopsis mobilis, Leprotintinnus netritus, Tintinnopsis karajacensis, T. japonica, T. kiaochowensis, T. butschlii, T. radix, and Parafavella sp. With maximum abundance of 158.2 ind/L in June 2004, C. mobilis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lasting from May to July 2004. Tintinnid communities were patchy and distributed mainly in shallow waters along the shore.  相似文献   
65.
海洋浮游生物图像观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生物图像自动识别技术是当前海洋浮游生态学的研究热点。该技术结合水体成像系统和自动识别软件,能够对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进行快速自动识别和定量分析,从而获得关于浮游生物分布和丰度更及时、更准确的信息,为大尺度、实时、连续地研究浮游生物分类学和生态学特征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重点分析了当前国际上浮游生物图像识别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进一步推进该技术在我国近海及大洋浮游生态学及相关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6.
海洋生物功能群变动与生态系统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之所以关注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其变化趋势,是因为这涉及到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与产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是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我们所关注的不仅是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应更加关注哪些生物减少了、哪些生物增多了,这种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相同或相近的生物类群作为一个功能群,依据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功能群,研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功能群的变动规律,能够从宏观上增强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了解,预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多重压力下的海洋生态系统演变趋势和资源环境效应,有助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67.
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在胶州湾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Zooscan扫描技术与ZooProcess分析与图像自动识别方法,进行了胶州湾浮游动物图像自动识别的研究。通过对胶州湾2009年浮游动物样品进行标准化扫描,随机选取不同类群的浮游动物图像,建立胶州湾浮游动物图像培训数据库并进行性能验证,表明对胶州湾绝大部分类群,图像识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80%以上,且误判率低于20...  相似文献   
68.
胶州湾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观测与历史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1984—2008年胶州湾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分布格局、季节特征的变化以及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来胶州湾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季节规律发生了很大变化。冬季和夏季叶绿素a浓度升高,春季和秋季叶绿素a浓度下降,使得其双周期型的季节变化特点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9.
胶州湾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胶州湾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系统分析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1981年以来,胶州湾浮游植物总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胶州湾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发生改变,洛氏角毛藻、密联角毛藻、波状石鼓藻、叉角藻与梭角藻等成为近5年来新的优势种。胶州湾浮游植物优势类群数...  相似文献   
70.
Dilution incubations and Calanus sinicus addition incubations were simultaneously conducted at five stations in the Yellow Sea in June of 2004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microzooplankton and Calanus sinicus on phytoplankton based on the Chlorophyll a (Chl-a) levels. The Chl-a growth rates (k) ranged from 0.60–1.67 d−1, while microzooplankton grazed the Chl-a at rates (g) of 0.29–0.62 dt-1. The addition of C. sinicus enhanced the Chl-a growth rate (Z) by 0.004–0.037 d−1 ind.−1 L. C. sinicus abundance ranged from 84.1–160.9 ind. m−3, which occupied 90.7%–99.1% of the copepod (>500 μm) population. The in-situ increase in phytoplankton by C. sinicus community was estimated to be 0.000 4–0.005 9 d−1.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zooplankton were the main grazers of phytoplankton, while C. sinicus induced a slight increase in the levels of phytoplankt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