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51.
基于GPS的导航技术作为一个很热门的研究课题,其在航空、航天以及陆上车辆导航,个人移动导航等诸多领域有着深入广泛的应用。但针对南极地区这一基础地理信息缺乏,环境特殊的科考导航系统的开发研究却极其少见。本文结合移动导航技术和南极科考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导航系统,对系统结构、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最终编制完成了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52.
明确各国北极海洋权益现状是我国未来北极活动的基础。本研究根据相关文献及图集资料,基于地图视角,对环北极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划界、外大陆架申请、海洋保护区建立等方面进行定量化、空间化的分析,以此反映北冰洋海洋权益基本情况。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公约》《大陆架公约》《领海及毗连区公约》等相关法律政策,预测北极海洋权益未来发展趋势并探究其对我国未来北极活动的影响,为我国未来北极策略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沿岸国家对北冰洋活动的限制程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经向上,呈现出显著的纬度地带性,即限制程度随着纬度增高而逐渐减弱;在深度方向,对大陆架的控制范围大于对其上覆水域的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53.
海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对全球热平衡、大气环流、海洋水循环和温盐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冰厚度作为海冰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也是最难探测的地球物理参数。在回顾和分析基于仰视声纳、走航观测、电磁感应、微波遥感等方法进行极地海冰厚度探测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近年来利用卫星测高技术估算极地海冰厚度的研究现状与趋势,为我国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经典制图综合的理论与方法在在线专题地图集的设计中赋予了新的内涵,尺度变换下在线地图集的内容与表达的合理变换是在线地图集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论文基于静态瓦片地图模型和实时渲染地图模型探讨在线专题地图集内容变换与符号变换的方法与实现,以期为自动综合下的多尺度表达实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围绕国内外机构发布的南极被动微波海冰密集度产品(PM-SIC)的差异和精度问题,应用MODIS和Sentinel-1反演的海冰密集度,对德国不莱梅大学(产品UB-AMSR2/ASI)、美国冰雪数据中心(产品NSIDC-SSMIS/NT、NSIDC-SSMIS/CDR、NSIDC-AMSR2/NT2)、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海洋与海冰卫星应用中心(产品OSI-SAF/BR-BST)、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产品NSOAS-SMR/NT)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产品NSMC-MWRI/NT2)发布的7种南极海冰密集度产品进行比较与评估。结果表明:(1)NSIDC-SSMIS/NT与NSIDC-SSMIS/CDR海冰密集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平均偏差为-0.08%,相关系数为0.99),NSOAS-SMR/NT与NSIDC-AMSR2/NT2间的差异最大(平均偏差为-14.41%,相关系数为0.81);(2)7种PM-SIC的变化趋势一致,NSOAS-SMR/NT和NSMC-MWRI/NT2与其他PM-SIC的偏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3)NSOAS-SMR/NT和NSMC-MWRI/NT2与其他P...  相似文献   
56.
借鉴"目的-用户-条件-设计-落地"(goal-user-condi-tion-design-realize,GUCDR)交互设计模型,设计了面向综合地图集内容设计的地图集交互设计模型及相应的技术方法,并以《深圳市地图集》涉海内容为例,进行了内容体系设计,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7.
李冰洁  庞小平  季青 《极地研究》2019,31(3):258-266
海冰密度是海冰和气候模型的重要物理变量,也是利用卫星测高数据估算海冰厚度的关键参数。目前各国北极科学考察虽开展了海冰物理观测,但对近期北极海冰密度现场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挖掘应用不足。在此背景下,收集了近15年来北极海冰密度现场观测资料,分析北极海冰密度的变化特征;对海冰密度实测数据进行克里金插值,将插值结果输入静力平衡方程模型计算海冰厚度,探讨海冰密度对海冰厚度卫星测高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北极海冰密度变化范围为750—950 kg·m^–3,1—9月海冰密度总体上随月份变化呈减小的趋势;6—9月北极海冰密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75°N—90°N);通过对比分析表明,相较于使用海冰密度固定值参与估算海冰厚度,采用经现场观测数据空间插值后的海冰密度估算海冰厚度的结果更为准确。北极海冰密度现场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可为海冰与气候变化等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随着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的加剧,北极海冰正在急剧消融,海冰的减少增加了北极地区航道的适航性。本文利用遥感数据反演得到的海冰运动产品对北极海冰输出区域以及东北航道以北区域的海冰运动特征进行了量化。结果显示,从北极中央海域向弗拉姆海峡以及格陵兰海流出海冰的南向位移量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海冰的平均南向位移量在2007-2014年间达到1511 km,是2007年之前(617 km)的两倍以上,反映了北极穿极流(TDS)强度在不断增强。通过长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春季东北航道以北区域的海冰北向漂移速度在喀拉海呈现+0.04 厘米/秒/年的显著增长趋势(P<0.05)。海冰北向漂移对于东北航道的开通具有显著的影响,在拉普捷夫海与喀拉海,海冰北向运动速度与航道适航期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33(P<0.001)和0.15(P<0.05)。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以及喀拉海存在冰间湖区域的春季海冰面积变化与航道的适航期密切相关,海冰的北向漂移对拉普捷夫海和喀拉海的海冰面积减少也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北向漂移促进了海冰的离岸输送,造成海冰面积减少的同时形成冰间水道或冰间湖促使航道开通。为探究大气环流指数对海冰运动以及东北航道适航期的影响,本文利用大气再分析数据计算了中央北极指数(CAI)和北极大气偶极子异常(DA)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CAI比DA更能解释东北航道的适航期,而且CAI能够解释北极海冰输出区域海冰南向位移量变化的45%。最近10年,夏季正相位的CAI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强海冰离岸输运和冰间湖活动加剧了东北航道区域海冰变薄及其强度变弱,从而促进了东北航道的开通。  相似文献   
59.
锚泊安全对于穿梭于南北两极、出入冰区等恶劣航行条件的“雪龙”号破冰船至关重要。从“雪龙”号第27次南极考察航迹数据入手,分析其锚泊过程中的GPS轨迹特征,基于决策树原理设计并实现了锚泊状态识别算法。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锚泊轨迹点进行拟合,得到破冰船锚泊偏荡周期中的逐个锚位,分析发现了2011-02-14“雪龙”号停靠中山站锚地期间发生的走锚现象,结合气象数据进一步分析了走锚现象的成因,验证了利用拟合锚位监控锚泊状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0.
先简要介绍了多媒体电子地图的概念,并对《南北极电子地图集》的制作软件TeleAtlas3.2作了简要描述。重点介绍了《南北极电子地图集》的重要科普价值和优势,以及它的制作特点和数据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