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433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风廓线仪识别高压系统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分析高压系统的特点出发,绘制模拟风场,结合高空天气图,用实测的风廓线仪资料对高压系统进行识别,确定高压中心前沿和后沿经过测站上空的具体时间和影响的高度范围,并分析高压区域内部的大致结构.从识别的结果看,单站的数据与多点同时测量的数据在表现形式上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32.
为丰富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对云纹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对各时期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进行了描述,并详细记录了各时期全长、口裂、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变化.根据卵黄囊和油球的消失、鳍膜的消退、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缩、鳞片的生长及色素的变化把云纹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包括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稚鱼期和幼鱼期.在水温26.71±1.26℃的培育条件下,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至6日龄,卵黄囊和油球消失,进入晚期仔鱼期;至29日龄,鳍膜消失,进入稚鱼期;至41日龄,鳞片开始长出,至59日龄,稚鱼全身覆盖鳞片,完成变态,进入早期幼鱼期.并发现在生态幅范围内提高培育水温,可以提高生长效率,加快育苗速度.  相似文献   
133.
选取1990—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258次破坏性地震事件的灾害损失资料进行空间化处理,以每次地震烈度区的面积、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4个灾害损失量为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划分我国西部地区各市(州)的5个历史地震灾害等级.结果表明,历史地震灾害极重的区域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  相似文献   
134.
地震频次场是描述地震发生频次时空特征的一种数学方法。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震中附近区域(30.0°~33.0° N、101.5°~105.5° E)作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分析频次场典型场时间因子的时间变化特征。当取前8个特征值对应的典型场时,拟合精度可达0.936 8;其中6个典型场显示有异常变化,占总场比重的0.691 1;异常出现时间最早在2004年9月,即震前3年7个月,最迟在震前1个多月,表现出短临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频次场方法能够较为理想地提取汶川8.0级地震震前异常。  相似文献   
135.
香河县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香河县景观生态系统特征变化和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香河县自然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减少和水体污染等问题,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6.
华南由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新元古代拼合而成,其拼合时间与演化模式一直广受争议。江南造山带是其重要的拼合带,带内保留一系列新元古代沉积作用-岩浆活动记录,是研究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拼贴碰撞时间与演化机制的理想场所。本文针对江南造山带东段陈蔡地区花岗闪长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代表性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838±5Ma和836±4Ma,为花岗闪长岩的原岩结晶年龄。样品K_2O含量为1.30%~2.57%,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1.54,为钙碱性过铝质花岗闪长岩。样品高Si O_2(63.38%~68.97%)、Al_2O_3(15.30%~16.70%)、Na_2O(3.89%~6.24%)、Sr(306×10~(-6)~628×10~(-6))、Sr/Y(26~80)和低Mg O含量(0.64%~1.99%)、K_2O/Na_2O(0.17~0.64)、低Y含量(3.38×10~(-6)~16.10×10~(-6))和Yb含量(0.42×10~(-6)~1.67×10~(-6)),δEu异常不明显,相对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低~(87)Sr/~(86)Sr初始值(0.7015~0.7022)和高ε_(Nd)(t)值(+4.10~+6.13),具有与高硅埃达克岩相似的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陈蔡花岗闪长岩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的古洋壳向双溪坞陆弧地体俯冲的过程中,俯冲板片熔体被少量地幔楔橄榄岩同化和交代的产物,暗示838~836Ma时江南造山带东段仍处于俯冲消减阶段,扬子与华夏尚未完成最终拼合。综合现有证据,认为扬子与华夏在江南造山带各区段于ca.825~820Ma完成拼合。  相似文献   
137.
内蒙古狼山北部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交接部位,构造上隶属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狼山北部巴音杭盖一带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对确定华北北缘西段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和造山带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采用LA-MC-ICP-MS锆石U-Pb测年法,获得了闪长岩、石英闪长岩206Pb/238U年龄为435.8±2.2 Ma~437.7±2.2 Ma,时代为早志留世.岩石为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4.30~11.59,表现出不同程度地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K、Ba、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0.80~0.96),具有俯冲带岩石的特征.在同位素组成上,早志留世闪长岩体具有明显亏损的特点,εHf(t)=+5.2~+12.6,(87Sr/86Sr)i=0.704 665~0.706 174,εNd(t)=+1.84~+2.00.上述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数据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表明,狼山北部早志留世闪长质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温都尔庙洋沿温都尔庙-乌德-索伦山南一线南向俯冲背景下,为经历了俯冲洋板片析出流体交代作用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志留纪岛弧岩浆岩的确定,明确了狼山北部地区属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为白乃庙岛弧带向西延展的部分,同时为华北北缘西段早古生代"沟-弧-盆"体系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38.
为了进一步了解伊犁盆地巩留凹陷油气勘探潜力,为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查提供依据和新的技术支持,利用航空高光谱SASI数据,采用混合调制匹配滤波(MTMF)方法,在伊犁盆地阿吾拉勒西段山前提取了油气烃信息,主要分布在二叠系晓山萨依组,反映了油页岩层的分布和油气渗漏地段,地表油气渗漏主要受断裂控制,与油气渗漏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粘土化,碳酸盐化次之。在巩留凹陷提取了粘土化和碳酸盐化信息,主要分布在拜石墩与阿克吐别克乡之间,通过干扰因素的排除,在拜石墩南部筛选了四片油气微渗漏区。最后,结合区域地质、物探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油气成藏和排烃可能始于燕山早期,在喜山期遭到严重破坏,盆地的不对称压陷,加速了油气的垂直和侧向运移,在盆地内部形成微渗漏,在阿吾拉勒山前沿着断裂逸散至地表形成宏渗漏,巩留凹陷拜石墩南部微渗漏地区对应深部二叠系褶皱带是下一步油气勘查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9.
王寨盆地是大武富水地段的一个特殊补给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示踪试验对该区进行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次示踪试验采用钼酸铵作为示踪剂,历时75天,钼离子浓度历时曲线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地下水视流速平均值为23373m/d。通过试验揭示了王寨盆地岩溶发育特征为溶孔、溶隙、裂隙、管道、溶洞并存,地下水径流通道有单一管道型、单管道有水池型、多管道型和多管有水池型,具有多向性和复杂性;主要的地下水径流通道有3个,均汇入淄河断裂带;地下水流向以西南、东南、正东(东北)为主,整体流动较为缓慢,溶质的运移以正东(东北)方向最快;王寨断层和边河断层具有良好的导水性。因试验在枯水期进行,降雨量较小,地下水开采的日周期性影响也相对稳定,故试验时段地下水流场较稳定,试验结果所揭示的水文地质问题也较准确。  相似文献   
140.
通过分析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含量,研究了东濮凹陷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形成时的古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水平及古水体的局限性,探讨了沙河街组沙三段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的北部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属于“深水窄盆水体分层沉积”模式。水体主要是咸水—超咸水,水体局限性较强,深度较深形成了稳定的盐度分层,从而造成底层水处于稳定的缺氧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根据主微量元素分析及古生产力的还原,沙三段沉积时水体表层富氧,发育大量有机质,生物死亡后有机质发生絮凝,在氧化还原界面吸附于铁锰氧化物的表面,沉降到底部,底部水体缺氧到还原的性质,适合保存有机质。东濮凹陷南部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属于“浅水广盆凹盆缺氧沉积”模式。湖泊水体为淡水,湖水局限性很弱,属于开阔水域,由于地表河流及洪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表层水体古生产力较高,缺乏缺氧的保存条件,有机质生化阶段消耗较多,但是局部也可以发育弱还原水体,进而形成优 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