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是我国首条百万伏输电线路工程,该工程部分勘测线路要经过嘉山地震台地电观测区外南侧。利用拟蒙特卡罗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在输电线路两侧由线路工作电流激发的工频电场,将计算结果分别与地电场和地电阻率观测时允许的工频骚扰电场强度进行比较,得到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塔型的交流输电线路在典型工作电流下不影响嘉山地震台地电观测的最小允许距离。  相似文献   
12.
矿山生产地学本体能够形式化描述领域概念,是实现多源异构信息集成与知识共享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多维地学数据源兼有同一性和特异性的视角入手,扩充多维多值概念格理论,构建兼顾全局和区域特性的地学境本协同语义模型与形式化描述,依托二者映射转换关系,提出强情境敏感性的多维地学结构化数据本体自动学习算法;并以金属矿山实际项目为例,结合矿山生产概念体系架构,构建矿山生产领域本体实例,验证方法有效性。该方法注重地学领多维特性,较客观地展示多维地学对象之间关联关系,且较顾忌局部区域时空等数据环境差异,有效提高矿山生产本体的构建效率与准确性,对其他地学领域本体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断层带结构和内部流体流动特性是水文地质研究领域的难点问题。石油地质领域,在油气运移与成藏方向已形成较成熟的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技术手段。相比较,断裂的水文地质性质研究尚停留在断裂的力学性质对断层导水、阻水特性的定性评价阶段,尚未详细开展断裂带结构、渗透性各向异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文章梳理总结国外断裂带水文地质性质研究中关于结构组成、断裂带演化、渗透率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引入断裂带渗透率结构模型,并以中国北方岩溶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含水岩组为例,构建断裂带水文地质结构模型。断裂带研究尺度和精度不同、断裂带发育部位不同,导致其结构及水文地质性质亦不相同,如何建立起精确、典型的断裂带水文地质结构模型,需要各领域数据共享及多学科融合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蚌埠监测中心井2017—2020年水位10次明显的长时间持续升高为研究对象,选取10次水位升高前后不同时段的降雨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2017—2020年水位10次明显的长时间持续升高主要与上升期间降雨量关系显著,与其他降雨参数关系不显著。结合蚌埠周边ML2.5以上地震目录分析结果认为,水位长时间持续升高的规律与地震频次发生规律相对应,说明降雨和区域应力场变化共同影响了蚌埠监测中心水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嘉山地震台大地电场观测异常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电场观测是地震电磁前兆观测方法之一,由于其观测物理量所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因此通过对嘉山地震台大地电场观测中常出现的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雷电干扰、降雨影响、电极极化、磁暴干扰等5种干扰和典型变化形态进行识别分析,可有效剔除干扰,从而为提取地震前兆信息,分析和运用地电场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提供可靠依据,也为观测场地大致相同的其他台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潜航器电推进系统广泛采用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永磁同步电机,需要结合转子位置传感器实现其高性能控制。采用霍尔磁极位置传感器可以节省体积,但低分辨率的位置信号不能满足电机的高性能控制需要。基于霍尔位置信号和平均速度采用线性插值方法估算转子实时位置,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针对霍尔信号偏差导致估算位置在修正处发生突变的问题,通过改进平均速度计算和位置修正方法平滑位置估算值,抑制了因估算位置突变导致的电流畸变,实现了潜航器推进用永磁同步电机的低噪运行。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潜航器对推进电机的可靠性和体积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研究采用无位置传感器技术实现驱动器、 电机和螺旋桨一体化的集成电机推进(IMP)系统,能够缩小电推进系统体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垂直推进系统中,潜航器定深工作时对电机系统的动态响应具有较高的要求。为提升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控制下的转速响应,采用双 dq 坐标切换策略将 IF 起动和滑模观测器(SMO)相融合,改善了起动的平滑性并缩短了起动时间,对比实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蚌埠监测中心井水位长时上升的研究基础上,对蚌埠监测中心井2017—2020年水位出现的59次短时间升高进行分析。通过选取不同时段的降雨参数,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研究显示,水位59次短时升高与降雨部分参数有一定的影响关系。结合蚌埠周边ML2.0以上震例和13次无降雨事件分析结果认为,蚌埠周边以ML2.0—3.0地震为主,地壳应力释放稍弱,且对蚌埠地下流体的影响幅度不大。ML3.0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皖西部和郯庐断裂带附近,地震活动性强,对蚌埠地下流体观测数据的变化幅度大,且持续时间更长。由此得出水位短时上升在排除降雨因素影响的同时还与蚌埠地区地壳应力变化有关系,可见蚌埠监测中心井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能够反映蚌埠周边地区地震应力场变化,对于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分析预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