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240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地震油气储层的小样本卷积神经网络学习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储层预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完成该项工作往往需要经历多个环节,而多工序或长周期的研究分析降低了勘探效率.基于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其在地震响应上所具有的特点,本文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用于智能提取、分类并识别地震油气特征.卷积神经网络所具有的强适用性、强泛化能力,使之可以在小样本条件下,对未解释地震数据体进行全局优化提取特征并加以分类,即利用有限的已知含油气井段信息构建卷积核,以地震数据为驱动,借助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识别蕴藏其中的地震油气特征.将本方案应用于模型数据及实际数据的验算,取得了预期效果.通过与实际钻井信息及基于多波地震数据机器学习所预测结果对比,本方案利用实际数据所演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高的吻合度.表明本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缩短相关环节的周期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2.
漂浮式风电平台在波浪中的摇晃运动会导致塔架根部产生很大的弯矩,极大地威胁平台结构安全。同时流体的附连水质量效应对平台塔架结构的动响应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充分考虑这种流固耦合效应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评估平台塔架的结构动响应。采用三维频域线性水弹性方法计算塔架在流体作用下的结构共振频率特征以及各阶模态振动的主坐标响应特性,然后通过弹性模态叠加法获得塔架的弯矩载荷。并结合概率学手段,预报了短期极限海况下塔架弯曲载荷响应,为新一代漂浮式风电平台结构安全性评估和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3.
从全球地震频发地区选取多次地震事件,以精河地震为例研究基于DEM进行大气误差校正时拟合区选取方法;然后分别基于DEM和GACOS数据对同震形变场进行大气相位延迟改正以分析其校正精度及适用性。结果表明,扣除主要同震形变区域后的相位-高程相关系数大于0.4时,必须对获取的形变场进行大气误差校正,校正后噪声可下降约1~4 cm;相关系数为0.4~0.8时,可通过两种方法相互验证以校正精度;相关系数大于0.8时,可以只使用DEM拟合大气误差分布函数进行校正。基于GACOS进行大气误差校正具有普适性,用于大气噪声较为严重且与地形不相关的平原地区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4.
分析总结了人工智能方法在地球系统模式中的应用,提出了人工智能数据驱动与物理模型理论驱动相融合的智能化地球系统模式研究框架,并对该框架的研究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该框架将地球系统模式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模型与自上而下的物理模型耦合,通过双向驱动共同实现地球系统数学物理方程的有效求解,从而构建智能化的地球系统模式。进一步研究需要基于该理论框架提出具体可行的算法,从而促进智能化地球系统模式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5.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钨矿是中国的优势矿种,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1%以上(张洪川,2017)。国内已经探明的钨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河南、广东、甘肃等9省,秦岭成矿带有没有钨矿?前人根据华南地区钨矿床空间分布规律曾提出"南钨北扩""、东钨西扩"的认识(王登红等,2012),而"南钨北扩"是否能够延伸至秦岭中央造山带?2014年陕西省镇安西部整装勘查区金铜钨  相似文献   
66.
运用陕西省2011—2018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得出该省地电阻率观测干扰因素主要有:观测系统故障、自然环境干扰和场地环境干扰;计算观测数据受干扰影响的幅度,得出影响的时间尺度,解析每种类型干扰的表现形式和曲线变化的形态特征,提出干扰抑制的方法及建议,并对干扰影响观测数据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分析;阐明地震预报中数据应用的基本工作流程,申明准确识别各类干扰、寻求解决干扰问题途径以及探索新的干扰数据处理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加强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和行政为民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107号)、《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行政为民措施》和(《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禁令》(国土资发[2004]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黑龙江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具体要求,积极响应2004年作为国土资源部确定的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年的号召,急需建立我省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2004年第四季度,做为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部信息办和省厅信息办将要对该项工作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68.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与当时苏联地学界来往交流紧密,他对地质学的贡献得到了苏联地质学家的高度评价。1958年,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选举李四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授予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该奖章是1947年由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发起的、对地质科学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最高单人奖励,李四光是第六位获奖人,也是至2017年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外籍地质学家,他的获奖理由是:在地质、古生物、地层和矿产研究工作的综合贡献。李四光有两部著作在苏联被译成俄文出版,分别是1952年的《中国地质学》和1958年的《中国西北部的旋卷构造》,这两部译作对当时的苏联地质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李四光学术思想的广泛认知;"地质无国界",中国地调百年的发展历程也有着俄罗斯地学理论、规范、方法实践的烙印,在新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李四光学术精神传承下,中俄、中国与中亚在地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将不断深化,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为削弱观测数据和背景地形模型中粗差对水下地形匹配导航精度和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M估计的水下地形抗差匹配算法,显著提高了水下地形匹配算法对粗差(异常值)的抵御能力,确保了稳健匹配导航解的获取。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0.
论述了永安地震台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组成单元及各单元的作用与功能,总结、分析日常观测中常见的各类故障,并详细分析仪器运行过程中典型故障的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可为其他相关地震台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