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西北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截止2004年的西北地区GPS和跨祁连-龙首山构造带的红外测距观测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及单一力源反演,研究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西北地区水平形变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特征;尤其是大震3年后,即当前的构造形变与应力场态势;获取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上可能反映中强以上孕震背景的高应变能积累区、段,以及可能的潜在震源。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北缘地区经8.1级大震后的短期松弛和调整,目前正在恢复印度板块北东向碰撞推挤背景场的主控作用。而北天山构造带中段及其与西段的交汇区、南天山构造带中西段及其与西昆仑构造带的交汇区、阿尔金断裂中段、祁连山构造带中东段及其与海原断裂的交汇区、西秦岭北缘断裂与庄浪河断裂东南延伸线的交汇区域等具有相对高应变能积累背景;临泽与海原这两个地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应变能积累状态。  相似文献   
12.
川滇地区断层活动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川滇地区16个跨断层形变观测点,将断层两盘作为不变形的刚体分析断面相对滑动与断层两盘地表点位相对位移的定量关系,计算了各测点的水平扭动量、垂直位移量以及两者之间的比值,并分析了其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姚、民乐-山丹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川滇及青藏块体北缘地区上世纪80年代至2003年的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借助应变强度比时序曲线,通过丽江Ms7.0、景泰Ms5.9等震例研究,获取与2003年7月大姚Ms6.2、Ms6.1地震和10月民乐-山丹Ms6.1地震孕育有关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①大姚、民乐-山丹地震前1年内异常场地数远超过场地总数的1/3,相对近源区异常在发震地区占一半;②大姚Ms6.2地震前半年内,盐源-丽江地块及其邻近区域以及北东向延伸的川滇交界地区异常明显增多,相对集中。2003年7~9月大幅减弱;而鲜水河断裂、楚雄-通海断裂南段有所增强;③民乐-山丹震前十余天至数月内相对近源区及其邻近构造区域呈现异常相对分散-相对集中且局部增强-一临震前减弱的时空演变特征。震后一个月内青藏块体北缘地区仍有近1/3的场地呈现异常(海原一六盘山断裂带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봨8.0������ǰ��ؿǴ�ֱ�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Ms8.0?????????????α????????:???????????α???????????????????????????????????仯???????????????????????????????????????????????????????????????????????????????α???????  相似文献   
15.
??1999~2001??2001~2004????????????????嶫???GPS?????????вο?????任??????????????????????????????????????????????????????????????????????????????????????????????????????????????α??λ?????????????????????????任?ο???????????????????????????????????????????????????????????????????????????????????????????????????仯?????????????????????????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二维线划图无法表达大区域地理要素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在椭球面上绘制大地线的算法。以等间距内插空间直线逼近空间曲线这一思想作为基础,通过Bessel大地主题正、反算及克莱劳方程,实现大地线内插与绘制的综合分析与解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在参考椭球面上难以精确绘制大地线的问题,对传统地图向三维椭球面线划图的转换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青藏块体及周缘潜在震源与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1993-1999、1999-2001年青藏块体东北以及1991-2000年中国大陆GPS水平运动年速率资料,基于单一力源模型,反演获得了青藏块体及其周缘地区2000-2001年10次地震的震前资料反映的潜在震源参数,所得力源中心位置距实际震中的距离相对较小,其中2000年景泰5.9、2001年宁蒗5.8、昆仑8.1及格尔木3次5.7、5.8级地震均在50km左右;2000年兴海6.6、2001年年施甸5.9、永胜6.0级地震不到100km;2001年雅江6.0级地震最远(121km)。此外,1999-200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反演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构造带的昆仑山口-达日及库玛断裂向东至甘东南、甘青交界区域,可能仍存在潜在震源。  相似文献   
18.
1 研究背景 地震预报要取得防灾减灾实效,关键在于短—临预报.亚失稳是断层失稳前区域应力由积累为主转变为释放为主的最后阶段,马瑾等(2012,2014)总结了震前应力积累、亚稳态、亚失稳态3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指出失稳错动是由断层各部位独立活动向协同化活动的转化过程,偏离线性的亚稳态是应力释放、协同作用的开始,亚失稳阶段应力释放已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9.
借助高斯型函数模拟分散分布的不同监测网点位移观测值的协方差矩阵,并将其应用于广东新丰江地区地壳应变场的计算中.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不仅计算简便,模拟效果及计算稳定性较好,而且对联系分散分布的单元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跨断层形变监测在我国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展了40多年,是一种观测精度较高、能够直接反映断层活动的形变观测手段,通过分析断层活动性质、运动速率,建立观测模型提取异常观测信息,结合构造应力背景对断层危险性进行研究,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周硕愚等利用系统科学理论构建板内地壳形变系统动力学,并将系统科学引入断层形变领域,识别"场兆"、"源兆"性断层形变异常,对稳态的偏离做定量描述;施顺英等利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