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北部湾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变动分析及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运用北部湾历史上几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14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变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曾是20世纪60年代底拖网渔获优势种的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鯻(Therapon theraps)、长棘银鲈(Gerres filamentosus)、黑印真鲨(Carcharhinus menisorrah)和灰裸顶鲷(Gymnocranius griseus)等资源已严重衰竭;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长尾大眼鲷(Priacanthus tayenus)、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等种类的资源密度的波动较大: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刺鲳(Psenopsis anomala)等资源虽呈衰退趋势.但资源密度相对较为稳定。并探讨了过度捕捞对不同种类资源变动的影响及渔业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2.
采用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分析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并探究两种条形码在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中的适用性。研究共扩增样本391个,成功鉴定的鱼卵和仔稚鱼共7目25科42属60种(2种未鉴定到种)。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和数量最多,种类数占比为51.6%,数量占比为47.91%;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种类数占比为25%,数量占比为34.56%。优势种10种,其中凤鲚(Coilia mystus)优势度最高,为0.071;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最低,为0.014。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扩增结果显示,鱼卵和仔稚鱼12S rRNA基因片段扩增成功率(95.60%)明显高于COⅠ基因(43.22%)。遗传距离和ABGD分析显示,COⅠ基因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5(平均0.003),种间遗传距离为0.061~0.376(平均0.253),两者间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隙”,ABGD划分结果与数据库比对结果一致;12S r RNA基因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1(平均0...  相似文献   
63.
东海区海洋捕捞渔获物的营养级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海区主要海洋渔业公司1950~1995年分品种渔获物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东海区渔获物营养级的变化过程,用平均营养级指数来评估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结果表明,经过几十年的捕捞开发,东海区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已从1965年的3.5下降到1990年的2.8,自1974年后海区的产量主要依靠捕捞低营养级品种如马面鲍等而获得。东海区海洋捕捞渔获物营养级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1974年后捕捞主要在低营养级品种内进行。另外还描述了东海区带鱼等品种的种群内部结构小型化、低龄化现象。  相似文献   
64.
Length-frequency data of eight commercial fish species in the Beibu Gulf (Golf of Tonk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ere collected during 2006-2007. 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 and growth and mortality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using FiSAT II software. Five species had isometric growth, two species had negative allometric growth, and one species had positive allometric growth. Overall, the exploitation rates of the eight species were lower in 2006-2007 than in 1997-1999: for four species (Saurida tumbil, Saurida undosquamis, 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 and Nemipterus virgatus) it was lower in 2006-2007 than in 1997-1999, for two species (Parargyrops edita and Trichiurus haumela) it remained the same, and for the other two species (Trachurus japonicus and Decapterus maruadsi) it was higher in 2006-2007 than in 1997-1999. The exploitation rates might have declined because of the decline in fishing intensity caused by high crude oil prices. The optimum exploitation rate, estimated using Beverton-Holt dynamic pool model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fishes in the Beibu Gulf could sustain high exploitation rates, the under-size fishes at first capture resulted in low yields. To increase the yield per recruitment, it is more effective to increase the size at first capture than to control fishing effort.  相似文献   
65.
红海湾水产养殖示范区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海湾是广东省非常重要的海水养殖示范区。为了维系和保护红海湾规模化水产养殖示范区的优良生态环境 ,1 997年 4月至 1 998年 1 2月对红海湾水域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和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 ,红海湾海水综合质量总体上处于相对清洁水平 ,但浅海养殖区和长沙湾养殖区有机污染明显 ,分别达富营养化和高富营养化程度。DIN和IP是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而石油类、Cu、COD是重点控制的优先污染物。  相似文献   
66.
方斑东风螺苗种中间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隶属于软体动物的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为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暖水性种类.其经济价值高,有很好的增养殖开发前景.对东风螺的研究,已报道的主要为繁殖生物学[1~3]及成体摄食生理生态[4,5]等方面.笔者对方斑东风螺苗种中间培育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人工育苗和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海上施工对大亚湾海域水质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省级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大亚湾是我国目前水域生物多样性保存良好的重要海湾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亚热带物种种质资源库,同时也是广东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近年来,大亚湾周边的工业、养殖业等迅速发展,如码头的建立,港道的维护、开挖,输油管道的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运转及南海石化项目的动工等。海上施工活动日益增多,对大亚湾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大亚湾海域的水质营养状况及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已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许多学者对大亚湾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进行了研究,但在海上施工活动对水质造成的影响方面研究却较少。  相似文献   
68.
粤东至珠江口近海是广东重要的海水养殖水域 ,同时也是赤潮多发区 ,为了研究养殖水域赤潮发生的机理及防治对策 ,维护海水养殖的健康发展 ,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 999年浮游植物样品中共鉴定出 1 3 0种 ,组成以广布种和暖水性种类为主 ;出现赤潮生物 3 6种 ,占种类组成的 2 8%。细胞数量 1 0 3 91× 1 0 4 m 3~ 40 3 6 80× 1 0 4 m 3,平均 1 648 1 4× 1 0 4 m 3;多样性指数在 2 68(3 75范围内变化 ,平面分布呈现自柘林湾向深圳湾递减的趋势 ;而种类组成均匀度则以柘林湾和深圳湾为高 ,中部水域较低。尽管养殖水域不同 ,优势种表现明显差异 ,但Nitzschiadelicatissima和Skeletonemacostatum在各养殖水域均出现较高数量  相似文献   
69.
着重研究了红海湾养殖区底质水中 NO-3 -N、NO-2 -N、NH 4-N、PO3 -4 -P、有机质及 c( NO-3 -N) /c P 和 ∑c N/c P( ∑c N=c( NO-2 ) c( NO-3 ) c( NH 4) )比值的分布特征 ,并对该湾低质水中氮、磷及有机质的季节变化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 ,结果表明 :在春、夏、冬三个季节中 ,NH 4-N的浓度比NO-2 -N及 NO-3 -N高 ,春季 NH 4-N的平均浓度为 92 .60 μm ol/L,占总无机氮 80 .57% ;夏季浓度为4 7.0 4μmol/L ,占总无机氮 61 .64 % ;冬季 NH 4-N的浓度最低 ,为 9.60μmol/L ,占总无机氮 4 5.76% ;而夏季 PO3 -4 -P浓度及有机质的含量比春、冬季高 ,分别为 53 .68μm ol/L和 1 .3 62 %。分析指出该湾底质水中无机氮是以 NH 4-N为主要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70.
龟龄岛位于北纬 2 2°39′33″、东经 1 1 5°2 5′40″,在广东省红海湾的东部。龟龄岛及其周围的青屿、鹰屿、捞投屿、赤腊、牛皮洲、赤洲等海岛海岸多为岩礁 ,岸线长度 4.8km。海水盐度变化小 ,夏季表层盐度变化范围为 30 .34~ 34.2 4,冬季表层变化范围 32 .33~ 34.45。岛、礁潮下区海藻生长茂盛 ,为礁栖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 ,一直是红海湾、碣石湾海域中海胆及鲍等经济生物的重要产区。岛礁的潮下区域是适于经济生物栖息繁殖的优良场地 ,面积约 5 .5万 m2 ,尚有 1~ 2 km2 的海域可供进一步增养殖开发。为开展礁滩规模化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