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76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烃渗漏效应会在近地表形成磁性蚀变带,因而可以根据磁性蚀变带产生的磁异常寻找油气异常区.为了减少利用磁力资料识别油气渗漏异常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满足多种地学资料集成管理和综合分析的需要,有必要建立一个集数据管理、实时处理、综合评价和制图功能为一体的判别系统.本文对建立判别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该系统以ArcGIS为二次开发平台,在继承ArcGIS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开发了常规位场数据处理方法模块和基于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的重磁异常信号增强和特征提取等功能模块,用于实现近地表油气渗漏异常的地球物理检测与判别,能够为油气有利区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提高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和解释的效率.  相似文献   
502.
本研究将稳定同位素(15N)与放射性核素(226Ra)示踪相结合,探讨了2006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融冰过程对氮吸收的调控作用。硝酸盐及铵盐的比吸收速率均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底物浓度效应的存在。开阔洋区具有较高的f比值,而在埃默里冰架附近f比值低得多。f比值与冰融水份额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暗示融冰过程在调控水体氮吸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融冰改变了当地上层水体的层化条件,显著地影响南大洋的生物泵效率及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本研究为南大洋上层水体碳、氮动力学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且有助于对历史记录的解读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  相似文献   
503.
采用重量法对2014年、2015年、2017年采暖期乌鲁木齐市新疆农业大学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进行采集,使用TAS-990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F3型原子荧光光谱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颗粒物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利用富集因子法分析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及来源。结果表明:该采样点采暖期大气颗粒物TSP、PM10的质量浓度在近几年均呈现出下降趋势,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为:2017年>2015年>2014年;重金属元素As的质量浓度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均为最高值,且采暖期大气颗粒物中除Cr以外的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近几年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重金属As、Cr、Zn、Hg元素更易富集于细颗粒物中。  相似文献   
504.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凝结阶段和市场转化阶段,运用网络DEA-SBM模型、核密度分析、自然断裂点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8~2015年中国省际创新总效率及两阶段效率演化动态及其成因,得出以下结论: 中国创新总效率、知识凝结效率和市场转化效率整体处在低位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近年来增速放缓; 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和区际差异,创新知识凝结、市场转化、总过程的效率值分别呈现低值集聚、离散发展和多峰分异格局,在空间上自东向西大体呈阶梯式递减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科研队伍水平、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与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持续增加对创新效率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市场化发育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现阶段亟需解决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足,高校、研究机构科研评价体系不健全与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和区际间知识生产能力与市场吸纳能力不匹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05.
长春市城市形态及风环境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少有研究分析城市形态和城市风环境对地表温度(LST)的影响。利用建筑和遥感等多源数据,基于GIS空间方法,结合迎风面指数(FAI)和地表温度,研究长春市城区迎风面指数时空差异,探索城市形态对城市地表温度影响。结果表明:①迎风面指数呈现从中心城区向外扩散的空间趋势,高密度以及高建筑对风的阻碍程度大。朝阳区北部迎风面指数最大,最大值达到15.1,各个区边缘区迎风面指数最小,最小值为0.01。②研究区昼夜地表温度温差大,范围分别是18.15℃~31.73℃、4.27℃~18.43℃。空间分布上与迎风面指数存在相同特征,城市中心城区温度高,以同心圆方式逐渐向外扩散。受城市建筑形态、人为热源等因素影响,与夜间相比,白天高温地区范围更大。③迎风面指数与地表温度在一定程度上相关,昼夜相关系数分别为0.371和0.355。建筑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空间形态不同,对地表温度影响存在差异。结合城市风环境状况开展城市形态信息的定量研究,对于城市气候学家、城市规划师探寻城市潜在通风廊道、改善城市通风环境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06.
生物固氮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海洋新氮来源,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基于稳定同位素(15N2)示踪吸收法,是目前直接测定海洋生物固氮速率最有效的手段。其中,高效、洁净地将15N2引入海水培养体系,并准确定量培养体系底物的同位素示踪水平,是同位素示踪吸收法准确获取固氮速率的关键。本研究针对15N2同位素示踪剂引入这一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确认改进气泡法是将15N2引入海水培养体系的首选操作。在对培养体系造成的较小扰动的情况下,可将培养体系氮气底物的15N原子丰度提升至10%以上,相对于另一种导入同位素示踪剂的手段——预溶解海水法,改进气泡法将培养瓶中氮气底物的15N原子丰度提升了近200%。此外,改进气泡法还具有最小化痕量金属沾污、操作简便等优点。将改进气泡法结合与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测定结合,是准确测定水体生物固氮速率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507.
荧光法测定微藻中色氨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微藻中色氨酸的荧光分析方法。以NaOH为水解液水解微藻,在激发波长225nm,发射波长350nm处测定色氨酸的荧光强度。方法线性范围0~0.07mg/L,检测限为0.003mg/L,回收率90%~100.1%。此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08.
多空间尺度下知识溢出对中国研发活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多空间尺度下的知识溢出机制框架基础上,将研发过程分解为知识创造和知识商业化2个阶段,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知识溢出对中国省际研发活动效率的影响.整体上,中国研发活动效率呈逐年提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高、中快、西低"的发展态势;各阶段效率具有空间异质性,沿海地区知识创造效率高、知识商业化效率低,...  相似文献   
509.
西天山金属矿产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Cu、Au 等多金属成矿带。金属矿床的形成及其成矿特点与大地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在拉张大地构造背景下主要形成与中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Cu、Fe、Au 等矿床,次为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Cu、Mo、W、PbZn 等矿床及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的CuNi 矿床。在挤压大地构造背景下,主要形成与重熔型花岗岩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热液型Cu矿、Au 矿等,次为沉积改造型PbZn 矿和Cu 矿床。文中还讨论了大地构造演化的不同时期金属矿床形成的主要特点,并据大地构造背景等成矿条件对西天山北部进行了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510.
辽河油田杜84块兴隆台油层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量的岩矿鉴定和测试分析资料,论述了辽河油田杜84块兴隆台油层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储层发生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程度较弱,溶蚀作用较强。此外,还计算了各类成岩系数,根据成岩系数判断成岩作用程度。最后,根据上述成岩作用程度及该区古地温、自生矿物的分布、粘土矿物组合及转变特征确定兴隆台油层储层主要处于早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