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渗水地膜节水增产效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渗水地膜具有调温、增温、加快发育进程,提高土吉湿度,增加单铃重,改善品质的作用。可提高棉花产量8.4%,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针对现有地震直达P波到时拾取网络精度低、误差大等问题,结合UNet++编码、解码器,融入特征过滤器设计一种具有地震震相特征分析与融合能力的轻量级P波到时拾取网络PPNet,实现对地震P波的高精度、低误差拾取。首先,该网络在编码器模块采用大卷积核、低通道数的卷积层,对输入的地震信号进行深度特征提取;其次,在解码器模块的特征还原过程中加入特征融合机制,补全特征信息,避免序列特征污染问题;最后,仅对编码器后三个下采样模块添加特征过滤器,深入挖掘特征序列,通过细化P波到时特征,提升到时拾取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网络在0.1 s、0.2 s、0.3 s误差阈值下P波拾取率分别为80.73%、94.01%、97.81%,平均绝对误差0.078 s,均方误差0.021,与现有P波拾取传统方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相比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93.
当网络控制系统信道中存在乘性噪声和丢包、时滞时,数据在传输中会受到干扰甚至丢失。本文针对带有乘性噪声、丢包和一步随机时滞的一类网络控制系统,通过状态增广,将信道特性转化为随机系统参数,并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推导了其H∞滤波器,使得滤波误差满足给定的H∞性能指标。本文算法将H∞滤波器设计转化为便于计算机求解的约束凸优化问题,并通过仿真和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于2013年8、10月及2014年2、5月对大鹏澳牡蛎养殖区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设置的3个站位(牡蛎养殖区S1、养殖区外S2、靠近湾口S3)的数据研究了牡蛎养殖对海区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和丰度的影响。本次考察共鉴定出大鹏澳浮游植物58属144种,丰度为6.15×103—5.94×106cells/L。其中,硅藻36属100种,占种类总数的69.4%,丰度在4.5×103—5.93×106cells/L之间;甲藻15属34种,占总种类的23.6%,丰度范围为1.5×102—4.53×104 cells/L;蓝藻、绿藻、隐藻等共7属10种。在牡蛎养殖期(8月至2月),养殖区内养殖水层浮游植物总丰度低于非养殖区,硅藻丰度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90%以上,硅藻丰度与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与硅藻空间分布特点不同,养殖区内甲藻丰度显著低于非养殖区。牡蛎收获后的5月,养殖区内的甲藻丰度高于非养殖区。牡蛎养殖区站位S1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35,明显低于非养殖区S2(2.68)和S3(2.69)。与此相似,养殖区内站位S1均匀度J(0.27)明显低于非养殖区站位S2(0.49)和S3(0.51)。本研究表明,大鹏澳牡蛎养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能够显著降低浮游植物丰度、种类多样性和均匀度。  相似文献   
95.
利用少雨旱区华北冬麦主产区河北固城站的电动防雨棚,遮去自然降水,通过人工控制灌水形成土壤渍水、高湿、干旱和对照,冬小麦花后通过测定籽粒灌浆进程和地上生物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解析不受阴雨和低温胁迫影响下土壤渍水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形成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冬小麦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持续日数缩短;灌浆期土壤高湿有增产效应,理论产量增产5.87%,土壤渍水出现减产,理论产量减产1.50%;高湿和渍水的收获指数比对照略有提高,并均高于0.5000;〖JP2〗干旱胁迫下,收获指数比对照低0.1130~0.1633。〖JP〗北方旱区灌溉解除了气候干旱对作物需水胁迫,晴好天气光照充足,日较差大,作物产量提高,土壤水分是影响北方冬小麦挖掘光温生产潜力和提高单产的关键限制因素。研究结果为应对气候变化引起极端降水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其是科学评估旱、涝灾害对北方旱区农作物的影响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6.
由于光照的变化和全景视觉的畸变,全自主足球机器人对目标识别不稳定且有效性差,为此提出了1种基于Gabor滤波器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全自主足球机器人目标识别方法。首先根据颜色特征和面积、长宽比等简单形状特征提取候选目标,候选目标中包含实际的目标和与目标颜色相近且通过上述简单形状特征判断仍无法消除的干扰。将候选目标与Gabor滤波器作卷积来提取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输入SVM进行分类,识别出实际的目标。在机器人MT-R的足球目标识别中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该种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精度,且满足足球机器人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97.
西藏地区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宗学  张玲  黄俊雄  巩同梁 《气象》2007,33(7):82-88
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对西藏地区25个气象站1960—2001年的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3个气候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2年来西藏地区气候表现出向暖湿型发展的趋势,即有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和相对湿度逐渐增加的趋势;西藏地区的暖湿现象主要发生在秋季,春季增幅小于秋季,夏季表现出一定的暖干趋势;冬季为明显增温,但湿度变化不明显。42年来西藏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的Kendall倾斜度值分别为0.31℃/10a、0.96mm/a和0.3%/10a。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可知,秋、冬两季气温的上升趋势相对较强,尤其是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其余季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夏季存在减湿现象,而春、秋两季则表现出较明显的增湿现象。  相似文献   
98.
张玲 《气象》2005,31(12):82-87
9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山东、陕西、江苏等地发生局地暴雨洪涝或地质灾害;西北东部旱情缓解,但东北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湖南、贵州、广西等地旱情有所发展.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9月中旬,江南、华南等地出现明显“秋老虎”天气.本月,有3个台风在我国登陆,给浙江、福建、海南、安徽、江西等地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9.
选取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依据沼泽的空间变异性与功能结构分区,通过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等对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9项生态功能进行服务价值估算。结果表明,①2009年,9项功能创造的总服务价值为34 274×104元,占洪河地区GDP产值的29%,其中,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分别为5 240×104元和29 034×104元,间接使用价值是直接使用价值的6倍;②单位面积沼泽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价值约为5×104元/hm2;9项功能按其服务价值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气候调节价值、洪水调蓄价值、大气成分调节价值、土壤养分保持价值、生物多样性维持价值、休闲旅游价值、水源涵养价值、文化科研价值和物质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100.
青山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非常丰富,总面积2.43 km2,是以典型三山子组地层剖面、丰富构造形迹、泉水景观和洞穴类地质遗迹为主的小型地质公园。通过对区内地质遗迹的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分析,总结了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成因并对其评价,必将促进该区地质遗迹合理开发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