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强震前形变固体潮汐资料短期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晶  张立 《地震》2003,23(3):71-78
分析了各种潮汐观测资料处理方法,针对短期异常提取的要求,提出了适合提取短期异常信息的潮汐资料处理方法,对其计算公式进一步推导和展开。应用这些方法对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重力、倾斜、应变等形变观测量进行了计算。对地震前潮汐因子、时间滞后、响应比等潮汐参数的异常信息进行了提取与分析;突出了震源区附近的短期异常信息,并分析总结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2.
通过普洱6.3、宁蒗6.2级和姚安6.5级3个在省内M≥5级地震平静了10余个月,打破5级平静后发生的M≥6级强震前水汞的异常分析,并着重短临异常研究,结果表明这3次地震前水汞均有中期和短、临异常,中、短、临异常台站数为两头少,中间多。中期异常表现为11%。22%的水汞观测台站震前出现2—10个月的中期异常;短期异常表现为震前2—3个月,平均44%的台站观测到短期异常,最大异常幅度与异常判定线比值在1.3—3.2倍之间:强震前都只有1个台站出现临震异常。短期异常有差异,宁蒗6.2级主震前,短期异常在2次前震前出现,普洱6.3、姚安6.5级地震前,水汞短期异常在打破5级平静的地震前出现,水汞短期异常有活跃、平静的现象。最早出现中期异常的台站相对靠近震中。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1995年5月6日—1996年2月3日发生在云南境内及其中缅边境一带的4组5次M≥6.0级强震的研究,发现水汞在强震连发期都出现短临异常及震后变化;与2001年云南省内6组7次5.0—5.9级中强地震短临异常及震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强震连发期水汞的短临异常特征表现为异常台站多、异常幅度大、异常范围广和多台站水汞在异常中发震。中强震连发期水汞的短临异常特征与此相反。表现为异常台站少、异常幅度小、异常范围小和多台站水汞在异常结束后发震。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西南地区1970~2001年39组52次6级以上地震及四川部分5级以上地震震例资料的剖析,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各类前兆中、短期异常判据和指标;研究西南地区强震孕育前兆异常由中期向短期(临震)过渡、演化的标志和判据并作物理解释;并进行了西南地区前兆短期预测方法及强震短期预测时、空、强指标和判据的研究和西南地区地下流体新观测方法及灵敏测项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中国江南先秦时期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立  吴健平  刘树人 《地理学报》2000,55(6):661-670
从江南先秦时期不同阶段内遗址内涵和位置的变化着手,分析江南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的关系,探索江南先秦文化遗址中文化层年代不连续的原因,找提出江南先秦文化中心变迁的路径。江南先民是从适应自然走向改造自然道路的,由于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江南土著文化随自然条件发生兴衰,而这种兴衰又成为土著文化相互渗透和交融的动力。  相似文献   
26.
中间件技术屏蔽了底层分布式环境的复杂性和异构性,简化了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开发,使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健壮性、可扩展性、可用性更好。介绍了面向对象中间件、面向消息中间件、面向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间件、服务质量中间件等当前各种中间件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中间件技术的原理、种类及在地震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中间件技术研究的几个发展趋势,即网格技术、面向移动计算、面向服务质量等。  相似文献   
27.
张敏  张立晶  袁淑芬  傅玉  张阳 《吉林地质》2010,29(2):109-111
可视化地层模型信息系统是基于GMS平台上建立的,可直观地显现不同性质的空间展布形态和空间组合特征,实现了研究区地层的拆分与组合,剖面的任意切割与显示,指定深度切割水平剖面,任意视角观测地层等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直观表达,近年来已成为研究地质方面的一个新的亮点,为地质研究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资料信息。本文以洮儿河扇形地为例介绍可视化地层模型信息系统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8.
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在北京上庄试验站选择四种不同工作原理和型号的土壤墒情传感器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对比分析测试,利用监测数据对土壤墒情传感器的稳定性、灵敏性、准确率三个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传感器在监测效果方面表现各有优缺点,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对降水反应也良好,准确率略有差别,监测数据基本在烘干法值附近上下波动。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对了解土壤墒情传感器性能和大范围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9.
松嫩平原耕层土壤固碳潜力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土壤碳收集能力对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松嫩平原南部第二次土壤普查及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两期表层土壤有机碳数据,根据近20年来各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量变化趋势,估算了松嫩平原南部各土壤类型、各用地方式下土壤碳源、汇潜力。由估算得出,如果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气候条件、耕作方式、种植技术不变,松嫩平原耕地土壤0~20 cm土层的固碳潜力为-1.229Tg碳,各土壤类型的林地土壤固碳潜力绝大多数为正值,说明林业用地为碳汇区,固碳潜力合计为3.169Tg碳,而天然牧草地绝大多数的固碳潜力为负值,固碳潜力合计为-2.235Tg碳,为碳源区,本次研究估算得出,松嫩平原总体的固碳潜力为-0.917Tg碳。  相似文献   
30.
在简要回顾GIS软件和组件式GIS的发展之后,经过对比分析,提出同时支持两大主流开发平台——.NET和Java EE是新一代GIS组件的必然选择,并对可能实现的几种模式加以讨论.提出基于“共相”思想的C++扩展模式是最为彻底和完关的解决方案,最后介绍在“共相”思想指导下的新一代组件式SuperMap GIS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