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3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太湖的重污染湖区-五里湖为例,以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为主要目标化合物,分析了疏竣湖区底泥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蓄积规律和对生态的潜在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五里湖疏竣湖区底泥中的多环芳烃类有机物在深度上呈指数分布特征,上层底泥中的含量显著高于下层,但对湖区生态没有显著影响;五里湖底泥受到一定的有机氯农药的污染,以六六六和DDE等污染为主,但对比生态风险评估指标仍属于生态安全的底泥.疏竣堆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仅为五里湖疏竣底泥的1/6,在堆场使用后8个月后,堆场底泥中16种优先检测的多环芳烃含量与湖区底泥仍相当.但堆场使用后,堆场的水花生秸秆内多环芳烃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其总含量增加为原来的6倍,有四种多环芳烃含量超过了生态风险效应区间低值但低于效应区间高值.原秸秆内不含有的苯并[a]蒽和(屈)也被检出,说明堆放五里湖疏竣底泥后对植物产生了一定的生态威胁.  相似文献   
52.
太湖底泥及其间隙水中氮磷垂直分布及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97,自引:16,他引:81  
范成新  杨龙元  张路 《湖泊科学》2000,12(4):359-366
对太湖主要湖区柱状样底泥的总氮、总磷含量及其间隙水铵态氮(NH^+4-N)、磷酸根磷(PO^3-4-P)和二价铁Fe(II)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底泥和间隙水中相应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太湖近表层10cm内底泥TN、TP赋存含量较之下层高12%-20%左右,间隙水中PO^3+4-P和NH^+4-N含量随浓度增加而大致呈上升趋势,表层未见高浓度层存在,各湖区底泥间隙水中PO^3+4-P和NH^  相似文献   
53.
杨龙元  范成新  张路 《湖泊科学》2003,15(2):139-146
在调查了江苏省溧阳市化工、纺织等18家典型工矿企业废水中TN、TP、 CODMn等主要污染物质排放强度及特征基础上,估算了溧阳市工业行业的万元产值排污系数及TN、TP、CODMn的年排放量. 2000年度溧阳市全市工业行业年排放TN 479.9t, TP 40.8t, CODMn的1529.7t,约占太湖外源性污染负荷的2%-3%. 造纸、印染、化工、纺织等行业的万元产值排污系数较其它行业为高.被调查企业排污口废水中TN、TP、CODMn等污染物排放强度具有夜间高于白天等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4.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遗传毒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赵中华  张路  于鑫  李正魁 《湖泊科学》2008,20(5):579-584
采用GC-ECD对太湖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太湖20个采样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有机氯农药检出,16种有机氯农药总量为4.22-460.99ng/g(dw),北部湖区、潮心区以及沿岸区等均有高值点出现,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氮磷营养盐含量分布并不一致.检出率最高的有机氯农药组分为DDTs、HCHs.DDTs含量检出顺序为P,P'-DDT>P,P'-DDD>P,P'-DDE,说明环境中可能仍然具有DDT箱入特征;HCHs中?HCH,?HCH检出相当,怃-HCH检出较高,主要为早期残留.结合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系(Ames)试验研究太湖典型溯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初步确定可能的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55.
台风风剖面信息是直观反映与台风中心不同距离的各点与平均风速关系的曲线,它是确定各级台风风圈范围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HY-2A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资料,结合Holland风场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台风风剖面信息提取方法,并选取2012–2017年期间16期典型台风进行应用。结果表明:34 kt与50 kt风圈半径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为37.6 km与18.3 km,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精度。本研究对于描述台风结构特征及潜在的破坏力和台风可能的影响范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时序InSAR技术探测芒康地区滑坡灾害隐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芒康地区受自然条件制约和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对电网建设运行、交通干线通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亟需有效技术手段对该地区分布的滑坡灾害隐患进行探测识别,从而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信息支持。采用小基线集(SBAS)时间序列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覆盖芒康地区的历史存档ALOS PALSAR和ENVISAT ASAR数据集进行处理分析,探测发现了分布在318国道沿线和金沙江河谷的多处疑似滑坡灾害隐患点,获得了潜在滑坡形变的空间分布图和时间演化特征,证明了时序InSAR技术应用于藏东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
活动断裂带是形迹组合、构造地貌特征及力学性质相呼应的构造体系.以元谋断裂带(晚)新生代地层内发育的构造透镜体、剪节理、张性裂隙等形迹组合及其发育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吴氏网下半球赤平投影、节理玫瑰花图及张性裂隙性质分析等研究方法,推测元谋断裂带自(晚)新生代以来主要受早期的北北东-南南西向和晚期(元谋运动之后,约80万年)的北北西-北西西向水平主压应力场作用,改变了构造活动性质并确立了现在的构造形迹、地貌.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COSMO-SkyMed对地观测系统,分析了高分辨率SAR传感器和Tandem观测星座与相干性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间隔1 d的COSMO-SkyMed Tandem数据生成了祁连山区的DEM。提出通过对无地形变化的差分干涉相位进行滤波来提取大气和轨道误差引起的测量偏差,探讨了实验干涉数据去相干的因素,并将生成的DEM与ASTER GDEM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9.
针对ALOS PALSAR全极化数据提取了多种极化特征,分析其对人工地物、裸地、农田、林地、水体5种典型地物的提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全极化SAR影像提取的极化特征可以较好地区分城市典型地物类型,并且全极化数据的地物区分能力优于双极化数据。对于单一时相的数据分类结果而言,人工地物与其他非人工地物的极化特征差别最大,水体与林地也较容易区分,而裸地和农田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60.
1 INTRODUCTION Carbon dioxide (CO2) is principal greenhouse gas. Its air-water exchange is important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for climate change (Frankignoulle et al., 1998; Schimel et al., 2001). The direction of CO2 gas movement depends on the CO2 concentration gradient between air and surface water. The amount of CO2 exchange is related to the gas exchange coefficient, k. All lakes, with their small area but large atmospheric CO2 flux are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CO2 fluxe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