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1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948~2000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趋势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施能  黄先香  杨扬 《大气科学》2003,27(6):971-982
用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计算了1948~2000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在1948~2000年期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有明显的趋势变化,全球大约2/3左右的陆地年降水量是负趋势(降水量减少),1/3左右的年降水量是正趋势,正负趋势面积及强度的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年降水量明显减少的地区是:热带非洲,加拿大的东南部及美国的东北部,中国的淮河以北,蒙古、俄罗斯的中、西西伯利亚及朝鲜、韩国和日本等9个地区.陆地年降水量增加地区是:加拿大的北部、南美的阿根廷及智利、格陵兰等6个区域.分别研究了36个纬圈的年平均降水量的趋势系数,指出有13个纬圈的年平均降水量的趋势变化达到0.05的信度的显著性,其中有1个纬度带(75~80°N)是正趋势.全球年降水量正趋势的范围是很小的,仅在70°N以北.初步研究了全球年降水量场趋势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2.
利用我国东部夏季雨型近百年的划分资料,对夏季各类雨型前期冬季的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和海温场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对雨型预报有重要指示意义的强信号区。  相似文献   
153.
浙江省秋季降水趋势及旱涝年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浙江省36站39a的降水资料及全国160站49a降水和气温资料研究浙江省秋季降水的变化趋势及旱涝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秋季降水具有明显负趋势。还指出:浙江省秋季旱涝变化的主要形式是全省基本一致的趋势,但沿海与内陆的变化有一定差异;浙江省的旱涝与我国秋季的大尺度雨带的位置的关系密切;旱涝前期我国气象要素场有明显的异常特征。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方法和t检验法对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统计检验。  相似文献   
154.
施能 《气象科技》1974,(6):18-26
本文提出了统计预报工作中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即在某些方面简单的预报方法不一定比形式上看来比较复杂的方法效果低,关键问题在于抓住主要矛盾适当地选择预报因子。长期预报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反对单纯追求和盲目照搬外国、外地形式上“复杂”、“高深”的预报方法的不良倾向。本文所说的各种预报方法(包括文中提出的特殊投票法)的预报效果,都是对已经参加统计的历史资料而言,真正要评定各种方法的实际预报效果,只有通过较长时间实际预报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5.
1873~1995年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施能  朱乾根 《气象科技》2000,28(3):14-18
利用1873~1995年的海平面资料,延长和建立了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该指数与我国的冬、夏季天气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关系密切,与印度季风强度呈正相关,并且能解释季风的准两年振荡。  相似文献   
156.
1920-2000年全球陆地降水气候特征与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1920-2000年全球陆地降水场.指出降水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在季风区,在季风降水区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随纬向分布有着较好的连贯性,即热带地区比较湿润,从赤道向南向北递减,但是在南半球40°~50°S中高纬度降水量还比较多,故南半球降水随纬度分布呈双峰型.文中还分析了全球陆地平均的全年、各季降水序列的周期和趋势特征.指出全球降水序列中有明显的与2~7年ENSO周期相吻合的变化周期,也有年代际变化.在1920-2000年期间,除了冬季降水有一个弱的上升趋势外,其它季节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很明显.分析比较了全球陆地年、各季降水长期趋势的地理分布差异,指出在南半球,赤道~10°S除了在春季降水表现为弱的负趋势外,其他季节都是正趋势,其中冬季最明显,但是并不显著.10°~25°S在冬、秋季是正趋势而夏季是负趋势,趋势都不显著.在20°~40°S夏、秋季的降水量正趋势达到0.01显著性水平.在北半球,25°N以南的热带地区的四季降水都是负趋势,在秋季尤为明显,达到0.01显著性水平.在30°N以北,除了在30°~40°N冬季表现为降水的负趋势外,其它季节降水为正趋势.在45°~55°N地区,降水的正趋势在春季表现的最为明显,在北半球更高的纬度上,冬季降水的正趋势表现的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57.
徐建军  朱乾根  施能 《大气科学》1997,21(6):641-648
运用相关及滑动相关的计算技术,讨论了近百年东亚冬季风与ENSO循环的相互关系及其年代际异常。研究指出,东亚冬季风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年际关系具有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季风与ENSO循环的关系受到季风的QBO以及季风-海洋的年代际背景场配置关系的共同作用;当季风与海洋的背景场处于同样状态时,强冬季风有利于第二年冬季赤道东太平洋的升温,产生El Ni?o事件;当两者的背景场处于反位相状态时,强冬季风对应于第二年冬季的La Ni?a位相。  相似文献   
158.
利用1881年~1998年29个观测站的夏季降水、气温资料,研究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气温大于30年的慢变平均值(气候基本态)的变化特征。用经验正交分解方法研究了夏季降水与气温的气候基本态的特征模态及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气温的气候基本态与我国夏季天气及夏季大气活动中心的气候基本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9.
年代际气候低频变率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近十年年代际气候低为率的诊断研究作了综合评述,指出年代际及以上尺度的变率可能就是气候系统数十年尺度低频振荡或气候基本态的自然表征,控制着更小时间尺度ENSO变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不公有助于提高气候变率的认识,而且对检测人为因素在全球变暖中的相对贡献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0.
中国雨日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利用1954~2000年中国160站的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中国年、季、月雨日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指出,中国年雨日已经明显减少,而且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的减少明显得多,平均每10年减少雨日3.8天.各季的雨日都是负趋势;季雨日平均每10年减少1天左右.夏季雨日减少最明显(统计检验最显著),秋季雨日减少最多(雨日减少天数多).雨日长期趋势变化有明显的空间变化,东北、华北、西南区的雨日减少是最多的,这些地区的雨日每10年减少7~10天.雨日的长期趋势变化与降水量的长期变化并不完全一致.雨日的负趋势与降水的负趋势比较,不但范围广,而且强度大(负趋势绝对值大).中国年降水量明显的负趋势仅位于华北(34°N~38°N,109°E~122°E),而雨日减少最多的地区是东北、华北、西南,范围比降水量大得多.季雨日的长期变化与季降水量的长期变化的差别很大.中国没有一个季节、一个测站的雨日有明显的正趋势变化,但是,降水量仅在秋季是大范围的负趋势,夏季降水量有些测站是明显正趋势,冬季降水量只是小范围的负趋势(冬季的降水量在增加),在冬季,东北仅是很小范围的降水量在减少,而雨日是大范围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