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永登5.8级地震极震区黄土微结构孔隙性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兰  王兰民  王峻 《地震研究》2005,28(3):282-287
通过电镜扫描手段和计算机图像处理,对1995年永登5.8级地震极震区遭受地震影响和未遭受地震影响的黄土微结构变化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试验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绘成受震与未受震两种孔隙分布曲线。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不同地点的黄土孔隙分布特征不同;同一深度不同地点的孔隙分布亦有明显差异。对未受震(粒状架空孔隙结构)与受震(粒状镶嵌孔隙结构)黄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定量处理,其分析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土体的工程性质。同时介绍了黄土微结构研究的方法和要求,通过对黄土微观结构的定量处理,揭示了黄土震陷性与黄土孔隙含量所占比例大小的内在关系,达到了确定黄土场地震陷量的目的,验证了利用微结构研究黄土结构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
李中轩  李兰  朱诚 《地理学报》2008,63(7):780-783
由中国第四纪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和辽宁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2008年中国第四纪教育与普及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5月28日至5月30日在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23.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类型及其空间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dform of Fangyan is a uniqu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dolescent" development typ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s status in China, by virtue of its outstanding universal aesthetic and scientific value.  相似文献   
24.
利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1961—2010年日平均气温和1983—2009年杏树物候期观测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1)杏树的开花盛期与气温稳定通过3℃或5℃初日均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但与3℃初日的相关性更好。(2)1961—2010年,库车县3℃初日呈不显著的提早趋势,且各年代际间3℃初日呈波动变化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最晚,2001—2010年出现最早。(3)杏树开花盛期的日期呈显著提早的趋势,且呈逐年代提早的趋势。其中2001年以来比20世纪90年代提早了5 d,比1983—1990年提早了7 d。(4)利用1983—2009年3℃初日与杏树的开花盛期日期资料,建立了库车杏树的开花期预测模型,2010—2016年预测结果经检验平均绝对误差为8%,平均预测准确率在83%~95%之间,因此,该模式可作为库车县杏树开花盛期日期预报的业务手段之一,其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杏树开花物候期的预测以及春季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秸秆焚烧导致湖北中东部一次严重霾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面气象要素、火点信息及污染物资料,研究了2014年6月12~13日湖北省中东部地区一次重度霾天气的成因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导致此次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北部大面积秸秆焚烧所形成污染气团受偏东北气流输送的影响,12日在湖北中东部形成了两条"带状"的能见度低值区,最低能见度仅为2.1 km。秸秆焚烧污染物输送气流由北向南影响湖北,主要作用于孝感—武汉—咸宁一带,3个地区细颗粒物(PM2.5)峰值浓度均超过了600μg/m3,且武汉和孝感的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值在12日增加到0.76和0.77,并出现了0.96和0.93的最大值,随着污染气团的传输,其中PM2.5所占比例会出现明显下降。SO2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不显著,NO2质量浓度在污染物质量浓度达到峰值前1~3 h达到峰值,而CO是秸秆焚烧产生的主要污染气体,其质量浓度变化与PM2.5和PM10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67。风矢量和分析表明:6月12日湖北省中东部存在明显的东北来向气流输送,污染物的输送是该时段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而6月13日湖北省东北边界处的输送气流已经明显减弱消失,东南部风矢量和异常偏小导致的污染物堆积是该地区污染持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采用空间定位、距平百分率、历史对比、极大值推算、灾害影响分析等多种方法对2008年7月20-23日湖北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强降水区主要位于湖北省北部、西部,即襄樊、恩施、宜昌、荆门、随州等地;全省76个气象台站中,共有13站过程雨量≥150.0 mm,35站次暴雨,10站次大暴雨,襄樊22日降水量达293.9 mm,为超过1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强降水造成较大范围的渍涝或洪涝,其中4县市为严重洪涝,7县市为较重洪涝,12县市为一般洪涝,9县市出现了渍涝;部分河流超警戒或汛限水位;最后给出了灾害损失、城市渍涝、山洪、地质灾害和雷击事件的统计数据及暴雨对农业、交通、江河湖库水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湖北省大风灾害及其风险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兰  周月华  陈波 《气象科技》2009,37(2):205-208
为了研究湖北省大风灾害的特点及风险度,在湖北省1965~2005年的大风灾害调查基础上,分析各地风灾发生频率及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等特征,对各地大风灾害进行影响评估,用受灾人口、成灾面积等指标给出了风灾级别,配合风灾频率确定了风灾影响度,同时根据湖北风灾致灾因子的特点以及对承灾体易损度的分析,利用风灾危险性评价模型给出风灾风险度分析图.结果表明,三峡河谷、江汉平原东部是大风灾害最大风险区所在.  相似文献   
28.
由地面冷锋移动触发的一次降雹过程分析李兰(吉林省气象台)1994年9月7日中午前后至傍晚,我省长春地区除榆树市外的其它五个县市遭受冰雹袭击(哈尔滨也出现了冰雹),冰雹最大直径20毫米,出现在长春,最大降水出现在九台26毫米,仅德惠市受灾面积就达八千公...  相似文献   
29.
大气遥感最小二乘反演法最优方程的建立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使反演误差均方达最小”为准则,用不同的回归方法寻求最优通道组合,建立大气温湿遥感最小二乘反演法最优方程,以避免因自变量过多产生计算病态而造成的回归系数不稳定。通过实例比较最优子集法、前进法、后退法、逐步回归法以及文中提出的单F逐步回归法和定M逐步回归法等各种方法所得方程的回归效果。单F和定M逐步回归法不仅计算简单、意义明确,而且实际效果较好,接近于最优子集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江润黎  李兰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262-266
矿山城市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改造频繁,地质灾害频发,给城市规划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抚顺市采矿活动导致地质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为例,简要的论述了城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地质环境对城市规划的制约作用,指出了地质灾害评价为城市规划服务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的方法,论证了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规划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