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ESR法测定石笋类碳酸盐年代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用ESR方法和U系法对照测定了石笋-Ⅰ的三个层位和一块钙华板的年代;在此基础上又测定出石笋-Ⅱ的五个层位年代,并亦用U系法对它们进行了验证,均取得一致的结果.考虑到次生碳酸盐形成之后,因U系不平衡,其内年剂量是变化的,故在用α能谱仪分析出U含量和234U/238U之后,再用计算机求其平均内年剂量.本文实验表明,用I=Imax[1-e-α/ImaxAD+Q]来描述ESR信号Ⅰ随辐照剂量Q增长的全过程是合理的.当1/Imax较小时,用简单的直线外推即可得到可信的AD值;而当I/Imax较大时,须对-Ln(1-I/Imax)=α/Imax(AD+Q)作线性拟合才能获得合理的AD值.   相似文献   
22.
蒋先致  伍志刚 《测绘通报》1995,(1):20-23,51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平面加密施工控制测量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蒋先致,伍志刚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重点调水工程。该工程由19座隧洞、6个泵站、7座渡槽和埋涵、明渠等水工建筑物紧密衔接而成。工程线路全长314.5km,其中隧洞长逾200km,最长的...  相似文献   
23.
24.
多重地层划分是测制岩石地层地质图的理论基础。在地层学研究中,首先建立岩石地层单位序列,然后才有可能详细地研究各个岩石单位在不同地点以及在整个延展范围内的古生物学特征和时限。作者依据这一原则,重新讨论了辽宁东部以往划分的一些岩石地层单位——上前寒武系兴民村组;寒武系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以及辽北上前寒武系凡河群——的重新划分和命名。  相似文献   
25.
西昆仑山分为北昆仑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和南昆仑地块,依莎克群的形成时代和构造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库地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亦无定论。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和锆石U-Pb测年方法,对库地北西奴山依莎克群底部玄武岩中锆石进行了分析。获得依莎克群玄武岩中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519.5±1.2Ma,说明依莎克群玄武岩形成时代为中寒武世。与库地蛇绿岩构造环境和形成时代对比表明依莎克群玄武岩是库地蛇绿岩的组成部分,是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综合前人的年代学资料和本文成果表明库地蛇绿岩形成时代为中寒武世—晚寒武世。  相似文献   
26.
针对内蒙古杭盖音浑迪地区覆盖严重、找矿信息不明显的情况,在总结前人相关综合信息找矿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分阶段地开展地质填图、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激电中梯测量工作,有效地节约了成本,且钻探验证找矿效果理想,达到了综合找矿的目的。着重介绍该研究区开展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相互认证体系为基础,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容矿控矿构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研究,最终建立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27.
利用TRMM卫星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典  白爱娟  黄盛军 《高原气象》2012,31(2):304-311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 Mission)多种探测结果,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发生在青藏高原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特征,综合分析了高原地区对流云特殊的水平、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强对流降水系统由几个孤立、零散的块状降水云团组成,以深厚弱对流降水为主,微波亮温的低值区也呈孤立、零散的块状分布,并且整个对流系统的云顶高度一致偏高,深厚强对流降水的雨谱主要集中在1~20mm.h-1的范围内,90%以上的深厚弱对流降水样本数和降水量都集中在0~5mm.h-1范围内,在垂直方向上呈被"挤压"状态。除云冰粒子集中在6~18km高度外,可降冰、可降水和云水粒子都集中在低层8km以下,冰雹天气表现为可降冰粒子在低层含量偏高。(2)高原地区强对流天气的特征与其他地方的不同,表现为雨强较小,比平原地区明显偏弱,且对流云降雨样本在不同降雨率范围内分布不均匀,降水云团雨顶高度也远低于平原地区的对流云,地表降水率大值区与微波辐射亮温低值区呈不完全对称分布,潜热释放呈单峰型。(3)高原地区强对流系统发生时,垂直上升运动在400hPa达到最大,水汽主要集中在400hPa高度以下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8.
高青油田高斜73断块油藏原油为生物降解的重质油,明显不同于高青油田开发区油藏的原油,在分析高青油气田成藏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研究生油陷类型及油源层演经入手,综合运用地球化学的原油-油源岩原油-原油对比方法,得出高斜73断块油藏的原油来自博兴洼陷沙四段油源层,为老区新块的油气藏探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9.
班公湖—怒江洋的演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对于其俯冲极性有不同的认识, 前人大多从岩石学、 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证据去探讨, 而缺乏构造变形的相关研究。本文以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 通过野外大比例尺填图、 构造实测剖面等工作对研究区色哇组的构造样式、 变形期次等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表明, 西藏热那错地区和荣玛地区侏罗系色哇组地层均发育紧闭的三级复式褶皱以及后期叠加的平缓—开阔褶皱。早期褶皱的褶皱轴近东西向展布, 板劈理近东西走向, 是南北向挤压作用的产物。在热那错地区早白垩世美日切错组火山岩角度不整合于已变形的侏罗系色哇组之上, 且色哇组紧闭褶皱的构造样式未在美日切错组火山岩中发育, 推断色哇组紧闭褶皱发生在早白垩世之前。结合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 推断研究区内侏罗系色哇组地层的早期紧闭的三级复式褶皱是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的产物, 而后期叠加的平缓—开阔褶皱可能与羌南地块和拉萨地块的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30.
月桂峰组是丽水-椒江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丽水-椒江凹陷在月桂峰组沉积时期为强断陷期,构造分割性强,沉积环境相对封闭,内部多个次洼的湖相烃源岩发育特征不清。为明确丽水-椒江凹陷内各富烃次洼中月桂峰组烃源岩发育条件及空间展布规律,进一步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利用钻井、岩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等资料,基于湖盆演化动态全生命周期过程,提出“早期断层活动速率、中期母岩性质和遮挡条件、晚期火山活动”联合控制丽水-椒江凹陷4个次洼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在地质认识约束下,基于多属性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对中-深湖相烃源岩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定量刻画。结合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机制和中-深湖相烃源岩分布范围,对4个主要次洼内烃源岩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椒江A洼为Ⅰ类富烃次洼,丽水A洼和丽水C洼为Ⅱ类次富烃次洼,丽水B洼为Ⅲ类生烃次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