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坪铜钼矿化花岗闪长岩体位于佛冈复式岩体中北部,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4.6±1.8)Ma(MSWD=1.2),侵位时间为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呈中酸性(SiO2=63.43%~65.27%)、准铝质(ACNK=0.76~0.92)、中等碱含量(ALK=6.09%~7.63%)和富钾钙碱性特征,富集轻稀土,LREE/HREE=8.26~13.20,(La/Yb)N=8.17~16.64,轻微的铕亏损(δEu=0.73~0.87),富集Rb、U、Th和La,亏损Nb、Ta、Ti和P、Ba、Sr。锆石εHft)值为-3.0~0.2,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16~1.36Ga,镁指数(Mg#)=42.64~46.95,表明源岩主要为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并有亏损地幔组分的参与。Nb/U和Nb/La比值分别为0.20~0.38和1.7~2.2,显示源区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流体交代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坪岩体成岩过程主要受部分熔融作用控制,形成于燕山晚期古太平洋板片俯冲消减作用下的伸展拉张环境,与玄武质岩浆底垫诱发中元古代结晶基底的部分熔融有关。早白垩世晚期为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重要的Cu-Au-Mo成矿期,位于南岭中东段的新坪花岗闪长岩体与邻区闽西南紫金山铜多金属岩(矿)体形成时代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且野外能观察到明显的铜钼矿化,因此具有较好的铜钼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2.
对粤北贵东岩体铀钍丰度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原地重熔过程导致铀钍元素向花岗岩体的上方汇聚富集,并造成铀、钍元素在空间上的分离,即在花岗岩体中,铀的丰度带位处钍丰度带之上。陆壳多次原地熔融(重熔)不但导致复式花岗岩体形成,同时造成铀元素在晚期岩体中的富集。贵东岩体内燕山早期岩体铀钍含量的东西差异被认为与卷入熔融的铀源层(寒武-震旦系)的初始埋深有关,而复式岩体铀含量的南北差异,则被解释为与晚期重熔界面倾斜方向所导致的晚期岩体的剥蚀深度有关。高铀含量和高铀钍比值并存往往是晚期岩体埋深较浅的表现,对于深部隐伏矿床的寻找有重要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3.
广东西淋岗岩体出露的地质剖面为研究花岗岩成因提供了大量信息。对该岩体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下白垩统白鹤洞组红层(K1bh)与下伏花岗岩体呈突变接触关系,接触界面之下的花岗岩中含大量红岩碎屑,且红岩碎屑往下逐渐减少。岩石地球化学及矿物学测试结果表明:西淋岗花岗岩的成岩物质,应来自盖层之下包括下白垩统白鹤洞组下部红层在内的岩石地层。岩石熔融和岩浆结晶过程中,分异作用导致元素分布具有明显分带性;花岗岩中的石英是在比较稳定的条件下结晶而成,且在石英结晶过程中,SiO2过饱和度逐渐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西淋岗花岗岩应是上地壳岩石原地熔融固结形成,而不是远道而来的“侵入体”。  相似文献   
24.
粤北贵东复式岩体的形成与重熔界面的形态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花岗岩的“原地重熔 壳内对流”理论,对粤北贵东复式岩体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重新编码,证实该复式岩体的形成是该区陆壳中生代多次熔融(重熔)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重建该区不同期次重熔界面形态。研究表明,早侏罗世重熔界面总体自南向北倾斜,因而在同一剥蚀面下,岩体自南向北依次出露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的岩性;晚侏罗世的熔融(重熔)事件基本局限于早期岩体内部,故该期岩体普遍比早期岩体偏酸性,本期岩浆界面自北向南倾斜。早白垩世的熔融(重熔)事件形成了石英正长岩和次英安斑岩两类不同的岩石,两者岩性的较大差异与卷入的源岩有关,本期的重熔界面同样自北向南倾斜,据此进行的隐伏矿床预测已经获得验证。  相似文献   
25.
基于盐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在砂岩风化洞穴形成中的意义,本文利用硫酸盐与氯化物等盐类物质对丹霞山岩壁上的红色砂岩进行盐浸泡实验,并对比浸泡前后岩石结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的变化,旨在为盐类物质在丹霞山岩壁上洞穴形成中的意义积累科学数据。结果表明,盐浸泡可以使红色砂岩中的矿物组成产生变化;含SO42-比含Cl-的盐溶液对红色砂岩洞穴破坏更为显著,且浓度越高对砂岩表面的剥蚀作用越强烈;盐溶液会使红色砂岩胶结物严重流失,且盐类物质在砂岩孔隙中结晶后,因其粒径的逐渐增大,致使大颗粒石英附近的裂隙扩大,进而加快洞穴的形成。总体上,广东丹霞山红色砂岩崖壁上风化洞穴的成因可解释为长石溶蚀、胶结物流失与盐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