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海洋学   9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海洋底栖甲藻研究——国际有害藻华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凌风  李少菁 《海洋科学》2000,24(11):13-16
海洋底栖甲藻 (MarineBenthicDinoflagellate)是指生活于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 ,以及大型海藻和悬浮颗粒物质表面的一个重要的甲藻生态类群 ,广布于世界各地 ,包括极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海洋底栖甲藻具有不同于浮游甲藻的特殊的生态属性 ,对海滨环境净化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不少种类具有毒素 ,既是引起人类中毒事件的根源之一 ,又是极有开发前景的海洋药物资源[6]。因而 ,科学家们对海洋底栖甲藻研究的关心程度越来越高 ,同时也引起了许多政府和产业部门的重视。目前 ,该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有害藻类水华 (H…  相似文献   
92.
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和仔蟹对海泥和泥沙底质的选择性显著高于各种粒径的沙底(粒度0.06~2.00mm).其原因可能与海泥和泥沙底质在流动海水中物理稳定性高于沙砾有关.通过以埋栖选择性和相对埋栖率为指标考察了大眼幼体和仔蟹的栖息方式,发现白昼大眼幼体埋栖在底质中的比例显著高于夜间,也高于仔蟹;夜间大眼幼体栖息方式与仔蟹差别不明显;并发现大眼幼体栖息方式存在着昼夜差异和昼夜节律性.这揭示了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对底质的选择性和在底质上栖息的方式表现出对FTT机制的适应.  相似文献   
93.
报道了中国台湾海峡多管水母属一新种——台湾多管水母(Aequorea taiwanensis n.sp.),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分析了该新种和乳突多管水母、锥状多管水母的序列差异及遗传距离。形态学和分子学数据都支持台湾多管水母为多管水母属有效种。3种多管水母mtCOI基因片断序列在种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3种多管水母的种间序列差异为9.10%~11.9%,种间遗传距离为0.097~0.130,说明该基因片段适用于多管水母属种、种以下阶元及地理种群甄别和种间系统进化学分析。结合其他学者研究结果,认为mtCOI序列差异10%~20%可以作为多管水母属及其他水螅水母纲动物同属种间差异的标准。  相似文献   
94.
锯缘青蟹个体发育过程中同工酶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王桂忠  李少菁 《海洋学报》1991,13(3):412-416
在水产养殖中,饵料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跟踪消化和代谢方面的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情况,可以获得比较合理的投饵方案以及了解养殖对象食性的转变情况。锯缘青蟹是我国的主要养殖蟹类之一,养殖热潮方兴未艾。为了了解青蟹在不同发育期中的食性以及食性的转变情况,给青蟹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青蟹不同发育期的四种酶的同工酶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5.
环境因素诱发锯缘青蟹幼体发育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报道了锯缘青蟹幼体发育期的变化现象,即:蚤状幼体阶段多了1个发育期(正常5个,异常6个)。发育期的变化与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6.
采用模拟人工授精、组织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青蟹精子塞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青蟹精子塞为雄性精液和雌性纳精囊开口处的分泌物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反应的产物,它们在短时间内从液态变为胶状结构,证明了精子塞是雌雄蟹的共同产物。雌雄蟹形成的精子塞的作用是,将精液颗粒、精荚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部分精荚被拉伸破裂;有助于防止后续的雌雄交配,保护或保持精荚的完整及具有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97.
锯缘青蟹养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al)]是我国主要养殖蟹类之一,近10a来,我国南方沿海各省的青蟹养殖业有较大的发展,但因苗种的生产未获关键性突破,从而阻碍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青蟹的养殖生物学研究得不多。群众性的养殖得不到应有的科学指导,所以产量丰欠波动很大。几年来,我们开展了青蟹人工育苗、幼体实验生态以及养成等实验研究。l卵子发生、卵巢发育以及卵巢发育过程中神经内分泌调控的研究这项研究不但与人工育苗有密切关系,而且还对青蟹的人工育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青蟹…  相似文献   
98.
锯缘青蟹前脑神经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透射电镜观察,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前脑具有3种类型的神经分泌细胞。I型细胞最大,胞质中存在许多大小不同的空泡,分泌颗粒数量很少;Ⅱ型细胞中等大小,细胞器发达,分泌颗粒数量较多,形态多样;Ⅲ型细胞最小,分泌颗粒数量最多,电子密度低,细胞器很少。锯缘青蟹前脑神经分泌细胞的特点,为甲壳动物系统演化处于较低的地位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99.
海洋底栖甲藻的浮游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日本濑户内海屋岛湾沙质海滩底栖甲藻中具有底栖-浮游兼性行为的种类及其浮游行为特征。发现具有游游兼性特征的有8种,分别是Amphidinium carterae,A.klebsii,A.herdmanae,Gymnodinium sp1,G.pyrenoidosum,Peridinium quinquecorne,Prorocentrum emarginatum和Pror.sp1,几乎全是该潮间带底栖甲藻的优势种,占水样中甲藻种数的11.6%,个体数占海水样品中甲藻总个体密度的0-51.3%,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当这些种类在沉积物样品中数量较少时,在海水样品中就极少出现,具有随潮汐变化的行为特征。研究表明这些种类是真底栖种,浮游生活只是其兼性行为特征,是长期进化和对潮间带特殊环境适应的结果,本文还探讨了底栖甲藻的浮游习性及其与内湾近岩赤潮的关系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兔抗5-羟色胺抗体和S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日本囊对虾视神经节、脑和胸神经节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视神经节内的5-羟色胺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视外髓、视内髓和视端髓。前脑前中群,前脑中部前端神经髓质、中央体,中脑嗅叶内侧细胞群,后脑后中群、侧位群和后侧群呈5-羟色胺免疫阳性反应。胸神经节5-羟色胺阳性细胞较少,第4对胸神经节检出1对阳性细胞,第5对胸神经节检出2对阳性细胞,神经髓质不呈阳性反应。5-羟色胺的特异性分布,为日本囊对虾体内的生理功能和甲壳动物腹神经索演化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