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通过对地震系统局域网4种常见故障诊断排查的实践,总结出网络故障的诊断思路和排查方法,提高地震系统局域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2.
大震前显示的地震震源机制趋于一致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造应力场的制约下强震孕育过程中特定阶段, 震源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大体一致, 根据这一特点, 定义各个震源机制解的P轴, B轴, T轴和构造应力场的3个应力主轴在3维空间的夹角之和为一致性参数a, 研究强震前应力场变化特征。 对2006年11月15日千岛岛弧MW8.3地震和2001年6月23日秘鲁MW8.4地震研究表明, 大震发生前孕震区一致性参数a比较低, 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的差异较小, 说明这些前震受到了震源区应力场的统一作用, 而主震发生之后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参数比较高, 说明后续发生的地震的震源机制散乱, 表明背景应力场的控制作用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43.
海南岛及邻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海南岛及邻区1999——2005年9个地震数字化台站记录到的3 500余条区域初至波到时资料,确定了海南岛及邻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 结果表明,该区域浅部上地壳的波速异常与地表地质构造有一定的相关性,即王五——文教断裂带以北地区波速较低,而以南地区为相对高的波速异常区. 这与琼北地区为凹陷、并伴有多期火山活动和较高的地热背景,而琼中南地区为较稳定的隆起等构造特征相一致. 在其中下地壳,琼东地区相对琼西地区波速较低,可能暗示了地幔热物质上涌等动力学过程. 波速异常分布模式还暗示出北西向断裂带(如铺前——清澜断裂带)较浅,而近东西向的王五——文教断裂带较深,有可能延伸至莫霍面或更深.   相似文献   
44.
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政策规范和法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有数据产生与汇交、数据保管与使用、数据共享评估与监督、数据共享保障四个领域,针对性四个领域出台不同的政策规范和建立不同的法律制度,规范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45.
1605年琼山大地震深部构造和应力状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1605年琼山地震区已有的浅部地质、物探和钻井等资料,采用空间域三维重力正反演计算,消除了地壳浅部影响,依次得到由浅到深的各剩余深部重力异常值。然后由基底剩余重力异常值反演得到莫霍界面深度及起伏形态。分析上述结果可知:1605年的琼山大地震是一个以垂直向差异运动为主的地震,位于琼北莫霍面隆起区东北部、隆起向外凸出部位的陡坡上;北东东向的马袅-铺前断裂(中东段)呈反扭(左旋)状态,而北西向的铺前-清澜断裂(北段)呈顺扭(右旋)状态;云龙地区地下地幔物质上涌,造成云龙地块的上隆;如果1605年地震区出现NE30°左右的主压应力场作用和云龙地块异常上隆时,应考虑地震的复发问题。另外,分析各剩余深部重力异常等值线分布,还可以判定地质学给出的各断裂构造展布和延伸情况。  相似文献   
46.
地震活动"密集—平静"现象的混沌特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灼礼  李志雄  王伟君 《地震》2007,27(4):1-17
把概率论方法与Logistic方程结合起来,采用随机变量(X)分布的统计参量:即变异系数Cv、偏态系数γ1、峰态系数2γ、信息熵H(X)和h*量值以及分数维维数D0*和D1*等参量,探讨了定量描述"密集—平静"不均匀分布现象和判断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的方法。研究认为:地震活动性异常的实质是X的概率分布由单峰型(平衡状态)转为双峰型或多峰型(非平衡状态)分布,可以由上述参量尤其是γ2和h*量值的综合分析来区分。对于"密集—平静"的前震序列和强余震发生前的序列,这种转变可以由"时间分支行为"来解释;并且提出了根据有震(X≥1)和无震(X=0)两种定态的时段之比,来判断前震序列的一种简易方法。中国大陆M≥7.0地震年频度分布存在双峰型分布特征,可能说明中国大陆M≥7.0地震活动处于远离力学平衡状态。一个大地震在其发生演化过程中,地震活动及前兆现象经历了从弹性应变积累阶段的无序状态(表现为单峰型的泊松过程)到非弹性应变中期阶段的有序状态(有序的自组织结构,表现为双峰或多峰型),再到短临阶段的无序状态。这时出现各种异常现象的同步变化被显著破坏为特征的混沌状态,系统不可逆转地被推向失稳状态;触发因素在这时起重要作用,将引发大地震发生,使系统进入应变能大释放和长期衰减的新状态,而后开始新一轮孕育过程。对于地震及其前兆所具有的这种现象,似乎不可能在纯力学的基础上探索研究,而应该视为在远离平衡条件下非线性动力学体系一般性问题的组成部分。这种认识本身的深化可能就是地震预报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47.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是实现科学数据共享的前提条件,也是科技立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数据汇交的调查研究和相关法律制度双向出发,研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中的主要法律制度,为实现科学数据共享搭建法律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48.
49.
50.
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中国大陆强震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用于中国大陆年度最大地震震级预测。 先用小波变换把中国大陆年度最大地震序列分解成几个不同尺度水平(频率)的子序列, 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对分解后的子序列分别进行预测, 最后通过重构几个子序列的支持向量机预测结果得到最终预测结果, 预测次年中国大陆最大地震震级。 与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方法对比, 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预测效果很好, 说明此方法可用于地震时间序列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