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准确预测作物蒸散量对制定精准的灌溉制度和提高水分利用率至关重要。为进一步研究识别气象要素对作物蒸散的影响,本文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测资料及气象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玉米蒸散量与14个水文气象要素间的关联度,建立12个不同影响因素组合下的GM(1,n)逐日蒸散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夏玉米蒸散量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水汽压力差日最高气温地温100cm地温30cm地温10cm地温50cm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叶面积指数饱和差日最低气温日照时数风速;不同影响因素组合下的建模结果表明输入要素个数为4~8时,模型预测精度均合格,后验差比值均小于0.45,小误差概率均大于0.8,可用于蒸散预测。采用GM(1,7)模型时,模型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72.
李静  张莉  李薇 《水文》2017,37(5):31-37
以安徽省滁州市花山流域为例,开展水量与地表径流磷素浓度同步监测,研究了江淮丘陵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总磷浓度和输出负荷的时程变化特征和不同连续天数最大输出负荷占全年负荷的比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花山流域总磷浓度年内变化对于降雨径流过程存在响应关系,年内总磷浓度汛期普遍高于非汛期;流域总磷输出负荷在年中呈现脉冲式输出特点,且输出主要集中在夏季汛期的雨洪时段,在不到全年10%的时段内,花山流域的总磷输出负荷占到全年输出负荷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73.
李薇 《中国测绘》2009,(3):58-58
最近出差,在火车上的过期杂志上,看到一条已不是新闻的消息。上海出版了一种《上海出行方便地图》,这张图的外观有点像交通旅游图,特别之处是上面详细标注了市内各处公共厕所的位置,人们想方便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按图索厕”,这种图俗称“厕所地图”。据说“厕所地图”,是上海的的哥们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完成的。  相似文献   
74.
利用深井动水位观测资料预报地震,已经被国内外地震学家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到了许多珍贵的震例资料.分析了1990年以来晋2井动水位原始观资料,结果显示,在该井附近中强地震前会出现多次阶变(组)异常.通过贝叶斯估算检验得到理论验证,总结出的预报指标在其后的2次地震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5.
医疗资源空间配置关系居民的健康福祉,以往研究更多关注医院,忽略了药店、诊所等社会卫生资源的系统配置。本文以贵阳市主城区为例,实地调查各级医疗机构、民间医疗、药店等不同医药类型体系,运用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工具,探究引起城市医疗资源空间配置差异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贵阳市主城区医药卫生服务空间布局呈内密外疏的特点,形成整体上“一心一带多点”的空间结构。其中,“一心一带”呈现了公立医疗资源,尤其是不同等级(三级、二级)的公立医院在空间分布上的等级性;“多点”则体现在社区医院、诊所及药店在空间上的均衡性。医疗资源空间配置整体受居住用地、道路密度、人口密度等因素影响明显,但不同类型医疗资源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6.
吕宋海峡海洋环流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对高分辨率的并行海洋气候模式输出的较长时间序列的海面高度(SSH)场的分析,推断在吕宋海峡附近海区常年存在吕宋海峡黑潮流套,该流套出现于吕宋海峡的中部和北部,表现为一个舌状的SSH的高值中心自海峡东部的太平洋向西扩展到南海北部,大致到达110°E的位置,但其位置、形状、强度等表现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内时间尺度变化的特征。在吕宋海峡东侧的大洋上,经常出现位置和范围时有变化的反气旋涡,与之对应,在SSH的月平均经向和纬向剖面上,吕宋海峡东侧的大洋上有永久存在的SSH高值中心。另外在1995年1~7月期间有一次完整的黑潮流环脱离黑潮主体并在南海北部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7.
1 2009年度项目受理和同行通讯评议情况 1.1项目受理情况 地球科学四处近年来申请项目数在逐年增加.2009年共受理申请项目881项,其中包括面上项目503项、青年基金366项和地区基金12项,申请项数比2008年增加24.4%.面上项目比2008年增加63项,增长14.3%;青年基金增加107项,增长41.3%;地区基金与2008年度相比增加3项.  相似文献   
78.
张瑛  陈隆勋  何金海  李薇 《气象学报》2008,66(4):577-591
利用日本GAME资料、TRMM卫星资料及中国730站降水资料研究了1998年夏季亚洲地区对流层至平流层低频振荡(LFO)的传播特征及该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变化的LFO型,结果表明:1998年5-8月,在青藏高原经纬度上,对流层LFO的东西向传播特征与季节变化有关.在东西方向上,高原和东亚大陆雨季开始前,LFO以向东传播为主;在雨季开始后,LFO以向西传播为主.南北方向上,LFO的传播在雨季前后基本一致,高原南北两侧均向高原传播.在南北方向上,青藏高原是LFO的汇;而在东西方向上,高原西部只在雨季开始后是LFO加强区,使西传进入高原的LFO继续西传.整个大气层以对流层顶(100 hPa)LFO最强,进入平流层LFO迅速减弱.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存在两次明显的LFO循环,我们根据两次降水LFO各位相合成分析了降水、500和100 hPa LFO环流以及沿30°N LFO垂直环流.结果表明:来自西伯利亚向南传播和来自孟加拉湾及南海向北传播的LFO气旋(降水谷值期)和反气旋(降水峰值期)形成了高原东部上空LFO气旋(降水谷值期)和反气旋(降水峰值期)以及来自中纬度西太平洋南下西移经日本、黄海到达中国大陆东部海洋上空的LFO反气旋(降水谷值期)和气旋(降水峰值期)的共同作用造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强烈的下沉(降水谷值期)和上升(降水峰值期),形成长江中下游降水LFO谷值期和峰值期.  相似文献   
79.
对比两个同化资料GODAS(Global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和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考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气候系统海洋模式LICOM(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模拟的北印度洋经向环流及热输送的气候态。LICOM能抓住北印度洋大尺度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模拟的年平均越赤道热输送为-0.24 PW (1 PW=1015W),较之以往的数值模式结果更接近观测和同化资料。与同化资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季节变化强度,北半球夏季在赤道以南偏弱0.5 PW,这与模式夏季的纬向风应力偏弱,热输送中的大项Ekman热输送模拟偏弱,从而模拟的经圈翻转环流较浅有关。  相似文献   
80.
MM5对中全新世时期中国地区气候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M5模式结果与地质记录的对比表明,这个模式系统可以较好地模拟中全新世时气候的变化,特别是模式模拟的降水变化与地质记录吻合得较好.区域模式的结果比全球模式结果有所改进.模式结果显示:与现代相比,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的气温升高,夏季升温超过冬季.同时,中国的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降水显著增加;而中国的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降水减少.中国东部30°N以北地区夏季风增强;中国东部的冬季风减弱.从一系列敏感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在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的气温、风场和降水的变化主要受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变化的影响,其对降水变化的影响超过50%.其次受地表状况和植被变化的影响,植被的变化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使得在冬季和夏季中国地区均升温;而且,对华北部分地区降水变化的影响最大超过25%.地球轨道的变化使得中全新世时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较大,造成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在冬季降温,在夏季升温;同时,对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其影响与植被变化的影响相当.中全新世时,大气中CO2的体积混合比为280×10-6,CO2的变化使得中伞新世时气温降低,但量级较小.影响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因子,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植被变化、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和CO2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