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利用NOAA提供的延长重构(extended reconstructed)的月平均海表温度场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探讨冬季黑潮SSTA与我国冬季气温及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冬季黑潮SSTA具有整体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冬季黑潮区域海温与我国冬季气温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当黑潮海域海温升高(降低)时,会出现全国范围的升(降)温现象;冬季黑潮区域海温与我国冬季降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82.
江苏新沂地震台短水准新场地映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飞 《山西地震》2002,(3):16-17,21
介绍了江苏新沂地震台短水准新场地的基本情况 ,运用滑动分析和自回归分析法对该台1995年至 1999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得出江苏新沂地震台短水准新场地有一定映震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283.
284.
本文利用2009—2011年EISCAT/ESR雷达的场向观测数据,统计研究了低太阳活动期间极区E层占优电离层(ELDI)事件的发生规律及其主要特征.地面雷达观测表明,极区ELDI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冬季和早春发生率较高.EISCAT雷达(极光椭圆纬度)观测到的ELDI多出现在磁午夜扇区,平均持续30 min;ESR雷达(极尖/极隙区纬度)观测到的ELDI多出现在磁正午附近,平均持续14 min,表现出与之前无线电掩星观测结果不一致的日变化特征.在ELDI事件期间,两处雷达观测到的电离层NmE/NmF2比值和E层厚度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事例分析证实E层电子增强和F层电子密度耗空都能够独立地导致ELDI,然而,统计分析表明上述两个过程对ELDI的形成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5.
新沂地震台地电阻率与地下水位和降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飞  姚伟中 《地震研究》2004,27(4):326-329
由于受台址条件的限制,地电阻率观测值受到地下水位、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影响。运用新沂台地电阻率月均值与地下水位、降水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对地电阻率进行校正,尽可能揭示地电阻率的真实变化。  相似文献   
286.
黄海5.1级地震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地震地质构造,利用地震学有关方法,运用各向异性度对新沂台视电阻率进行分析;运用滑动平均对新沂台短水准进行分析;运用加卸载响应比对地磁z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黄海5.1级地震前,存在中短期异常,但临震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287.
城市房屋拆迁的性质及法律规范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飞 《国土资源》2004,(11):46-47
城市中由房屋拆迁所引发的矛盾冲突是当前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城市间竞争的加剧,各个城市都加快了自我改造的步伐。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拆迁过程中关于各方权利与责任的法律规定不够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许多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最终演化成剧烈的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288.
李飞  王金安  李鹏飞  黄坤 《岩土力学》2016,37(4):1089-1095
以海石湾矿山地下开采为背景,借助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离散元方法--CDEM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山区下煤层开采过程中不同采动影响模式下覆岩的移动和破坏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结合相似模拟试验与现场岩移监测所得结果,得到了顺坡推动式采动影响模式及逆坡牵引式采动影响模式下,覆岩的移动和破坏形式,并从数值分析和实际观测上验证了高顺坡开采转低逆坡开采时覆岩悬臂梁结构的存在,解释了坡底局部隆起的现象。研究表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顺坡开采坡顶易发生张拉及剪切破坏,坡底有剪切蠕滑的可能,因此,较逆坡开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更大。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宜将上工业广场建于低矮的坡体较完整的逆坡上。  相似文献   
289.
霸县凹陷牛驼镇凸起潜山内幕储层发育且勘探程度低,通过牛驼镇凸起潜山内幕方解石脉体及围岩的岩石学、同位素、包裹体等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古流体来源、期次和演化特征,再结合现今地层水特征,总结了流体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种类型方解石脉体(Cal1、Cal2和Cal3),其中加里东运动早期形成的Cal1型脉体与围岩同位素特征相似,认为流体来源于海相围岩。加里东运动晚期形成的Cal2型脉体可分为2期,其中裂缝边部的早期脉体Cal2 1与围岩同位素特征也相似,流体也来源于围岩;位于中心的晚期脉体Cal2 2相对围岩具有δ13C相似、δ18O亏损和87Sr/86Sr富集的特征,流体包裹体具有较低均一温度(<50 ℃)和盐度(13wt%~35wt%NaCl),认为流体来源于大气水和围岩的混合。喜马拉雅运动Es3-Es4期形成的Cal3型脉体相对围岩具有δ13C和δ18O亏损、87Sr/86Sr富集的特征,流体包裹体具有高均一温度(142~210 ℃),认为流体来源于岩浆活动。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存在3次流体活动,流体分别来源于海相围岩、大气水和岩浆活动,没有烃类流体活动的证据。研究区现今地层水具有低矿化度(2~3 g/L)、高钠氯系数(1~12)的特征,与邻近霸县生油洼槽的古近系地层水有很大差异,说明油气的保存条件及其与霸县洼槽水动力联系均较差。综合古流体和现今流体特征,认为研究区潜山内幕的流体活动特征不利于油气的成藏。  相似文献   
290.
细粒浊积岩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浊积岩类型,与可用鲍马序列解释的完整经典浊积岩相比,其颗粒粒径明显偏细,小于63μm的颗粒含量超过50%。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唐家河剖面寒武系第二统郭家坝组上部地层的系统研究发现,Stow细粒浊积岩序列发育广泛。该序列下部(T0-T3)主要为极细砂、粉砂与泥质纹层互层,发育微弱冲刷构造和泄水构造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中部(T4-T6)为泥质层段夹断续粉砂质纹层;上部(T7-T8)转变为均质泥岩段,生物扰动构造发育,整体序列具有正粒序特征。浊积岩序列中碎屑颗粒主要为石英、岩屑和云母,长石少见,杂基含量高;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直方图)显示颗粒分选性比传统浊积岩好,且自下而上各砂质纹层内颗粒粒径变细;概率值累计曲线表现为“一段式”和“上凸的折线式”2种,且悬浮组分占据了绝大优势;C-M图以平行于“C=M”基线为特征,但受碎屑颗粒粒级偏小的影响,投点整体沿C=M基线向左下偏移,显示该序列具有浊流递变悬浮沉积的特点。结合筇竹寺阶(第二统)沉积背景,认为靠近研究区西北侧的摩天岭古陆为浊积岩发育的主要物源区,台内地形的遮挡为细粒浊积岩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地形条件,悬浮搬运和阵发性环境事件(如风暴、洪水等)搬运为细粒沉积物主要的搬运机制。以唐家河剖面为代表的寒武系郭家坝组细粒浊积岩的广泛发育,对于认识四川盆地北缘古地理格局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