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86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黔东松桃地区桃子坪锰矿逆冲叠瓦状构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东松桃地区位于慈利—保靖断裂与鹤峰—龙山断裂的夹持区域内。区内褶皱与断裂十分发育,主要发育有NNE-SSW向断裂、线状褶皱,NE-SW向断裂、褶皱以及NW-SE向小型断裂、短轴褶皱。区内桃子坪锰矿床发育了逆冲叠瓦状构造,本文对其特征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推测其发育于燕山期,并简要讨论了其对于锰矿体的影响作用,有利的一面如断层上盘变浅,意味着含锰岩系(锰矿体)的深度变浅,钻探深度也会变浅;不利的一面如含锰岩系(锰矿体)连续性被破坏。  相似文献   
72.
位于东大别山北缘的姚河岩体是最近确定的中侏罗世石英二长岩体,角闪石40Ar 39Ar法定年为155.8Ma,用角闪石压力计法得出结晶压力为(2.65±0.5)×102MPa,结晶定位深度约9km。岩体北缘发育的NE倾的糜棱岩带是磨子潭 晓天断裂韧性剪切的结果。对剪切带中宏观标志及显微、超显微构造研究表明,该断裂自中侏罗世之后主要表现为上盘向NE方向下滑的正断层,两盘垂直差异隆升达9km。结合区域构造及深部资料分析显示,东大别造山带并不具有“翻花状”双侧造山链特点  相似文献   
73.
黔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有关扬子板块内约2.5 Ga的岩浆事件记录极少。最近,对黔西赫章发现的石英二长闪长岩的研究表明,其成岩年龄为(2 542±9)Ma,为该区首次发现的新太古代晚期岩石。该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组成,具有较高的SiO2(59.2%~60.6%)、Na2O(4.70%~4.85%)质量分数和Na2O/K2O(3.02%~3.19%)比值,以及较低的Al2O3(17.0%~17.7%)、MgO(2.42%~2.61%)质量分数。样品稀土元素总质量分数为120×10-6~221×10-6,(La/Yb)N=8.32~17.9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表现为弱的右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并具有弱的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弱负到正的εHf(t)值(-0.51~+6.93)和正的εNd(t)值(+0.22~+0.88),与太古宙低铝型高重稀土元素TTG的地球化学性质基本一致。综合研究显示,该岩石可能是在角闪岩相下,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源区残留相主要为金红石以及斜长石。黔西约2.5 Ga岩石的发现证实了扬子板块西南缘具有新太古代基底的存在,这为扬子周缘新太古代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研究提供了依据,为扬子板块新太古代地壳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74.
大别山中生代地壳从挤压转向伸展的时间:花岗岩的证据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采用颗粒级锆石U-Pb定年和角闪石-黑云母的Ar-Ar定年方法, 测得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内刘家洼高Sr/Y花岗岩的结晶锆石年龄为135.4 ± 2.7 Ma, 分流铺高Sr/Y花岗岩的角闪石和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9.0 ± 1.0和125.3 ± 0.2 Ma. 这些岩体侵位之后, 又有与伸展作用有关的铁镁质岩体和具负Sr和Eu异常的花岗岩类侵入, 其同位素年龄在105~130 Ma之间. 两类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对比表明, 从早到晚, 岩石的碱性增强, K2O含量升高, FeO/(FeO + MgO)比值增大, Sr/Y比值降低, 表明从早到晚地壳岩浆房深度变浅. 从早白垩世开始的地壳尺度的流变学分层以及地壳岩石的熔融与流动, 促进了地壳伸展作用和深埋岩石剥露. 形成于135 Ma前的高Sr/Y花岗岩, 是加厚地壳开始减薄以及地壳从挤压向伸展转换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5.
开合构造环境下花岗岩体的构造样式与变形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研究认为,大量花岗岩体的侵入发生于区域性伸展环境,是碰撞造山后应力松弛阶段侵位的,称之为造山后或非造山侵入体。近年来,对造山带和古岩浆弧的深入研究发现,花岗岩不但可以侵位于伸展构造环境,也可侵位于挤压构造环境(同构造侵入体),两者在三维窄间形态、宏观尺度、露头尺度、显微尺度上的构造样式与变形往往是不同的。区分2类不同构造样式的岩体,对于分析区域构造和造山带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黔东松桃盘石—盘信地区经受了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等多期构造作用的改造,构造变形极为复杂。发育于湘黔两省的北东向慈利—保靖大型断裂为区内铅锌矿的重要导矿构造,为深源成矿流体的运移提供通道,其旁侧发育的一系列北东向、北北东向及北西向次级断裂常为重要的容矿空间。此外,受构造作用导致的节理裂隙、中小型皱褶尤其是背斜轴部等也是容矿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77.
黔东地区“大塘坡式”锰矿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塘坡式"锰矿指产于黔东及毗邻地区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炭质页岩岩系中的沉积碳酸锰矿床。该区位于上扬子陆块东南部,跨越上扬子褶皱带与华南复合陆内造山带。锰矿床所处盆地属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后形成的被动陆缘裂谷成锰沉积盆地,而这些成锰沉积盆地受一系列北东向古断裂控制。本文对锰矿成因及锰质来源进行了阐述及总结,提出了"大塘坡式"锰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8.
黔西北五指山地区叠加构造变形特征对铅锌矿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指山铅锌矿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与织金县交界区域,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板块中部、江南造山带西缘。野外构造研究表明,受早古生代加里东构造运动的控制与影响,矿区内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变形与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构造变形明显不同。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线近东西向,发育近东西向平缓褶皱、南倾或北倾劈理,显示近南北向的挤压收缩变形。震旦系—下古生界区内发育两组南北、北西向陡倾断层,断层明显受限制而不穿越晚古生代之后的地层。发育在震旦系—下古生界内的层间滑动与断层活动控制着铅锌矿的分布。晚古生代之后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生转变,由早期近南北向的挤压收缩转为早燕山期SEE向NWW挤压逆冲,由此对震旦纪—早古生代变形进行叠加与改造,宏观上形成以NE走向为特征的区域构造格局。后期形成的褶皱轴面主要向SEE倾斜,断层向NWW逆冲,与早期变形呈斜跨式叠加。燕山期断层活动促进了铅锌矿的迁移与聚集。  相似文献   
79.
黔东南隔槽式褶皱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隔槽式褶皱与隔档式褶皱构成侏罗山式褶皱。传统观点认为,侏罗山式褶皱是滑脱作用所形成,其典型实例是在刚性岩体(基底)之上有一层软弱岩层,在软弱层之上的岩层发生“台布式”滑动而形成隔档隔槽式褶皱。黔东南地区隔槽式褶皱实地调查发现:(1)隔槽式向斜核部的地层比两翼和背斜核部的地层厚;(2)沿隔槽式向斜核部发育多期次活动的纵向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枢纽一致;(3)背斜产状平缓变形弱而向斜产状急变变形强,背斜与向斜相间出露构成典型的强弱应变域,复杂变形发生在向斜核部。在湘黔交界处的寒武系内发育了典型的露头尺度隔槽式褶皱。通过隔槽式褶皱的露头尺度解析与宏观变形分析,认为黔东南隔槽式褶皱的形成受多期活动的断层控制,早期沉积阶段的正断层,控制了隔槽式褶皱紧闭向斜的发育位置,构造反转之后,先期断层是应力集中区,正断层转为平移或逆冲断层,在隔槽式褶皱向斜核部发育复杂变形。其次,正断层对隔槽式褶皱发育与逆断层对断弯褶皱发育的控制不同,前者断层发育早,后者断层发育晚。  相似文献   
80.
黔东桂北加里东期两类构造变形特征与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造成华南强烈的构造变形,此次构造运动在黔东桂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都匀运动和广西运动两幕。综合构造变形与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都匀运动作为局部的构造运动在凯里-三都断裂以西的黔中南地区影响明显;广西运动源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沿江山-绍兴断裂带陆内挤压作用,形成自南东向北西的挤压应力的远程效应,向NW影响的范围止于凯里-三都断裂带。两幕构造运动在时空格局联合影响下形成了以断裂为界的两类构造特征:断裂以西主要受都匀运动的影响,发育EW向平缓褶皱、正断层等构造;断裂以东主要受广西运动的影响,发育NE向的褶皱、剪切带等构造。采自高武地区NE向韧性剪切带中的样品,其白云母40Ar/39Ar测年坪年龄为(416.4±1.8) Ma,等时线年龄为(417.7±1.8) Ma;采自黎平地区NE向劈理带中的样品,其绢云母40Ar/39Ar测年坪年龄为(426.5±2.3) Ma,等时线年龄为(437±10) Ma,这些变形年龄代表了广西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