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英东构造带近年来陆续获得重要油气发现,油气探明储量超亿吨,勘探潜力巨大,但复杂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下的油气成藏与油气分布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通过对构造带不同构造部位的沉降史模拟、地层缩短率计算及构造样式、构造变形特征的综合分析与对比,结合包裹体测温、埋藏史模拟及主成藏期确定,明确了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藏过程与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1)构造带的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路乐河组(E1+2)—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初始弱断陷期;下干柴沟组上段(E23),快速沉降期;上干柴沟组(N1)—下油砂山组(N12),坳陷期;上油砂山组(N22)至今,构造抬升期。(2)构造带主要经历两次构造活动高峰,其中下干柴沟组(E23)时期构造活动控制了区内主力烃源岩演化。上油砂山组(N22)沉积末期构造变形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及变形规律。(3)英东地区主要是两期成藏,分别发生于下油砂山组(N12)沉积末期和上油砂山组(N22)沉积末期;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油气匹配关系控制了狮子沟—英东构造带的东、西成藏差异与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12.
NSTEC不同自然带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10℃积温为指标划分的自然带,从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程度两方面,以垦殖率、土地产出、城市个数、城市建成区用地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破碎度等为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分析的指标体系,通过自然单元和社会经济单元的数据匹配,量化土地利用/覆盖在不同自然带上的差异,从而分析中国东部南北样带上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以期为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建立动态气象信息网站的方法 ,通过ASP编程、数据库技术以及编程采集本地数据等实现气象网站预报信息、气象数据资料的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14.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10月,铝价一泄千里,迅速跌至成本线以下,铝行业陷入大面积亏损的窘境。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考验着全面投产不到一年的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纠缠光子对二阶相关函数的时间特性分析,设计时钟同步测量方案,并考虑传播过程中色散效应及衰减等对精度的影响。该方案可提供均值1 ns、精度0.01 ns的同步信息。利用该方案获得观测数据,结合顾及哈达玛方差的抗差卡尔曼方法估计出卫星钟差模型系数,进行钟差预测。仿真表明,该方案预测精度与IGS预报星历产品精度相当,且钟差初始值更精确。  相似文献   
16.
杨春燕  刘建  张玉光 《地质学报》2021,95(8):2318-2332
甘氏四川龙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兽脚类,其层位为侏罗系沙溪庙组上段.本文甘氏四川龙产自四川广元河西化石点,中等个体,体长5 m,选取了左侧肱骨骨干,制取横切面的化石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其骨组织显微结构特征,表现为:①甘氏四川龙的肱骨横截面上,由外到内可依次观察骨外膜骨、纤维板层骨(纤层骨)、骨骼重建区、骨内膜骨和髓腔.②薄片最外侧具有灰黑色絮状结构,可能为骨外膜骨的纤维层,其内不发育脉管,骨外膜骨的内层较薄,脉管和骨陷窝均较少,且排列不规则;纤层骨的厚度较大,其上发育大量的脉管,脉管以线状、丛状为主,有少量圆形和椭圆形;纤层骨被生长停滞线(LAGs)分为若干骨板,每层骨板厚度较大;在三角脊下方的纤层骨外侧区域有一处骨骼重建区,哈佛斯系统密集,最大代数可达3代.③具有三条LAGs(两条在纤层骨,一条在骨骼重建区),均较为浅淡;骨骼重建区厚度较薄,最大哈佛斯系统代数为3;骨内膜骨的胶原纤维整齐而平行,分层,外侧有脉管;髓腔无骨小梁,完全被方解石充填.上述骨组织特征表明:此甘氏四川龙个体的肱骨生长速度快,骨组织对运动和三角脊生长敏感,以骨组织重建来作适应和调整,年龄约为3~5岁,处于第二生长阶段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