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41.
三峡库区长江阶地冲积物的年代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峡库区的长江阶地是研究川江、峡江水系演变的重要证据。发育冲积物的阶地主要出现在库区西半部的川东和重庆的中低山、丘陵区,最多有6级。阶地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难以确定阶地的形成时代。我们采用TL法和ESR法测量了三峡库区6个地点阶地的堆积年龄。测量数据显示,ESR法基本不适合测定三峡库区冲积物的年龄;尽管TL法本身存在缺陷,但测得的T1~T4的堆积年龄得到其他独立的测年结果的支持。阶地T1~T4的TL年龄依次为7~17 ka、28~46 ka、62~81 ka和103~105 ka。此外,根据年代地层对比的方法以及前人的古地磁测量结果,推测三峡库区第四级阶地的年龄大于101 ka,第五级阶地的年龄大于392 ka,而第六级阶地的年龄小于780 ka。从而初步建立了三峡库区阶地堆积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42.
三峡库区坡地地貌过程的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庆奉节至湖北巴东一带三峡库区,存在两类坡地,分别是深层风化坡地与崩积—残坡积坡地。这两类坡地上,堆积物的稳定性差,表现为剥蚀、堆积的速率大。堆积物的累积速率可粗略地依据热释光年龄来估计。据此我们推测深层风化坡地的浅层滑坡周期大约是1.5ka,对应的堆积速率大约是33cm/ka。崩积—残坡积坡地上主要的陡崖崩塌发生周期是40ka60ka,坡地中部的累积速率大约是4cm/ka。在崩积—残坡积坡地上常见生长的树木因堆积物蠕滑而变形,树木变形程度反映了蠕滑速率,据此估算的蠕滑速率是非常可观的,这既是坡地中部的剥蚀速率,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坡地下部堆积物的物质供应速率。这些认识可能对滑坡与水土流失的治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文章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建立以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农产品生产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提出通过计算比较主要农产品的产值足迹的方法来优化山区农业结构;以大别山区岳西县200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岳西县的主要农产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茶叶、水果、禽肉与蔬菜的产值足迹是最低的,其经济生态效益最高,而水产品、油料、羊肉与玉米的产值足迹是最高的,其经济生态效益最低。文章对山区农产品结构优化的探讨可以为山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同时也为山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4.
金坪子堆积体位于金沙江河谷之中,处在"康滇地轴"的中部,类似一个大滑坡体。通过对金坪子堆积体的数字高程模型(DEM)、12个钻孔、1个平硐和1个竖井资料的分析,以及实地调查,对金坪子堆积体的沉积物进行沉积学、年代学和岩石地层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金坪子堆积体由12层不同的沉积物和8个地貌单位组成,其中1~9层为古金沙江河流...  相似文献   
45.
本文讨论末次冰期鼎盛时期华南沿海地区的古环境特征。对有关单位近年调查成果的分析,估计当时该地区的冬季温度比今低11-15℃,2月海洋表层水温此今低4.6-2.2℃,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深切达-40-62m以下,古海岸线推移到今水深150m左右深处。达主要是冰期世界气候寒冷,海面大幅度下降,东亚冬季风强盛、南海北部东北季风漂流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镇江下蜀土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度与元素迁移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 and element migration features of 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in Zhenjiang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1)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underwent moderate chemical weathering.It seems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s a more important factor than the temperature in controlling the process of the chemical weathering.(2)The major elements such as Si,K,Na,Ca,Mg,Mn and P were migrated and leached,while the elements Fe and Ti were slightly enriched.The migration features of the major elements reveal that the Xiashu loess finished the primary process of chemical weathering characterized by leaching of Ca and Na,and almost reached the secondary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leaching of K.Except the elements Sr and Ga,other trace elements such as Th,Ba,Cu,Zn,Co,Ni,Cr and V were enriched.It might be caused by both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 and the adsorption of trace elements by clay mineral and organic materials.(3)The difference of element migration down 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reveals that the climate was warm and wet at the early-middle stage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At the end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it became dry and cool.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Late Pleistocene,the paleoclimate became warm and wet again.As a whole,the paleoclimate generally became drier and cooler in this reg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47.
鄱阳湖滨沙岭地区的沙山由交替出现的砂层与粉砂层构成。对3个剖面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发育的网纹大体可分为3种类型,Ⅰ类网纹密集且粗大,为典型的网纹,位于剖面底部,Ⅱ类网纹较稀疏、细,位于Ⅰ类网纹之上,Ⅲ类网纹界线模糊,位于剖面上部。Ⅰ类、Ⅱ类网纹属于成熟的网纹,而Ⅲ类属于不成熟的网纹。对剖面中砂层的光释光测年表明,测量等效剂量时没有出现信号饱和的问题,年剂量也没有受风化作用的影响,因而OSL年龄可以视为砂层的沉积年龄。基于砂层的沉积年龄,我们判断成熟网纹层的沉积时代早于80 ka,不成熟网纹层的沉积时代略晚于71 ka,而早于29 ka。  相似文献   
48.
杨达源 《第四纪研究》2009,29(6):1170-1171
编辑按 杨怀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在地貌与第四纪科学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前不久,杨先生因病逝世。《第四纪研究》特刊载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杨达源教授等撰写的纪念短文,以表达学界对先生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49.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长江上游古洪水记录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长江上游三峡河段主要的古洪水记录有:1)三峡深槽的蚀积变化;2)长江阶地粗粒沉积;3)长江的泛滥沉积;4)长江的古洪水平流沉积。不同时间跨度不同类型古洪水记录的精度有较大的差别。古洪水记录显示,晚更新世晚期的40~30kaB.P.,长江上游大洪水比30kaB.P.以来的长江上游大洪水大得多;全新世以来,以3983aB.P.前后的大洪水为相对最大;公元1870年大洪水为3000aB.P.以来最大洪水;近百年来的实测洪水以公元1981年洪水为最大。  相似文献   
50.
长江三峡黄陵背斜段地质时期结晶岩风化剥蚀速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长江三峡东段黄陵背斜核部结晶岩分布区, 选择6条有代表性的地质地形剖面, 恢复了古地形, 通过古今地形对比, 计算出不同地貌部位的剥蚀厚度. 又根据剥蚀沉积相关原理, 在黄陵背斜相邻沉积区——江汉平原的沉积地层中, 确定了黄陵背斜结晶岩初始剥蚀的层位和年代为56.5 Ma. 大面积的强烈剥蚀大约发生在2.4 Ma左右. 以地形极点、流域系统、地形层面及整体平均四种体系, 计算出了不同点、河流上中下游、各地形层面及整体平均剥蚀速率. 最大点剥蚀速率为49.56 mm/ka, 平均剥蚀速率为16.97 mm/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