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4 毫秒
241.
流域系统的泥沙灾害类型及其划分原则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泥沙灾害按驱动力、灾害发生的地貌学系统、灾害的表现形式及具体灾害系统,分层次逐级划分成自然动力与人为动力泥沙灾害2个灾列;流域水质,沟道坡面、河道及平原河口海岸4个泥沙灾害类:侵蚀型、输移(搬运)型、堆积型、复杂型及关联型5种泥沙灾害型;最后分别列出2系列的49个及54个灾种。这是一种比较综合、系统的分类原则和类型划分。从流水地貌、泥沙运动及灾害学相结合来看,泥沙灾害具有自然地理地带性、垂直分带性、群发性、继发性和周期性、渐发性和突发性,以及复杂性和非线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42.
黄河游荡河段河床形态调整对洪水过程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黄河流域1950~1985年200余场洪水资料为基础,并增加了最近的实验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游荡河段不同含沙量沙水过程中河床形态的调整过程,结果表明,由洪水过程所导致的河床形态变化是相当剧烈的。且与含沙量密切相关,表现出非线性的变化规律,当含沙量较小时,随含沙量的增大,洪水后河床宽深比增大,当含沙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大时,宽深比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这一结果为修正Schumm关于河床形态变化的定性预测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43.
黄河流域产水产沙、输移和沉积系统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欧阳  许炯心 《地理研究》2002,21(2):188-194
根据Schumm提出的河流系统的理论对黄河流域地貌系统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 ,整个黄河流域地貌系统可以很明确地分为产水产沙系统、输移系统和沉积系统 ,其模式与Schumm的理想流域模式非常吻合 ,同时又表现出其特殊性。以河口镇为界 ,黄河流域上游和中下游两部分分别具有对应的产水系统、产沙系统和河道输移系统 ,各子系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存在一种强耦合关系 ,这种特点主要是由黄河流域的历史发育过程决定的。  相似文献   
244.
深圳南山区海水入侵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深圳南山区地下水水质特点,选用Cl-、SO42-、矿化度r、Cl-/rHCO3-和Na K 5项指标作为判断海水入侵的标志,基于模糊数学的原理,建立了该区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不同时期地下水水质的特点,分别用单一指标Cl-浓度和多指标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不同时期海水入侵程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研究区海水入侵经历了入侵—恶化—减弱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45.
246.
基于文件与基于数据库的格网索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建立文件和数据库支持下的格网型空间索引的关键技术及具体实现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通过建立实验系统,分别对基于文件和数据库情况下建立索引前后图形操作和目标查询的速度进行了测定、比较,证明了建立索引能够有效提高空间操作效率。  相似文献   
247.
检算高、低潮間隙及高、低潮历时,一般多用减法进行。这样做,工序多、也容易出錯。在工作中我用連续加法来反检算,规将这两种方法举例比較說明如下:  相似文献   
248.
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的研究,这种方法不依靠地震的发生和人工源爆破,只需记录连续的噪声信号而无需产生信号,因为噪声穿过地下介质时会携带信息,然后通过利用台站记录到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进行互相关计算和叠加,即可得到台站间的经验格林函数,从而获取对地下结构的认识。这种方法已经很好地应用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华北克拉通、青藏高原以及华南地区,并成功地揭示了这些地区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此外近年来,一些学者还利用噪声互相关技术研究地下介质地震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对汶川大地震前后连续噪声记录的研究发现,大震发生后呈现同震波速降低和震后波速逐渐恢复的特点,这表明可以通过观测地震波特性的变化来监测地下应力的变化,从而为大震的预测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来背景噪声技术及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9.
广州移动手机短信"亲情天气"流程设计及业务推广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自2001年11月“九运会”期间,广东省气象局与广东移动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推出移动短信天气预报服务以来,广东的短信天气预报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止到2003年12月底,全省在服务用户已达404万,其中广州用户超过90万,在公众气象服务方面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250.
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是开平的非汛期,相对于汛期(4~9月)来讲,这一时期的雨量呈骤减趋势,总雨量约占年总雨量的17.5%,是一年中相对干旱少雨的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