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两种计算长波辐射传输的近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高祥  汪宏七 《大气科学》1991,15(1):94-101
在二流近似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计算晴空大气中长波辐射传输的方法,整个长波辐射区域被分成两个宽的光谱带,它们分别对相应的宽带光学厚度和发射率作参数化处理。这两种方法,所需的计算时间很少,但有相当好的精度,因而适于在大气环流模式中进行辐射传输的计算。  相似文献   
92.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对大气顶射出辐射影响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对2380-2400 cm-1范围大气顶射出辐射的影响,对温度和其它一些大气成分可能的干扰也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可以从卫星上对CO2浓度增加的辐射影响进行监测的通道。  相似文献   
93.
云和辐射 (I):云气候学和云的辐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汪宏七  赵高祥 《大气科学》1994,18(Z1):910-932
本文介绍与气候变化研究有密切关系的云的辐射作用的有关工作。这一部分从云微物理特性和云粒子光学性质入手,介绍了水云、冰云的太阳和红外辐射特性的理论和实测工作以及云的不均匀性对云辐射特性的影响。此外,还介绍了云气候学及云对辐射收支影响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4.
张杰  沈小七 《中国地震》1997,13(4):376-386
本文用影响烈度资料预测地震烈度发生概率,并以安徽大,中城市为例,进行抗震设防效益简析。结果表明,用烈度资料进行城市地震烈度发生概率的研究是可行的。并且发现:在基本烈度(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1/400万)相同的城市,其地震烈度发生概率有较大的差异,这为安徽大,中城市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及防震减灾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
论内生金属矿床定向三等距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全七  陈元琰  汤云晖 《矿床地质》1998,17(Z5):835-838
本文以大量事实说明了,内生金属矿床的定向三等距分布,是一种存在广泛,不受现有地质地理区划、矿床成因类别及矿种类别限制的分布。  相似文献   
96.
最美的宝石,不光品质精良,更有绝美的故事叫人欲罢不能。史上最魅惑人心的7大宝石,有着史上最动人的故事。 祖母绿 爱江山更爱美人 本世纪初,在英国有个动人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辛普森夫人有一个硕大无比的祖母绿戒指。这个戒指正是来自为她放弃王位的前国王爱德华八世,后来的温莎公爵的定情信物。  相似文献   
97.
公元1831年安徽凤台地震宏观震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元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安徽凤台曾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史料记载情况基本一致,但现有各版地震目录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存在分歧,震中位置竟多达4处.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作者对该地震进行了实地考察.经综合分析认为,应当对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进行调整,震中位置应改为32.88°N、116.89°E,名称相应变更为"安徽怀远西南地震".同时认为此次地震原来所确定的震级(614)偏大.  相似文献   
98.
古遗址、墓地发掘过程中自然变形的识别研究是反演或充实历史或史前地震变形资料的重要工作。地震部门与文物考古部门合作,对安徽固镇垓下遗址考古现场进行了专题发掘研究,发现了断层和裂缝,初步研究显示为同期2次层位变动事件的遗迹,发生时代约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该工作有助于推动中国东部人类文化层中地震遗迹的识别  相似文献   
99.
以区域地质构造为基础,选取汶川地震前后(2006~2009年)为研究时段,重点分析了安徽省地震学参数扫描与短临前兆异常之间的协调性特征。研究表明,在小震活动发育、控震断裂集中、前兆测项位置敏感的六安-合肥地区地震学参数与前兆异常存在较好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00.
江淮地区地震精定位及b值随深度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利用安徽及邻省50个地震台站记录的1976年到2008年的551次M_L≥2.3地震,其中初始定位有205个无深度数据,包括数字化资料和传统的模拟资料,共5464条P波走时资料。经重新定位后得到其中468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了本地区较精细的震中分布图像和震源深度剖面图像,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6—10km,平均深度为10km,部分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变化较大的地震向断裂带靠近。基于地震精确定位结果,系统地计算了不同深度段的b值,发现研究区b值随震源深度的增加具有系统减小的趋势,且在地壳10km左右的减小趋势最为突出。表明江淮地区的地壳分层结构相对明显,在地壳浅部(0—10km)以小震为主,大地震较少,故b值高;而在深处(10—25km),大地震相对较多,b值减小。这一现象的背后物理机制可以从地壳介质复杂程度与应力状态的变化得以解释,破裂易于在地壳介质相对均匀、岩石静压力较高的地壳深处成核形成大地震。推测江淮地区未来强震多发生在10km以下的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