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89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南海表层水温低频振荡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使用1958-1987年COADS资料对南海全区表层水温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南海表层水温存在20-40个月的低频振荡,其中以准两年周期最显著,其次是3-4年,这种振荡主要发生在深水海盆区,并且与季风异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2.
1998年季风试验期间南海蒸发波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期间“科学1号”和“实验3号”科考船每天四次的高分辨率探空数据,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蒸发波导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季风爆发后蒸发波导发生概率大于爆发前,且南海南部发生概率大于北部;南海蒸发波导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总体上呈现“低-高-低”的趋势,波导强度日变化比波导高度日变化剧烈;季风爆发前的波导强度和高度比爆发后的方差小,较稳定;季风期间南海南部的波导强度总体上比北部强,波导高度比北部低。这可能是西南季风的爆发改变了近海面大气边界层结构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3.
海洋中尺度涡与内波的地震图像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反射地震通常用于调查、研究海底地质构造,勘探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近期研究表明多道反射地震方法也可以对水柱的热盐细结构成像.中尺度涡与内波是重要的物理海洋现象,但是常规的物理海洋调查是在间隔若干公里的离散测站上进行的,水平分辨率较低,因此对中尺度涡的结构与内波的横向分布了解较差.本文利用在大西洋东部、南海采集的地震数据给出了低频反射地震可以对中尺度涡与内波清晰成像的新的证据.反射地震方法较传统海洋观测手段,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高的水平分辨率和短时间内对整个海水剖面进行成像方面.从地震剖面上,能够清楚地观测到中尺度涡、内波造成的反射特征变化,从而有助于改进对能量在不同尺度的海水运动之间传递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4.
南极绕极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对风应力强迫存在两种响应,即正压过程的即时响应与斜压过程的延时响应.主要关注南极绕极流的斜压不稳定机制,即纬向风应力的增强导致南大洋等密面斜率加大,平均流更趋于斜压不稳定;斜压不稳定产生中尺度涡,使得平均流势能向涡旋能量(势能和动能)转化,造成了ACC体积输运在时间上滞后两年的显著减弱.ACC输运与纬向风应力的这种滞后反相关关系可以很好地解释ACC体积输运在近20a保持基本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5.
运用EOF分析方法,对近50a的印度洋-太平洋SST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表明:在近50a中,SST的第一气候模态与年代际尺度变化相对应,并经历了两次气候突变,分别在1956年和1976年前后.第二气候模态与ENSO事件相对应,其空间分布反映了厄尔尼诺发生时SST的异常分布.中国东部降水以及亚洲季风异常不仅与ENSO事件有关,而且受到年代际气候背景场的影响.诊断和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6.
南海表层水温年际变化的大尺度特征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通过对COADS海洋气象资料的分析,得出南海表层水温(SST)年际变化的若干大尺度特征.结果表明:南海SST年际具有一定的准周期性,其显著周期为24~30个月;南海SST年际变化与年循环之间有着一种锁相关系,关键位相在于北半球冬春季节;南海典型冷暖年份合成SST距平场的时空结构十分相似;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南海SST和南方涛动指数有反相关系,与经向风海面热收支之间有同位相关系;南海暖池面积指数的年际变化与南海SST年际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57.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one of the large marginal sea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In comparison with open oceans, the SCS circulation has obviously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due to its small basin-scale and semi-annually reversed monsoon forcing. …  相似文献   
158.
南海夏季风期间海-气通量整体输送系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 2 0 0 0年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资料 ,建立了南海季风期间海 气通量整体输送系数的计算公式 ;同时 ,利用2 0 0 0和 2 0 0 2年观测资料与邻近海区同类公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邻近海区的同类公式计算的海 气通量的误差高于新建立公式所得结果。因此 ,开展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对建立适合于南海的整体输送系数的计算公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9.
采用ECMWF的ORAS4盐度资料(1999—2009年)来研究阿拉伯海暖池区(ASMWP)混合层盐度的年际变化.基于ORAS4盐度的季节循环特征与观测资料高度一致,发现了ASMWP混合层盐度变化的异常高(低)盐度时期,即在2003、2005年的7—10月混合层盐度异常偏大,而2002年2—4月则有明显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混合层盐度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ENSO和IOD有一定的关系,ASMWP混合层盐度异常在IOD负位向和ENSO负位相的时候偏高,反之亦然.最后,通过盐度收支分析发现,水平输运是导致ASMWP混合层盐度异常年际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0.
采用POMgcs(Princeton Ocean Model with generalized coordinate system)和MITgcm(MIT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两个海洋数值模式,研究了M-Y2.0、基于固壁近似假定的M-Y2.5、基于波浪破碎作用的M-Y2.5和KPP 4种垂向混合参数化方案对模拟黄海夏季上层温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Y2.0和基于固壁近似假定的M-Y2.5方案低估了黄海上层的湍动能,模拟的黄海夏季温度上混合层的效果与实测相比均偏浅,不能够很好地重构黄海夏季温度的垂直结构。而基于波浪破碎作用的M-Y2.5和KPP方案均可以增加海洋上层湍动能的输入量,模拟的黄海夏季温度上混合层的效果与实测较为一致。故推测黄海夏季的上层结构是受波浪混合和流场剪切等物理机制共同调节的,若通过合理的垂向混合参数化方案将这些物理机制的作用加以体现,将会较真实地模拟和重构出黄海夏季海温上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