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92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558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9 毫秒
991.
云南澜沧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很发育.可划分为老厂、孟连一澜沧、孟梭及竹塘一澜沧等四个带。推覆构造由推覆体、飞来峰、构造窗、逆冲断层及原地系统等组成,推覆体变形弱、褶皱不发育,符合冲断式推覆模式,具有双重逆冲构造结构.宏观与微观构造都表明形成于较浅的构造层次。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与澜沧裂谷的发展有关,可划分为三期。逆冲推覆的区域应力来自地体向东的碰撞拼接,是印度板块与扬子板块汇聚的重要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992.
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兆雄  邓明 《矿物岩石》1994,14(4):46-53
川西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期位于威西蒸发海盆的西南部.盆地边缘及相邻地区主要发育潮坪相碳酸盐岩及少量的蒸发岩类,向盆地内部,除晚期部分地区发育碳酸盐岩外,硬石膏岩、石盐岩、杂卤石岩等蒸发岩类不断增多.区域上,岩相的垂向和平面相变明显。不同古地理位置的白天岩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盆地边缘的沉积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受到来自古陆方向的淡水影响。  相似文献   
993.
994.
承德春玉米需水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9年气象资料和发育期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春玉米生育期内逐日需水量,研究了承德春玉米需水量、水分盈亏的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分析了气象因子对春玉米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承德春玉米生育期平均需水总量、水分盈亏分别为522.5mm和69.4mm。在生育期内,春玉米逐日需水量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先缓慢增加后减小|春玉米需水量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Rice cropping systems not only characteriz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but also serve as the basis to enhance the provision services of agro-ecosystems.Yet,it is always affected by external factors,like agricultural policies.Since 2004,seven consecutive No.1 Central Documents issu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ve focused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So far,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se policies on the rice cropping systems.In this study,based upon the long-term field survey information on paddy rice fields,we proposed a method to discriminate the rice cropping systems with Landsat data and quantified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rice cropping systems in the Poyang Lake Region(PLR),China.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1) from 2004 to 2010,the decrement of paddy rice field was 46.76 km2 due to the land use change.(2) 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NDVI derived from Landsat historical images could well characterize the temporal development of paddy rice fields.NDVI curves of single cropping rice fields showed one peak,while NDVI curves of double cropping rice fields displayed two peaks an-nually.NDVI of fallow field fluctuated between 0.15 and 0.40.NDVI of the flooded field during the transplanting period was relatively low,about 0.20±0.05,while NDVI during the period of panicle initiation to heading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above 0.80).Then,several temporal windows were determined based upon the NDVI variations of different rice cropping systems.(3) With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addy rice field and the NDVI threshold within optimum tem-poral windows,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rice cropping systems was very obvious,with an in-creased multiple cropping index of rice about 20.2% from 2004 to 2010.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gricultural policies have greatly enhanced the food provision services in the PLR,China.  相似文献   
996.
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及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关注,世界各国近些年大力发展生物液体燃料,我国政府提倡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但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生物液体燃料的碳效应争论激烈,争论的焦点在于原料种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及不同技术条件下副产品利用的评估。本文通过建立碳平衡分析模型,将原料种植对土壤碳库影响及副产品利用的替代效应纳入研究体系,评估了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每生产单位质量(1kg)木薯燃料乙醇,在新旧两种技术条件下的碳排放分别为0.457kg和0.647kg。碳排放主要来自于氮肥的使用、木薯种植对土壤碳库的破坏及木薯燃料乙醇加工转化过程能源投入,在新技术条件下分别占总排放量的9%、29%和50%。以汽油的碳排放为参照,在旧技术条件下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碳排放呈现负效益,在新技术条件下其碳排放为汽油的90%,倘若能避免对土壤碳库的破坏,则这一比例将下降到64%。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的发展,首先应该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利用边际土地种植木薯,不转换林地、草地等土地类型的利用方式;此外,要开发高效节能的燃料乙醇转化技术及加强对副产品的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997.
准噶尔盆地小拐地区佳木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拐地区佳木河组属低孔、低渗储层,为明确该区储层的主控因素,根据岩心观测、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结果,研究其沉积特征、储集空间、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结果表明:小拐地区佳木河组为一套巨厚陆上冲积扇—扇三角洲复合沉积,岩石颗粒组分复杂、成熟度低,储层主要储集空间包括界面孔、微裂缝、溶蚀孔、构造裂缝等;储层受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影响,非均质性强.该区构造裂缝较为发育,以构造成因的直立剪切裂缝为主,对储层改造具有重要作用,裂缝发育情况与油气显示及产能密切相关;该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包括岩性岩相、构造运动、成岩作用等.该区岩性岩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根本条件,构造运动产生的主控断裂有利于油气运移与聚集、强化储层裂缝发育,成岩作用中的溶蚀作用有效改善区内储层储渗性能.  相似文献   
998.
文章以海域使用现状调查省级成果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展望了行业用海发展趋势,应用趋势预测模型,得出各类型累积用海面积预测值。同时,采用空间叠加分析评价方法,构建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模型,得出沿海各地区评价结果。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海洋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保持稳定,功能区划未利用比例达90%以上,区划外的空间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15年海域使用累计面积将达到268万hm^2。  相似文献   
999.
中国日降水量小于不同阈值日数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要明  陈德亮  谢云 《地理学报》2012,67(3):321-336
利用中国672 个站点1951-2010 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系统分析了全国各地日降水量小于0.1 mm、1 mm、5 mm和10 mm不同阈值的日数、平均持续日数、最长持续日数和持续10 天以上过程出现频次等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别选择齐齐哈尔、乌鲁木齐、北京、昆明、常德、南京、汕头和海口8 个代表站点,分析了各变量的历史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全国日降水量小于0.1 mm、1 mm、5 mm和10 mm日数、平均持续日数、平均最长持续日数、极端最长持续日数以及日降水量小于0.1 m持续10 天以上过程发生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相似,空间上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时间上冬、秋季多,春、夏季少,这与我国气候干旱的时空分布特点基本一致;而全国日降水量小于1 mm、5 mm和10 mm持续10 天以上过程出现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我国实际干旱灾害的发生规律基本一致,高值中心出现在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发生时间集中在春、夏季。全国主要区域代表站点日降水量小于0.1 mm日数、平均持续日数、最长持续日数基本都呈增加趋势,且南方强于北方;日降水量小于1mm、5 mm和10 mm日数、平均持续日数和最长持续日数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乌鲁木齐日降水量小于5 mm和10 mm平均持续日数线性减少趋势分别达2.0 d/10a 和7.5 d/10a,最长持续日数线性减少趋势分别达9.3 d/10a 和11.8 d/10a,呈现出明显的湿润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物流对国家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正引起众多学者及政府官员的重视。目前的物流研究主要分布于生产、管理、和交通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地理学者对现代物流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以物流的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工业革命和福特制生产方式时期、后福特制生产方式时期、新兴的网络社会时期(或信息社会)时期的物流组织特征研究、空间表现研究和形成机制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西方地理学界对物流组织的研究进展、主要方向,并得出对我国物流组织研究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