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介绍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系实习队参加第18届国际海道测量大会的情况。总结了实习、参会的具体做法及收获和体会,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海洋测绘系海道测量本科学员毕业综合实习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也对海洋测绘系的学科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62.
�й���½�ֽ�ؿ��˶��ٶ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й????????????????????1999??2011??????GPS??????й?????????????????2009??2011???????????????????????????????BERNESE?????????????λ???????????????????????????????????????????????й?????????????????????????????????????????????????????????????????????????  相似文献   
363.
??????????????BP??????????????????????????У?????????????????????????????????硣?????????????GPS?????????б?????,?????????????????????????????????????????????????????????????????????????????????????????????????  相似文献   
364.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观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新兆  杨少敏  王琪 《地震》2012,32(2):31-39
本文利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1972个站两期GNSS观测资料绘制2009—2011年中国大陆地壳运动图。 该图反映了2011东日本大地震同震形变对我国东部地壳运动及变形状态的巨大影响, 也反映2008汶川地震和2001昆仑山口西地震震后变形对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的调整过程, 较为完整地展示印度板块挤压下青藏高原的变形状态。  相似文献   
365.
为协调海洋发展,我国制定了诸多海洋政策,但是实际执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海洋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多方利益冲突、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监督约束机制乏力、海洋信息收集难度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试从组建海洋综合管理机构、提高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同度和理解度、确立专门的监控机构和制度、注重信息收集、培养复合型海洋人才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66.
以往的研究显示了2013年芦山MS7.0级地震发震断层的隐伏逆冲断层基本特征,但是破裂深部细节差异较大.本文以近场密集的同震形变数据约束芦山地震破裂面几何形状及滑动分布,结果显示芦山地震破裂面具有铲状结构,上部16km为43°~50°高角度断层,深部16~25km为小于27°的低角度断层,破裂深度与重定位的余震分布深度一致.破裂分布模型清楚显示上下两个断层上各有一个滑动幅度大于0.5m的峰值破裂区,最大滑动量1.5m位于13km深处.重定位的余震分布基本都落在最大滑动量等值线外部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芦山地震破裂面几何形状和滑动分布特征与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映秀—北川破裂相似,支持龙门山冲断带发育大规模的近水平滑脱层,是青藏高原东缘地壳缩短增厚、龙门山挤压隆升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367.
冻土区勘探一直是地震探测的一个难点.为了探测研究区的深部结构,分析可能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情况及其冻土区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我们在研究区进行了高精度的二维地震勘探试验.本文主要介绍针对冻土区的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技术试验方法,包括资料的静校正问题、冻土层反射成像问题及精细速度分析等.通过对这些试验结果的分析,作者总结出一套针对高原冻土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震野外施工方法和静校正方法,为今后类似地区的地震勘探及其他物探方法,提供了参数设置依据和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68.
通过整理分析大量的崩塌滑坡位移-时间曲线发现,孕育期地表位移时序曲线典型类型主要有稳定型、渐进型和突发型3类,其中稳定型分为蠕滑稳定型和波动稳定型2亚类,渐进型分为三阶段渐进型、振荡渐进型和多台阶渐进型3亚类;孕育期地下位移时序曲线典型类型主要有单滑裂面型和多滑裂面型2类,并发现滑带处位移时序曲线与地表的具有相似的演化规律;从孕育、成灾到形成崩滑堆积体的全过程位移时序曲线典型类型只有生长型一类。基于崩塌滑坡滑裂面上锁固段数量、位置和强度,结合变形状态空间区划效应及外界因素对锁固段的加卸载特征,对孕育期地表典型位移时序曲线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69.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Mw6.7级地震发生在南天山、帕米尔高原及塔里木盆地交汇地带,基于地震波反演的震源机制解确定的震源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日本ALOS卫星的PALSAR图像,获得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基于卫星视线向(LOS)和方位向(Azimuth)的形变,采用均匀弹性半无限位错模型和有界最小二乘(BVLS)算法,以网格矩形位错元法对发震断层的几何产状、滑移及分布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以逆断破裂为主,断层面上最大位错量接近3.4 m,形变中心位于73.8040°E,39.5335°N,深度约5 km,震级估算为Mw6.6;地震发生在走向46°,倾角48°的断层上,发震断层长30 km,宽14 km,闭锁深度9 km,符合该地区浅源地震多发的构造特点,发震断层为乌合沙鲁断裂带.InSAR反演的滑移形变主要集中于地下2~7 km,表明乌恰地震为浅源地震,可能与该断层附近历史地震未完全释放的残余应力积累有关.同时,InSAR反演的断层位错分布呈现双破裂特征,震级分别为Mw6.5和Mw6.1,可能与本次地震的主震和余震相对应,也可能是由主震激发而产生的两组破裂.  相似文献   
370.
分析了GIS数据格式与KML数据格式的差异性和数据转换的技术瓶颈,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总体设计方法.并以GIS中最常用的MapInfo数据格式为例,利用MapBasic语言在MapInfo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编写一个数据转换插件,基本实现了MapInfo到KML格式的数据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