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金蟾山金矿位于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成矿带中部,赤峰-开原深大断裂与平泉一八里罕大断裂交汇处,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北部,该区金矿点分布密集,金矿床众多,区内还有二道沟、大黑山、黄花沟等近 20 余处金矿床(点),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之一。金矿床主分布与岩浆、断裂构造关系密切,靠近断裂处矿化尤为集中。矿区分东西两条主矿带,矿化带长一般为数千米,宽可达数百米,而矿化带的矿体长一般为数十米至百余米,厚度1~3m左右,矿体多呈脉状、豆荚状、透镜状等。为研究该区深部和外围找矿前景,对该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安家营子岩体及主要构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化学剖面测量、面积性激电测量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剖面测量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幔枝构造理论出发构建找矿模式,认为矿体深部和外围仍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2.
山东乳山三甲金矿床的叠加晕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7年,研究了三甲金矿床-26m标高以上矿体原生晕特点,预测深部还有盲矿,后被钻探证实。1995年,又研究了-266m标高以上矿体原生叠加晕特点,建立了矿床叠加晕模式,预测深部还有盲矿,验证已见矿。  相似文献   
153.
本文论述了JX-4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在DLG、DEM、DOM及三维城市模型方面的应用。为了充分利用JX-4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所测的数据,在AutoCAD14.0平台利用ADS编制数据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54.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常在热带至温带近海海域形成有害藻华,该种具有种内遗传多态性,且有囊体大小、特征色素组成等性状分化。在我国南海形成有害藻华的球形棕囊藻可形成“巨型囊体”,以19''-丁酰氧基岩藻黄素(But-fuco)为特征色素,是一种独特的“巨囊”生态型。2021年11月底至12月初,南黄海青岛沿岸暴发大规模球形棕囊藻藻华。藻华发生期间,对青岛沿岸3个站位的水文和化学要素进行了观测,分析了球形棕囊藻囊体的数量、直径和色素组成,并应用一种高分辨率种下分子标记——叶绿体rbcS-rpl27基因间隔区分析了其遗传特征。结果表明,藻华发生期间青岛沿岸表层海水温度较低 (12~14℃),海域营养盐组成具有高溶解有机氮、低溶解无机氮的特征;球形棕囊藻囊体丰度超过20个/L,最大囊体直径为18 mm,以But-fuco为特征色素, rbcS-rpl27序列分析表明其与南海“巨囊”生态型球形棕囊藻具有相同的遗传特征。南黄海首次暴发的球形棕囊藻藻华是由“巨囊”生态型形成,该藻华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水产养殖业发展和核电设施运行等构成威胁,亟待开展藻华成因与监测预警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55.
晚冰期以来山东沿岸的海面变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区主要位于山东省黄、渤海沿岸地区,北至河北宣惠河口和南达江苏朱嵇河口。区内资料点的地理分布,在山东半岛和鲁南-赣榆-连云港山地海岸向内陆伸入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在黄河三角洲等平原  相似文献   
156.
The main portion of the northern Jiangsu coastal zone is the silty plain coast. The dynamic equlibrium has been broken continuously since the Quaternary, especially in the Holocene and the historical periods. In 1855 the Huanghe River (Yellow River) changed its channel entering into sea through the Bohai Sea. We find that the beach strand was then silting up intensely in the north of Qinggang but the coast was caving in and the beach was expanding in the south of Qinggang-. Multiple shoals and submarine ridges off the coast converged into Qionggang and formed a unique coastal landshaft.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he northern Jiangsu coastal zone and discuss the formative conditions for the northern Jiangsu shoal. Finally,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for the northern Jiangsu shoa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7.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诱发了煤矿区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开展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结构–地下水环境–生态环境动态演化的耦合机制研究,发展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煤炭开采技术,分析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1)开采前煤炭赋存综合地质条件勘查、评价,开采区生态环境类型划分:通过三维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性质和生态环境等系统调查分析,阐明煤炭开采区损害类型及其主控因素。(2)煤炭采动作用下地质条件变化与地质结构功能系统演化:阐明煤炭开采条件下覆岩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响应模式和损害机理,揭示开采过程中应力场、变形场、渗流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损害规律。(3)采后煤炭绿色地质保障技术与生态环境功能重建:研究采后覆岩结构、地质结构功能、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采空区与遗留资源的利用途径,恢复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功能。基于精准勘查与监测,创建含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结构和岩体力学性质等信息的数据库,建立煤炭开采地质结构演化动态模型,构建生态脆弱区煤炭...  相似文献   
158.
泰安—莱芜地区幔枝构造与铁金铜矿床成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泰莱幔枝构造包括幔枝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沉积盖层中的拆离滑脱构造和上部幔枝上叠构造三部分构成。认为泰安—莱芜地区铁金铜矿找矿突破很大可能在泰莱幔枝滑脱层构造中,也可能是寒武系、奥陶系中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或夕卡岩型金矿;崅峪岩体近EW向与近SN向交汇处为含矿流体活动主通道,EW向构造成铁矿,崅峪岩体深部可能有大规模铁矿;NNW向构造成金矿,崅峪岩体中部深处可能有富金矿。  相似文献   
159.
耿厅  周永章  李兴远  王俊  陈川  王堃屹  韩紫奇 《地质通报》2019,38(12):1992-1998
华南钦杭结合带燕山期岩浆活动异常活跃,且具有较明显的成矿专属性。近年来微区测试技术日益成熟,积累了大量锆石微量数据。通过全体数据挖掘的思维方法,对前人发表的数据进行了进一步数据挖掘,利用锆石稀土元素对岩体成矿潜力进行判别,探讨有效的找矿地球化学标志。利用Python语言编程,对采用的13种稀土元素及元素比值进行穷举式组合,获得了4095个二元图解及121485个三元图解,并设计筛选算法,自动筛选出能有效区分锆石母岩成矿类型的图解。结果表明,锆石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图解对不同成矿类型岩体的区分程度各异:与Ce、Eu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可以较清晰地对斑岩铜矿和钨锡(锡)矿床进行判别,这可能与岩体的氧逸度和含水量有关。此外,还挖掘出一些新的元素组合图解,如Dy/Lu-Er/Lu、Gd/Dy-Er/Yb等,可以有效区分岩体成矿类型,其隐含的地球化学机制尚待进一步解释。地球化学数据挖掘结果可以作为找矿标志使用,为华南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研究及找矿勘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是大数据技术在矿床学方面应用研究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0.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路径集成预报方法.该方法以长短期记忆深度网络为模型构架,利用前4个时刻(24 h,间隔6 h)及当前时刻的TC路径记录,以及由不同环境因素所计算的方向预报因子作为输入,分别直接预报和间接(通过预报移动速度)预报路径,集成两者预报结果实现时效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