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302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岩溶区多重介质水流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数值模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中,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针对岩溶区的数值模拟技术展开研究,综述了岩溶区地下水流建模技术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介绍了SWMM模型、UGRFLOW模型、CAVE模型、CFP模型等多重介质模型的建模方式和运行原理。岩溶区地下水赋存介质复杂,管道、裂隙和空隙多重介质并存,水流特征多样,等效连续介质模型不能很好地刻画岩溶区复杂的地下水流特征。随着对岩溶水流系统研究的深入,二重和三重介质模型逐渐应用于岩溶区地下水流模拟工作中,取得较好成果,但仍存在如忽略中宽裂隙的导水作用、岩溶管道设置单一、模型适用性不强等问题。今后应从解析岩溶含水介质的结构特征入手,关注中宽裂隙在地下水流系统中的导水作用和水流特征,改进管道流模块以更好地刻画复杂的地下河管道,改进不同介质间水流交换量算法,提高模型精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2.
武都RZB-Ⅱ型钻孔式压容应变仪自1992年投入观测以来,至今已多次记录完整的地震波形。选取了1993年以来的中国西部地区所发生的几次7级以上强震,通过对震前武都应变资料的分析后发现这几次地震前武都应变资料均存在着显著的中、短临异常变化;并对出现前兆异常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3.
MC-ICP-MS高精度测定Li同位素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浓度Li元素标准样品和K、Ca、Na、Mg、Fe单元素标准样品的混合溶液为研究对象,采用3根阳离子交换树脂(AG 50W X8,200~400目)填充的聚丙烯交换柱和石英交换柱对Li进行分离富集,淋洗液分别为28 mol/L HCl、015 mol/L HCl以及05 mol/L HCl 30%乙醇,淋洗液体积小,仅为38 mL。分离回收率高,均大于976%。国际标样AGV 2(相对于IRMM 016)、BHVO 2(相对于IRMM 016)和IRMM 016(相对于L SVEC)的δ7Li值分别为(513±094)‰(2σ,n=10)、(408±060)‰(2σ,n=4)和(0038±073)‰(2σ,n=10),与前人分析结果吻合,分析精度与国际同类实验室水平相当。并对比了马里兰大学同位素实验室和笔者实验室对同种岩石矿物样品的分析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此外,对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准标样NKT 1霞石岩(相对于IRMM 016)给出了定值,δ7Li值为(871±046)‰(2σ,n=4)。因此,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天然样品的Li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114.
东北地区古生代在南部有一个地层间断面,北部有三个地层间断面:奥陶纪、晚志留世末-早泥盆世和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相应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发展的不同阶段,结束于早三叠世末.最后的间断面以后,东北南部和北部古生代地层进入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5.
以 MC3T3-E1细胞系为实验材料,探讨了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 rACCBP 对成骨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rACCBP 对 MC3T3-E1的分化具有抑制作用,用含有0.001 g/mL rACCBP 的 DMEM 培养液,培养8 d 后细胞的ALP 活性仅为7.187 U/mg,远低于参照的11.917 U/mg; rACCBP 削弱了 dexamethane 和 ascorbic acid 对 MC3T3-E1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6.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平台,以新疆各县市统计资料及Landsat TM 影像解译得到的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天山北坡经济带1996-2004年土地利用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前后2个4年间,天山北坡经济带林地和未利用土地是先增加后减少.在8年尺度上土地利用总的动态特征是,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8年尺度天山北坡经济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95%.前4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83%,园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的年变化率较大,林地的年变化率较小.后4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58%,建设用地与园地的年变化率较大,草地及耕地的变化率较小,前4年变化程度比后4年明显.最后,引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出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政策变动、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市场需求和人口增长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7.
干旱区沙地长期培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雪峰  苏永中  杨晓  刘文杰  杨荣 《中国沙漠》2011,31(6):1416-1422
为了研究干旱区沙地长期培肥对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定位实验设计5种培肥方式,采集分析土壤样品中的线虫群落组成特征。实验中共捕获线虫18 337条,归属22科30属。群落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促进线虫总数中植物寄生线虫(PP)比例的增加,瓦斯乐斯卡指数(WI)在M3处理中最低为0.98±0.22,有机肥增加了土壤线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营养类群多样性;长期施用化肥能够抑制植物寄生线虫(PP),提高食细菌线虫(BF)和食真菌线虫(FF)在线虫总数中的比例,瓦斯乐斯卡指数(WI)在NPK3处理中最高为2.51±1.12,化学肥料降低了线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营养类群多样性,辛普森指数(Dom)和营养类群指数(TD)分别在NPK3处理中达到最低值0.13±0.01和2.34±0.07。线虫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本研究从土壤生物学角度揭示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农田地下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对于保护干旱区土壤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8.
<正>今年以来,鄢陵县国土资源局创新工作思路,在科学制订项目建设用地规划的基础上,主动定期与相关部门和项目用地单位对接,以保项目、促发展为重点,用足用活土地利用政策,加大了土地报征力度,积极为  相似文献   
119.
黑河中游临泽绿洲农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有机质是表征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持续稳定的有机质含量是土壤维持生产能力的基础。土壤有机质的动态演变可以表征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地统计方法研究了黑河中游的临泽县绿洲农田20多年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2年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2.78±4.38 g/kg,2008年平均为13.76±4.02g/kg;从1982-2008年,有机质含量总体有所上升。(2)两个时期的土壤有机质的实验变异函数值与理论变异函数拟合均较好;克立格插值和不同时期的有机质空间分布图叠加运算表明,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结构性空间变化程度有所减弱。(3)临泽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变化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南部的山前平原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呈现上升趋势;中部地势低下的区域土壤有机质相对较高,由于农田面积扩大,有机肥供应不足而下降显著;北部绿洲与戈壁交错带土壤有机质偏低。总体来看,临泽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但局部地区的有机质发生了下降。为了防止局部区域土壤有机质下降引起土壤退化,应该采取加大有机肥投入和实施秸秆还田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0.
定量评价半干旱岩溶区土壤次生碳酸盐比例和来源有助于认识土壤系统影响岩溶作用的机理。选取山西晋中盆地西南,吕梁山东侧的半干旱岩溶区马跑神泉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地、退耕地、灌丛地土壤剖面进行分层取样并测定碳酸盐含量及其δ13C、CO2浓度及其δ13C值,分析其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和控制因素;并结合研究区碳酸盐岩的δ13C值计算3个剖面各层土壤次生碳酸盐所占比例。研究结果表明:3个土壤剖面的碳酸盐含量、CO2浓度在0~50 cm土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50~70 cm土层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碳酸盐δ13C值、δ13CCO2值在0~50 cm土层随深度增加而偏负,在50~70 cm土层随深度增加而偏重;土壤碳酸盐含量及其δ13C值主要受次生碳酸盐比例控制,而土壤CO2及其δ13CCO2值在上层主要受大气CO2和土壤有机质分解生成的CO2共同影响,下层还受土-岩界面岩溶作用过程制约;退耕地、林地、灌丛剖面次生碳酸盐所占比例的均值分别为52%、42%和32%,证实北方半干旱岩溶区土壤中存在原生碳酸盐向次生碳酸盐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