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1.
论述了岩土工程极限状态设计的基本思想,包括极限状态的概念、土工参数设计值的确定过程和方法、构造物的重要度和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的划分、岩土工程类别、作用载荷组合、分项安全系数和极限状态设计等;给出了土工参数的实测值、导出值、标准值和设计值的确定原则或方法;指出在极限状态设计中,可通过增大设计作用效应或降低设计抗力的方法来进行岩土工程的可靠性设计.  相似文献   
12.
塌岸灾害风险与塌岸灾害特点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其风险评价涉及诸多因素.将信息量法应用于塌岸灾害风险预测库,建立了相关的信息量模型及评价指标;以重庆万州区和平广场地段为例,在三峡水库蓄水条件下,分别对塌岸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进行了综合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塌岸评价指标选取合理,塌岸高危险性的单元与不良地质现象、库岸侵蚀和库岸类型密切相关;塌岸灾害易损性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及不良地质现象相关;塌岸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塌岸高危险性及高易损性单元,或受人口、建筑物分布影响的塌岸中等危险性的单元.  相似文献   
13.
滑坡稳定性传递系数计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基于强度储备法及超载法推导的应用于滑坡稳定性及滑坡推力计算的两种传递系数法进行了讨论,认为基于强度储备法的传递系数法方法对稳定性计算是适合的,但其计算的滑坡推力偏小,与目前在考虑防治工程可靠度的基础上采用超载法原则不相符,不利于防治工程的稳定;基于超载法的传递系数法方法在进行稳定性计算时,允许条块间出现的拉应力,某些情况下所计算的稳定系数偏大,由此带来安全隐患。基于此,本文以超载法为基础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了改进,推导了改进的传递系数法,并采用两个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宝塔坪滑坡前缘塌岸预测及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奉节宝塔坪滑坡为例,介绍滑坡前缘塌岩预测及防护工程设计方法,重点是石笼垫护坡设计。宝塔坪库岸段潜在的塌岸部位是滑坡前缘地带,该处阶地发育,仅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即达50m以上。水库塌岸预测首先在滑坡前缘工程地质分带的基础上进行,对不同的分带用卡丘金法分别预测塌岸宽度,并对预测要点给予详细的说明。其次,分析了塌岩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这些工作揭示了滑坡体前缘防护的必要性。最后针对三峡水库运行特点及宝塔坪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滑坡前缘护坡工程方案,即自145-177m高程范围采用石笼垫和石笼挡土墙2类结构型式,并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复杂滑坡体地下水分层观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云志  苏爱军 《地球科学》2005,30(2):241-244
滑坡勘测与防治工程实践证明, 地下水是滑坡体稳定性分析的敏感因子.因此, 获取滑坡体地下水位是滑坡勘测的重要目的之一.由于滑坡体组成物质的多样性与透水性差异, 滑坡体存在不同类型的地下水, 即多层地下水位.钻孔终孔水位所代表的是滑坡体综合水位, 不能区分滑坡体中存在的多层地下水位.应用地下水分层观测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系统地介绍了滑坡体地下水分层观测技术, 并以三峡工程库区和平广场、黄腊石滑坡为例, 分析了地下水分层观测成果对滑坡防治工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万州和平广场滑坡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主城区内,地处长江北岸,为长江与其一级支流苎溪河交汇处,被列为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点勘察防治的四大滑坡之一.和平广场滑坡区地质体是包含人工堆积、崩滑堆积、残坡积与河流冲积等物质的混合成因的松散堆积体.和平广场滑坡区堆积体物质组成特征证实了"和平广场滑坡堆积体不具备同一的、大规模的滑坡成因特点,而是伴随三峡地区地壳缓慢抬升、长江河床下切过程中逐步堆积形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正确性.它对和平广场滑坡区滑坡与塌岸防治工程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奉节新铺下二台滑坡为例, 基于GPS位移监测数据、裂缝数据、降雨量及库水位等多源数据, 总结分析了大型古滑坡的复活规律, 引入滑坡中长期预报模型, 实现了以季度或月份为时间单位的跨水文年滑坡位移预测, 并通过岩土体蠕变压缩模型, 验证了推移式滑坡后缘裂缝形成机理。结果表明: ①降雨是下二台滑坡变形的主导因素, 滑坡变形使得滑体产生裂缝并成为降雨入渗通道, 加剧了岩体破碎与软弱层软化, 降低了滑坡稳定性, 集中持续降雨可使滑坡失稳破坏; ②通过模型预测值与地表监测数据的比较, 将年降雨量作为滑坡中长期预报模型中的主控因素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且有助于提高滑坡中长预报精度; ③推移式滑坡后缘裂缝由滑坡推移式位移和岩土体压缩形成, 引入蠕变压缩模型计算的裂缝宽度并和监测数据的比较说明, 蠕变压缩模型非常适合该类边坡, 同时应用岩土体蠕变压缩模型反推得到岩土体平均变形模量, 判断岩体破碎程度, 可以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后续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