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建立甘陕古河中段侏罗系延10油藏初产产能预测模型,服务于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本文基于研究区的地质资料、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动态生产资料等,开展了四个井区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储层特征分析、延101油层初产产能宏观与微观敏感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宏观及微观敏感因素,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四个井区的初产产量预测模型,实现了多井区初产产量分区预测.研究表明,延101油层为本区主力油层,虽然分布在不同古地貌上背景上的延10油藏地层厚度稳定,但是不同类型古地貌背景上的油藏渗透率差异较大;微构造、有效厚度等宏观因素与四个井区的初产产量关系最好,微观因素中的含油饱和度与四个井区的初产产量相关性好于孔隙度、渗透率;基于不同井区宏观、微观敏感因素建立的初产产量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好于传统模型.  相似文献   
22.
为了提高剩余油测井评价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制定中高含水期油田“控水稳油”技术政策,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调研,首先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形成机理及富集特征,其次开展了剩余油测井方法适用条件及方法特点比较分析、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选择原则分析,进而开展了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发展趋势分析.研究表明,剩余油形成机理主要包括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剩余油分布呈现高度分散和相对富集特征、分布方式多样;剩余油测井方法主要分为套管井和裸眼井剩余油测井(剩余油电法测井、核测井及声波测井);研发新的剩余油测井技术,套管内与套管外(裸眼井)的剩余油核测井、电测井与声波测井协同工作,将现代数学方法引入到剩余油测井解释建模以开展多信息的剩余油测井综合评价成为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发展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3.
小波分析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测井曲线小波变换用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方法效果,从小波系数模极值点、过零点与信号突变点数学关系出发,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对测井曲线划分不同级别层序的要求,探讨了测井小波变换最佳分解级次和适于测井曲线分层的小波函数选择,以一取心率高钻孔为例,用2种小波函数对4种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变换和高分辨率地层界面解译。研究表明,选择恰当窗宽小波函数决定测井曲线小波分层精度,测井数据sym 6小波分解的小层界面划分效果要稍好于db 4小波;GR、RT曲线正则性小波分解可以很好地满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要求;测井曲线小波分层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24.
OLT油田主力油藏目前含水率80%以上,为了制定科学的开发调整方案,需要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笔者以该油田实际岩心资料、地质资料、生产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精细评价技术,对储层岩性、物性以及含油性进行评价。研究中,根据关键井的岩心、地质、试油和动态资料与对应的测井资料相匹配,建立起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灰色评价标准;对非取心井,先计算储层地质参数,再利用上述灰色评价标准进行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从而研究了工区的岩性、储集层物性、含油性纵向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油田的下步开发方案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结出的储层灰色评价参数和标准对相邻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5.
为了正确认识煤型气分类及其储层地质特征、科学选取煤层气测井方法,完善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在凋研分析煤型气的产出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煤层气与煤成气两类储层在岩石成分、生气能力、气源、储气方式、储气能力、储层物性、力学性质、以及开发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两类煤型气储层的测井技术方法,指出裸眼井测井技术可获得准确的煤系地层信息。根据煤型气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内容及要求,提出了煤型气储层测井评价技术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6.
小波变换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测井曲线一维小波变换用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方法效果,从小波系数模极值点、过零点与信号突变点数学模型出发,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对测井曲线分层的要求,探讨测井小波变换最大分级和最佳小波选择,以一取心率高探井为例,用两种小波函数对四种测井曲线进行一维小波变换和高分辨率地层界面解译,进而在某油区用小波分析开展高精度地层对比.研究表明,选择恰当窗宽小波决定测井曲线小波分层精度、测井数据sym6 小波分解的小层界面划分效果要稍好于db4小波、常规测井曲线正则性小波分解可以很好地满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要求.  相似文献   
27.
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流体识别技术研究综述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渗、特低渗储层是国内外油田地质研究的重点,而其流体识别问题更是一个焦点问题.本文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再认识了低渗、特低渗储层流体识别的难点,进而梳理和归纳了流体识别的常规技术和新技术.研究表明,利用单一的测井解释方法容易引起多解性,技术风险高;基于地区地质、岩心、录井等资料,结合多种测井曲线,开展流体的综合识别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思路;将现代地质数学方法和信号分析技术引入流体识别中将会产生积极地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基于小波分析的精细地层划分对比在庄9井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庄9井区低渗透油藏描述中建立精细地层对比格架的要求,从研究区多种资料和小波系数模极值点、过零点与信号突变点数学模型出发,选用小波分析技术开展精细地层划分对比。通过对常规典型测井曲线小波变换,选用第3层细节信号重构测井曲线,将小波重构曲线与常规曲线结合起来,对比分析建立研究区精准地层对比剖面,并将此技术引入到储层隔夹层分析。研究表明,基于小波分析的地层划分对比与隔夹层分析结果可靠,满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要求,效果好于传统的测井曲线分层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29.
黄陵矿区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境内,香坊详查区位于矿区深部。地球物理测井方法是本区详查阶段运用的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何有效地选取测井方法并确定解释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该区所布设的基准试验孔的情况,并对基准试验孔测井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详细地阐述了根据基准孔确定的有效测井方法、煤层分层定厚原则、地层界面划分原则、测井工作的技术条件,为在本区开展有效的地球物理测井工作提供了充分依据和基础资料。实践证明这些选取原则对邻近井田开展地球物理测井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为了做好太行东麓Z区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工作,针对页岩主要矿物成分含量计算需求,本文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梳理了页岩主要矿物成分含量的一般计算方法,针对研究区常规测井资料实际开展了测井资料归一化工作,遵循岩心刻度测井的原则开展了岩心矿物含量测试数据与测井曲线敏感性分析,选择敏感测井曲线开展岩心主要矿物含量测井预测模型建模,进而利用所建模型在研究区开展了黏土矿物及石英含量预测.研究表明,页岩矿物含量计算一般包括"三孔隙度"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法、元素俘获能谱测井法等,其计算精度依次提高;煤田测井资料"归一化"预处理可以有效解决测井资料一致性问题;本区山西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侧向电阻率对泥页岩黏土矿物含量敏感性好,声波时差、自然电位、侧向电阻率对石英含量敏感性好;基于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Z区山西组泥页岩黏土矿物及石英含量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与X-衍射实验分数据对比表明,黏土矿物含量计算结果标准误差小于7.8%,石英含量计算结果误差小于9.6%,证明该计算方法对于研究区黏土矿物及石英含量计算效果明显.此外,研究结果表明,Z区石英含量从研究区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增加,黏土矿物含量从东南部向西北部增加,局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