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51.
为了研究与总结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GPS与跨断层资料反映的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的运动、构造变形、应变积累演化过程,以及汶川地震临震阶段可能的物理机制,本文综合1999~2007期GPS速度场、1999~2008年大尺度GPS基线时间序列、1985~2008年跨断层短水准等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1)GPS速度剖面结果显示,宽达500km的川西高原在震前有明显的连续变形,而四川盆地一侧和跨龙门山断裂带基本没有变形趋势,表明震前川西高原在持续不断地为已经处于闭锁状态的龙门山断裂带提供能量积累。(2)GPS应变率结果显示,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的NW侧EW向挤压变形明显,变形幅度从远离断裂带较大到靠近断裂带逐渐减小,而断裂带变形微弱;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周边形成了显著的EW向挤压应变集中区,应变积累速率明显大于中北段。(3)断层闭锁程度反演结果显示,除了汶川地震的震源位置闭锁相对较弱,且西南段有大概20km宽度断层在12~22.5km深度为蠕滑状态以外,震前整条龙门山断裂基本处于强闭锁状态。(4)大尺度GPS基线结果显示,跨南北地震带区域的NE向基线从2005年开始普遍出现压缩转折,反映NE向地壳缩短的相对运动增强。(5)跨断层短水准场地结果显示,震前年均垂直变化速率和形变累积率很低,表明断层近场垂向活动很弱、闭锁较强。通过以上分析认为,在相对小尺度的地壳变形中,震前龙门山断裂带深浅部均处于强闭锁状态,断裂带水平与垂直变形都很微弱,这可能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越是临近地震的发生,微弱变形的范围可能越大;在相对大尺度的地壳变形中,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西侧的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地区经历了地壳缓慢且持续的缩短挤压变形,为龙门山断裂带应变积累持续提供了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2.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m范围内;③震后回溯:北京及周边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利用其他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此次唐山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余震区,而7.8级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呈非均匀衰减特征。此次唐山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截至7月31日,序列b值为0.70、h值为1.8,序列参数基本正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显著,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占比明显偏低;震前对该区域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有所察觉,但短期异常的预测强度偏低,震后总结时按震前异常预测的地震强度为4—5级,接近实际发生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3.
真光层海水中普遍存在甲烷过饱和现象,尤其是天然气水合物区真光层的甲烷明显异常。由于临近海气界面,真光层过饱和甲烷与大气甲烷排放及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目前,对真光层海水的过饱和甲烷来源仍没有统一的认识。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真光层海水过饱和甲烷的来源,归纳了真光层海水过饱和甲烷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了原位微生物可能参与的甲烷代谢机制。真光层过饱和甲烷可能来源于沉积物、临近河流或原位微生物,且受区域、季节、营养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受氧气影响,真光层海水甲烷产生的代谢机制有其特殊性,目前推测微生物可能依旧利用常规的产甲烷途径,它们存在于海水微厌氧环境中,或自身形成抵抗氧气影响的能力;此外,微生物也可能选择对氧不敏感的新的产甲烷途径。因此,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区真光层甲烷过饱和现象,开展甲烷的来源和代谢机制的研究,以期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与开发的环境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探究海水甲烷对大气及全球气候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4.
以山东省淄博市1981-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研究该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特征和影响机制。1980年以来淄博市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平稳扩展、加速扩展和快速扩展3个时期。淄博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制度改革、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国家财税、土地等制度改革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根本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5.
风云二号静止卫星上装载有可见光、水汽、中长波红外等探测通道,其中红外通道资料可提供卫星云顶温度数据。基于FY-2F静止卫星云顶温度资料,结合局地实时探空数据对北京南郊和朝阳站点上空云层进行云高反演,并展开与地基毫米波云雷达探测云顶高关系的对比,分析3种不同云厚(薄云、适中、厚云)条件下的云高观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云顶高匹配度受几何云厚的影响,其吻合度呈现出厚云最佳,薄云最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6.
张彤  许立权  赵静 《江苏地质》2015,39(3):404-414
内蒙古自治区以阿拉善右旗—乌拉特后旗—白云鄂博—化德—赤峰为界,划分为华北陆块和兴蒙造山系两大构造单元。由于多期次的构造变动和频繁的岩浆活动影响,致使全区形成极为复杂的构造格架,岩浆活动表现为多旋回、多期次的特点,特别是华力西期—燕山期大规模的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分布广泛,是形成金矿产的重要因素。全区已探明矿产地218处,其中大型矿床10处,中型矿床27处,小型矿床62处,矿(化)点119处。划分了18个矿产预测类型,确定5种预测方法类型。圈定最小预测区515个,其中A级最小预测区86个,B级最小预测区175个,C级最小预测区253个,100~2 000 m以浅预测资源量913 t。全区共圈定13个金矿找矿远景区,并对其进行了资源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157.
根据断裂线在地表曲面中的数学性质,将断裂线分为硬断裂线和软断裂线,处理软断裂线时采用修改采样点权值的方法,处理硬断裂线时采用直接划分两侧采样点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思路简单、容易实现,计算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8.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龙口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内涵及其概念模式,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89年和2003年数字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图及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了龙口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图谱.根据信息图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分析了龙口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推测出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9.
快速城市化下的发展中国家城市住房供需矛盾突出,非正规住房在城市住房供给体系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国际城市研究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非正规现象。论文综述了发展中国家城市住房供给模式及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非正规住房供给包括非法占住、非法再分和非正规租赁等不同类型,非正规住房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住房供应体系中的地位显著,但也引发了居住环境的恶化和贫民窟的形成,政府对非正规住房的态度正逐渐转化。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城市非正规住房现象逐渐凸显,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经验为我国城市住房制度建设和非正规住房管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0.
固体沥青分子结构中可能存在类似于沥青质的吸附包裹现象,其包裹烃组分属于成熟度较低条件下的产物,包含有早期的地球化学信息.选用 H2O2/CH3COOH 作为氧化体系对其进行轻度化学氧化降解释放其中的包裹烃,并结合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川西北下寺侏罗系沙溪庙组固体沥青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固体沥青可溶组分中烷烃类包括生物标志物基本未检测到,仅残留一些简单的芳烃化合物,很难提供有用的地球化学信息.而其包裹组分中检测到一系列偶碳数正构-1-链烯、正构烷烃和部分异构烷烃以及生物标志物等.包裹组分中 Ts/(Ts+Tm)比值为0.26, C29甾烷20S/(20S+20R)比值为0.43,均反映了固体沥青低成熟度的特征;规则甾烷相对含量 C29>C27>C28,显示弱的 C29优势,其中(C27+C28)占52.1%, C29占47.9%;正构烷烃的分布呈微弱偶碳数优势;固体沥青总碳同位素值为–21.5‰,显示强烈富集13C 的特征.分析表明,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对源岩母质有重要贡献,但不能确定是否有陆生高等植物的输入,母源可能沉积于弱的还原环境.沙溪庙组固体沥青与该地区其他层位固体沥青、油砂和油苗可能有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