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9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CCMP风场驱动WW3海浪模式,对发生在2010年9月的台风“圆规”所致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并就台风浪对整个中国海击水概率的影响进行计算,为提高掠海飞行器的生存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以CCMP风场作为WW3模式的驱动场,可以较好地模拟台风影响下的海浪场,模拟的海浪数据接近海浪浮标观测数据。(2)击水概率场与海浪场的分布特征整体上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传统的危险半圆。(3)当飞行器飞行高度为10 m时,大浪区的击水概率在20%以上,高值中心可达35%以上,台风尾迹处的击水概率为15%~20%,其余大部分海域为10%~15%;当飞行高度为15 m时,击水概率较飞行高度为10 m时明显降低,台风大浪区的击水概率为5%~15%,其余大部分海域在5%以内。  相似文献   
42.
在资源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将会对缓解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做出有益贡献,同时也必将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新亮点。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风场资料,本文制作了全球海域风能资源的年等级区划、季节等级区划。结果表明:从多年平均状态来看,全球海上风能资源的潜力巨大,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风能等级为7级(最优等级);中低纬大部分海域也比较乐观,多在4级以上;北冰洋的风能资源为4级,比传统估值乐观。北半球西风带7级风能资源的范围具有较大的季节性差异:1月最广,4月和10月次之,7月最小;南半球西风带的季节性差异则相对较小:7月相对最大,其余月份略小于7月。7月,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风能资源都属于7级,明显比其余代表月丰富。4月和10月,北印度洋的风能资源整体贫乏,大部分区域为1级(最贫乏)。  相似文献   
43.
Long-term variations in a sea surface wind speed(WS) and a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WH)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an ocean resource exploitation,and other activities.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ng-term trends in China's seas WS and SWH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24 a(1988–2011) 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CCMP) wind data and 24 a hindcast wave data obtained with the WAVEWATCH-III(WW3) wave model forced by CCMP wind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1) For the past 24 a, the China's WS and SWH exhibit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as a whole, of3.38 cm/(s·a) in the WS, 1.3 cm/a in the SWH.(2) As a whole,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the China's seas WS and SWH is strongest in March-April-May(MAM) and December-January-February(DJF), followed by June-July-August(JJA), and smallest in September-October-November(SON).(3) The areal extent of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WS was largest in MAM, while the area decreased in JJA and DJF; the smallest area was apparent in SON. In contrast to the WS, almost all of China's seas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WH in MAM and DJF; the range was slightly smaller in JJA and SON. The WS and SWH in the Bohai Sea, the Yellow Sea, East China Sea, the Tsushima Strait, the Taiwan Strait,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Beibu Gulf, and the Gulf of Thailand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ll seasons.(4) The variations in China's seas SWH and WS depended on the season. The areas with a strong increase usually appeared in DJF.  相似文献   
44.
文章利用来自ECMWF的ERA-interim海浪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21世纪海上丝路涉及海域的波候特征,结果表明:1 2月,南海的有效波高(SWH——significant wave height)在1.4m以上,明显大于北印度洋。南海的波向以NE向为主导;北印度洋以偏S、偏E向为主。5月,北印度洋以偏S向浪为主;南海中部为SE向,北部为偏E向。北印度洋的SWH在1.2m以上,明显大于南海。8月,南海—北印度洋以SW向的浪为主。阿拉伯海的SWH在2.2m以上,孟加拉湾为1.4~2.8m;南海的SWH相对最弱。11月,南海的波向以NE向为主,北印度洋以偏S、偏E向为主。南海的SWH明显大于北印度洋。2 2月,南海以偏NE向的浪出现频率最高,需要引起重视的有NE、NNE、ENE向的强浪。北印度洋主要以偏S向的浪为主,强浪出现频率很低。8月,南海—北印度洋以偏S、SW向的浪为主;需要注意的是SSW、SW、WSW向的强浪。3 2月、11月,北印度洋的大浪频率在10%以内,南海明显高于北印度洋。5月,南海—北印度洋在10%以内。8月,阿拉伯海的大浪频率在40%以上,孟加拉湾次之,南海的频率低于北印度洋。4 1979-2014年期间,南海大部分海域的SWH显著性递增,趋势在每年0.4cm/s以上。孟加拉湾、印度半岛西部海域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阿拉伯海西部、印度洋15°S-0°显著递增,趋势为每年0.1~0.4cm/s。仅部分零星海域表现出显著性递减。  相似文献   
45.
1988-2009年全球地面风速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来自ESE的1988-2009年高精度、高分辨率的CCMP风场资料,对全球0.25°×0.25°每个网格点上地面风速的逐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22 a期间,全球大部分区域的地面风速以显著性递增趋势为主导,递增趋势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的临海区域、格陵兰岛的临海区域;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减以及地面风速无明显变化趋势的区域主要散布于全球各地的一些零星区域,且不同地区地面风速的变化趋势由不同季节主导.  相似文献   
46.
基于WAVEWATCH-Ⅲ模式的近10年南海波候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以QuikSCAT/NCEP混合风场为驱动场,得到南海1999年8月-2009年7月的海浪场,并据此对近10 a南海的波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海受季风影响显著,风场和浪场的对应关系在季风盛行季节明显好于季风过渡季节.(2)南海南部海域的浪场对海表...  相似文献   
47.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和2007年中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结果,整理、分类和提炼出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气候变化要素及其影响的演变趋势和区域响应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安全后果.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损毁、基础自然资源的缺失以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是气候变化产生的三个关键社会经济影响.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48.
近22年西北太平洋海表风速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来自ESE(NASA Earth Science Enterprise)的1988-2009年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表风速进行研究,发现在1988-2009年期间,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海表风速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近岸海表风速的...  相似文献   
49.
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之海洋环境特征系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亚投行""非洲援建""协助多国撤侨""亚丁湾护航"……,处处彰显我国延续和平与发展主题、为整个人类社会谋福祉的负责任大国风范。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巨大的资源宝库、连接人类友谊和发展的纽带。本系列研究首先探析了海上丝路战略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意义,并重点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在我国首次系统性、精细化地分析了整个海上丝路所涉及海域的海洋环境特征[主要包括:风候(风场的气候态)、波候(海浪场的气候态)特征,大风大浪频率及其长期变化趋势,极值风速和极值波高,海流特征],以及重要航线和港口特征、地理特征、气候概况、海洋资源状况、涉及国家的海洋开发状况、法律护航等。期望可以为航海、海洋工程设计、海洋能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依据,为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提供辅助决策,为"中国梦"及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进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0.
以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驱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模式SWAN (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对1105号台风“米雷”造成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浮标观测资料,验证了模拟数据的有效性,并对台风浪场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以CCMP风场驱动SWAN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米雷”所形成的台风浪场;(2)模拟的有效波高(SWH——Significant Wave Height)与浮标观测SWH在波高变化的走势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拟数据的走势则较为平缓,观测数据跳跃较为明显,模拟的SWH具有较高精度,仅在数值上略低于观测SWH; (3) SWAN模式对“米雷”所形成的台风近中心大浪区、台风眼、台风尾迹等方面进行了较好地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