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31.
文章综合分析了前人的成果资料,在对博格达地区野外地质实地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博格达构造带的岩石学、地层学及沉积学的系统的研究,认为博格达山经历了早石炭世初始裂谷、晚石炭世成熟裂谷、早二叠世造山、早二叠世晚期后造山演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2.
低熟气及我国典型低熟气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经典的油气形成理论而言,在有机质的低演化阶段,即令已进入石油的成烃门限,但仍然达不到工业性天然气形成和积聚所需的温度,也就是说,低演化阶段是不会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天然气藏的.20世纪80年代基于生产实际的进展,提出了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和早期热成因气的观点,把工业性天然气的形成聚集的下限延伸到了Ro=0.3%~0.4%,基于腐殖质天然气形成碳同位素分馏的二阶模式将其上限定在了Ro=0.8%~1.0%.根据目前低熟气田的和我国主要煤型气田的实际地质情况将低熟气的上限值定在Ro=0.8%是基本可行的,恰当的.乌连戈依等超大型气田应属低熟气田,它们占全球探明天然气储量的20%以上,充分说明了这种资源类型的重要意义.我国的吐哈盆地天然气探明资源已近1000×10^8m^3,该区主要源岩为侏罗系西山窑组,为一套煤系地层,相应热演化标尺主体Ro≈0.4%~0.8%,甲烷碳同位素主峰群δ^13C1为-44‰-39‰(相应Ro=0.6%-0.8%),乙烷的主峰群分布在-29‰- -26%之间,应当属于煤型的低熟气,天然气轻烃热演化指数也都落在低演化区,而且轻烃的母质类型也显示为煤型,即地质背景,碳同位素和轻烃指数都有力的证明吐哈盆地探明的天然气为低熟气,按我国300×10^8m^3为大型气田的界定,吐哈盆地低熟气已具有3个大气田的规模,它的存在对我国低熟气的研究和勘探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底部硅质岩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是重要的海相烃源岩之一.对该岩系中11个主要组成岩石-硅质岩进行稀有气体同位素分析,柯坪地区硅质岩的R/Ra比值为0.032~0.319,40Ar/36Ar为338~430;库鲁克塔格硅质岩的R/Ra比值为0.44~10.21,40Ar/36Ar为360~765.从西部到东部,硅质岩中的R/Ra与40Ar/36Ar比值同步增长,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从壳源区向幔源区演化.硅质岩中的过剩氩40ArE与R/Ra比值正相关,说明硅质岩中过剩氩与幔源氦的来源一致.西部和东部硅质岩的R/Ra比值对比显示,东部硅质岩形成于幔源流体驱动的海底热水流体活动系统,该区壳幔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作用强烈,而西部硅质岩则是海底热水流体羽漂移到该处沉淀而成的,远离海底热水流体活动中心.另外,从硅质岩的稀有气体同位素异常可推知,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形成的海洋缺氧事件可能与海底大规模的火山作用及其伴生的海底热水流体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天山造山带南北分别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相接,经历古生代时期超级大陆裂解、南北天山洋裂开、洋盆持续扩张、洋壳俯冲消减、陆陆碰撞缝合过程及中新生代陆内再造山构造调整,是现今世界上较为活跃的陆内造山带,成为国内外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带.在综合分析地质学、地球物理(地震剖面、重力异常、地震层析)、地球化学、岩石学及天文学...  相似文献   
35.
在对东疆地区(包括吐哈盆地和三塘湖盆地)原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对原油芳烃馏分进行全面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通过深入剖析原油芳烃系列组成,明确东疆地区原油类型划分,根据烷基奈、"三芴"系列及卡达烯、惹烯等化合物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原油母源沉积水体盐度低、还原性弱,成油母质中包含丰...  相似文献   
36.
在油气盆地分析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地质图件,其中一部份位于等值线之上的地质变量值自然可以直接读取,但是油田勘探工作往往需要获得等值线之外区域范围的数值,这时依靠传统的人眼判识,不仅存在较大的随机误差,而且巨大繁杂的工作量极大地影响了勘探工作的高效性,因此这里将介绍探索利用Mapgis与Surfer软件结合提取等值线图所需范围内(包括处于等值线上的及等值线之外区域)的数据。  相似文献   
37.
构造演化研究目前正在由二维向三维过渡。三维构造演化研究作为本领域的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在适用性、精确度、可视性及应用等方面都有着巨大优势。本文阐述了三维构造演化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从三维构造建模和三维构造恢复两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重点介绍。三维构造演化研究将几何学与地质力学结合起来,使地质模型非常接近真实的地质体,构造恢复的准确性也大大提高。该方法在油气勘探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三维构造演化的研究难以在大范围区域内展开、对多条不同倾向断层的恢复会导致模型发生位移以及消除复杂断层的断距时会使断块发生水平旋转。  相似文献   
38.
西北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大地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北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是在二叠纪末期大陆地壳拼合基础上,中新生代受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碰撞远距离效应影响,大陆板内发生的一种构造现象。具有以下特点:1)基底性质及结构不同决定盆地范围大小与沉降幅度。2)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断拗结合与断拗转化特点明显。3)盆内背科构造具有扭动形迹。4)断裂具有正逆转化活动。5)推覆构造与油气形成有一定关系。6)构造旋回晚期往往是生油建造与含煤建造环境,为油气多源、多阶段、多类型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9.
大量研究表明大约 1.0~0.8GaBP时期,全球形成统一的Rodinia超大陆,当时华北地块处于中低纬度地区,与劳伦及西伯利亚地块相连。燕山地区的中上元古界是以大套碳酸盐建造为主的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盖层沉积。元古代地球大气-海洋系统发生了 O2增多、CO2减少的古全球变化,1.85GaBP开始由还原性转变为氧化性,随着条带状硅铁沉积在全球的终止,出现广泛的红土堆积。甾烷、藿烷及类异戊二烯等生物标志物在前寒武纪沉积中的大量检出,表明早在古元古代地球上就可能已经有真核生物、真菌及光合细菌存在。近年来燕山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发现大量地球早期生物化石,包括真核藻类、多细胞藻类、颗石藻、藻叠层石及后生动物遗迹等,对探讨各种生命形式的起源与演化、恢复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测试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有机碳测试中仅对残余固相进行测试而忽略了酸解液,而前人研究证实酸解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为了准确定量碳酸盐岩样品的总有机碳(TOC),提出蒙脱石增稠元素分析的新方法。本次研究以配比标样(CaCO3+SiO2+有机质标样)作为研究对象,对配比标样进行传统有机碳测试以及酸解后利用蒙脱石增稠进行元素分析的新方法测试。结果显示加入有机质标样为小分子有机酸(盐)的配比标样的传统有机碳测试的相对误差为98.5%~99.6%,加入大分子有机质的配比标样传统有机碳测试的相对误差较小,为11.9%~48.1%。而酸解后蒙脱石增稠进行元素分析测试的方法中,总有机碳(TOC)的相对误差为0.76%~19.46%。不同有机碳浓度的配比标样的元素分析法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随着有机碳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新有机碳测试方法中,由于除去无机碳后将残渣与酸解液混合均匀并增稠,避免了有机碳的流失,更能客观反映样品总有机碳(TO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