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3篇
地球物理   99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胶东半岛及附近地区2010年以来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Brune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反演了本区134次2.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结果表明胶东半岛地区中小地震的地震矩在9.76×1011~5.9×1014N·M之间;应力降范围在0.017~25MPa之间,均值是0.97MPa;视应力范围在0.06~10.2MPa,平均应力水平在0.396MPa.地震矩、应力降和视应力都与震级呈正相关关系,拐角频率与震级的关系不是很明显;地震矩和拐角频率成负相关关系.根据本区震源参数和震级的定量统计关系,去除震级影响,通过应力降和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得到目前正处于应力的释放时期.  相似文献   
32.
In this paper, we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test for the seismic activities in the South Japan and the Ludong-Huanghai block (a secondary tectonic unit in the North China) and approa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ergy release processes of these two areas by using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for the time series of random variab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activities in these two areas are correlative and synchronous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ir release series of cumulative strain energy are contemporaneously cor-relative. Both energy series are first-order difference stationary processes and there is secular and steady co-integration between them. We make a positive analysis on the first-order difference energy series through Granger causality test based on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VEC) model and find there is unilateral Granger causality and prominent co-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energy releas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33.
研究山东内陆地区2008年以来1级以上小震的月相调制效应,并结合地震b值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02-18长清M4.1地震前该区存在低b值、高调制比异常,计算综合节面解P轴方位偏转发现,其与小震b值的低值变化时段非常一致。研究区6次4 级以上地震前,有4次出现异常,调制比≥0.33;而2011年和2016年2次范县地震前未出现异常,可能与范县小震集中区受采油作用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4.
对1975年以来山东东部及近海地区16次ML≥4.7级地震前的地震学参数群体异常进行了研究.回顾性检验表明,地震活动性单项参数中,反映地震强度、频度及与强度、频度有关的地震参数异常在本区的中强地震预测中较为有效.参数的时程曲线中Et、QP和η值一般表现为低值或由高值转为下降异常形态,其余参量多数显示为高值异常.在20余...  相似文献   
35.
使用小震震源机制解研究山东地区背景应力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山东地区1970—2012年5月387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数据,使用Gephart和Forsyth的FMSI方法计算了该区的平均构造应力方向;使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反演方法,结合共轭梯度法求解了应力张量的阻尼最小二乘最优化问题,并根据Lund和Townend推导给出的由构造应力张量计算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公式,反演计算了山东地区构造应力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了该区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及其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使用ISOLA波形反演方法,对2010年1月15日濮阳4.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为:节面A:走向63°,倾角89°滑动角134°;节面B:走向153°,倾角44°,滑动角1°;标量地震矩1.0×10^15N·m,震源深度5km。研究发现,由于使用相对简化的速度模型,波形拟合程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而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37.
台风引起的重力扰动现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梅  季爱东  郑建常 《地震学报》2009,31(6):641-649
山东省泰安台LaCoste-PET型重力仪安装以来,出现了几次固体潮“脉动加粗”的情况.用高通滤波进行信息分离后发现,“脉动加粗”与2008年登陆我国最强的3次台风发生时间有很好的对应.烟台SSQ-2型倾斜仪表现出与重力仪同步“脉动加粗”的特征,泰安台JCZ-1型地震仪在台风发生期间也观测到了“纺锤形”振幅加大的情况,台风信号卓越周期为3—7s.分析结果表明,重力仪及倾斜仪的这些异常变化均是台风引起的扰动,“扰动”信号的频率、幅度在重力仪的监测能力内.“扰动”的出现与台风发展强度、移动速度及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38.
本文引入截止频率f_(max)提出基于Brune模型的高频截止(High-Cut)模型,采用两步反演的方法来拟合求解震源谱的特征参数,并给出其误差范围;实际应用显示该模型的理论谱对观测谱有很好的拟合,可明显改善拐角频率识别的准确度.将该方法应用于2013—2015年的乳山震群,计算了乳山震群25次M_L≥3.0事件的震源参数(地震矩、破裂半径、应力降等),进一步对乳山震群的震源破裂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拐角频率、应力降与震源尺度大小明显相关;高频衰减系数γ与震源破裂区的复杂程度以及破裂性质有关,当观测记录中混杂有其他事件的波形或微破裂时,高频衰减系数大于2,并且不确定性增大;截止频率f_(max)与地震大小存在一定相关性;使用Beresnev(2001)给出的震源半径计算公式,得到的乳山震群的结果显示与华北地区的经验关系较为一致;乳山震群的应力降明显偏小(最大不超过0.15 MPa),一方面反映了震中区域的构造应力水平,另一方面可能还意味着此次震群是一个相对非耗散型的脆性破裂过程,属于低摩擦应力的断层作用.  相似文献   
39.
利用重复地震研究山东乳山地区地壳介质波速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鹏  郑建常  谭毅培 《地震学报》2016,38(5):728-738
利用2013年10月—2015年6月山东乳山震群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距离乳山震群最近的3个台站所记录的地震波形互相关系数c≥0.9的地震即为重复地震的原则,识别了乳山震群的重复地震.利用波形互相关时延法,计算分析了文登台和招远台这两个固定台站的走时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乳山震群的地震相似性很好,且震中位置较为集中,重复地震的时间跨度较大,有利于提高观测结果的时间分辨率;乳山震群中3次MS>4.0地震前均出现了短期的走时差低值异常现象,反映了乳山震群震源区在中强震前会出现短期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过程,可以为该区域的中强震预测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0.
郑建常 《中国地震》2014,30(1):1-12
利用断层带特有震相通过观测模拟可以得到断层带介质的性质。本文回顾了地震学领域中断层带震相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断层带首波、断层带围陷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国际上有关断层带震相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基于地震波形研究断层性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