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31.
溶藻弧菌致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陈强  鄢庆枇  马甡 《海洋科学》2006,30(8):83-89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属于弧菌科(Vibrionaceae),弧菌属(Vibrio),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芽孢、荚膜,单独存在或尾端相连成“C”或“S”形,为嗜盐嗜温性、兼性厌氧海生弧菌,适宜温度为17~35℃[1]。溶藻弧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水及河口处[2],并且数量居海水类弧菌之首[  相似文献   
32.
采用改良微孔板法建立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TS-628菌株生物被膜体外模型,并进一步研究环境因子对哈维氏弧菌体外形成生物被膜的影响。结果发现,哈维氏弧菌TS-628菌株可以在聚苯乙烯板中形成生物被膜,并且该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受起始菌液浓度、温度、pH等理化因子的显著影响。温度为30℃、NaCl质量分数为3%—6%、pH为7、孵育时间为36h是哈维氏弧菌形成生物被膜的最佳条件。此外哈维氏弧菌在分别经表皮黏液、鳃黏液、肠道黏液、肝脏提取液、脾脏提取液、肌肉提取液包被的基质上成膜效果显著,其中在经肝脏提取液包被的基质上形成的生物被膜量显著高于在其他生物基质上形成的生物被膜量(p<0.01)。  相似文献   
33.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水产养殖中致病性较强的一种条件致病菌,为更灵敏、高效地对其进行检测,研发出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竞争置换作用的检测方法。首先设计并制备出磁珠-核酸适配体-荧光报告探针的检测复合物(MAP检测复合物),然后利用溶藻弧菌与其核酸适配体有较好的亲和特异性,在对样品进行检测时,样品中的溶藻弧菌就会竞争MAP检测复合物中的核酸适配体,从而置换出与该核酸适配体结合的荧光报告探针,再通过检测置换出的报告探针的荧光强度来表征溶藻弧菌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溶藻弧菌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溶藻弧菌的检测限可达到1CFU/mL,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水产养殖中的常见致病微生物没有交叉反应,并在1~20、20~100和100~1000 CFU/mL范围内都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另外还对MAP检测复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较为理想的制备条件为:100nmol/L核酸适配体与100nmol/L荧光报告探针按体积比1︰1混合结合30 min,制备出50 nmol/L的核酸适配体-荧光报告探针复合物,然后该复合物再与25μg/mL的磁珠按体积比1︰1混合结合60 min,制备出相应的MAP检测复合物。利用核酸适配体的竞争置换作用检测溶藻弧菌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展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Bacterin was prepared by formalin-inactivating the virulent strain of Vibrio hollisae isolated from diseased Seriola dumerili (amberjack) suffering from vibriosis. Healthy S. dumerili were vaccinated by respective procedures of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mersion, and orally administration. Results of the three different vaccinations were compared. Blood was drawn from the vaccinated fish every 7 days, and the antibody titers and lysozyme activities of the sera were determined. The antibody titer of injected fish was 1:40 at 7 d, and reached its peak of 1:320 at 28 d, while the fish vaccinated by immersion and orally administration exhibited weak antibody responses, the antibody titres of <1:10, 1:20, 1:160 were observed at 7 d, 14 d, 35 d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vaccinated fish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ysozyme activities (P<0.05). Upon challenge with virulent strain, the 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 (RPS) of injected, immersed and oral administrated fish were 75%, 45%, and 40% respectively, and the injected fish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RPS than immersed and oral administrated fish.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vaccination of S. dumerili by the injection would be the best strategy to prevent the vibriosis in S. dumerili farm.  相似文献   
35.
通过药物体外抑菌效果及其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抗病力影响的研究,筛选出有效治疗斜带石斑鱼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病的复方中药与中西药联用配方。在不同复方中药实验组投喂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连、黄芪与黄柏,设定三联复方中药实验组Ⅰ、Ⅱ、Ⅲ(黄连、黄芪、黄柏质量比分别为0.9∶〖KG-*2〗1.3∶〖KG-*2〗0.9、1.2∶〖KG-*2〗0.9∶〖KG-*2〗1.0、1.0∶〖KG-*2〗1.0∶〖KG-*2〗1.0);复方中药与抗生素联用组中, 将不同质量比的中药黄连、黄芪、黄柏与抗生素恩诺沙星添加入饲料,分别设定为中西药联用实验组Ⅳ、V、VI。各三联中药与中西药联用实验组均添加占饲料2.2%质量分数的药物。研究结果为:三联复方中药浓度为60 mg/mL,黄连、黄芪、黄柏质量比为1.2∶〖KG-*2〗0.9∶〖KG-*2〗1.0时,抑制变形假单胞菌的效果最好,为复方中药组中最佳配方。养殖实验进行至40 d时,鱼死亡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对照组Ⅱ>对照组Ⅳ>对照组Ⅲ>实验组Ⅰ>实验组Ⅲ>实验组Ⅱ>实验组V>实验组VI >实验组Ⅳ>对照组Ⅰ。实验组Ⅱ(饲料中添加质量比为1.2∶〖KG-*2〗0.9∶〖KG-*2〗1.0的黄连∶〖KG-*2〗黄芪∶〖KG-*2〗黄柏)为药效最好的复方中药配方,实验组Ⅳ(黄连∶〖KG-*2〗黄芪∶〖KG-*2〗黄柏∶〖KG-*2〗恩诺沙星比为 0.9∶〖KG-*2〗1.3∶〖KG-*2〗0.9∶〖KG-*2〗1.3)为治疗鱼病效果最好的中西药联用配方。中西药联用相比复方中药治疗斜带石斑鱼变形假单胞菌病效果好,对于患变形假单胞菌病的斜带石斑鱼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6.
于2013年4月从宁德患内脏白点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分离得到两株优势菌NZBD9和NZBD11, 这两株菌在16—19°C条件下回归感染能引起大黄鱼内脏白点病, 而在7—10°C和24—27°C条件下同样的人工感染不能致病, 从而证实这两株菌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病原菌。经16S rDNA基因的测序和时间飞行质谱微生物鉴定仪分析, NZBD9 和NZBD11同为变形假单胞菌。药敏性实验结果显示NZBD9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和四环素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病鱼的肝脏、脾脏、头肾等组织中均出现明显病症, 如变性和坏死。  相似文献   
37.
东山九孔鲍细菌性疾病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朝霞  王军  张蕉南  苏永全  黄英  鄢庆枇 《台湾海峡》2001,20(2):193-199,T001
本文分离纯化了1999年春东山县患病九孔鲍的2株主要病原菌,进行了回归感染、药敏试验、病变组织的超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此次暴发性流行鲍病的致病菌主要是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在所进行的48种药物的药敏试验中,2株菌仅对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8种药物共同敏感,药物联合抗菌试验还表明复方新诺明与磺胺甲基异恶唑等有协同作用,氯霉素与复方新诺明等有加成作用。  相似文献   
38.
大黄鱼溶藻弧菌LPS的间接ELISA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酚 水法从20dm3溶藻弧菌培养液中分离得到脂多糖(LPS)97.6mg,以0.5mg cm3的LPS溶液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免疫实验兔,经过3次加强注射后从颈动脉放血制备抗血清.该抗血清的效价为1∶2560,对副溶血弧菌等10株细菌的交叉反应效价都较低.用免疫吸附过滤法去除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成分.用吸附后的抗血清进行溶藻弧菌间接ELISA检测,其检测限为97×104个 cm3.以ELISA进行大黄鱼体内溶藻弧菌检测.结果表明:用LPS抗血清可以较为灵敏地检测大黄鱼体内的溶藻弧菌,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大黄鱼的溶藻弧菌病,也可以检测无病症带菌大黄鱼.  相似文献   
39.
网箱养殖青石斑鱼河流弧菌病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 ,病害问题日益严重 ,严重地制约着石斑鱼养殖业健康发展。刘秀珍等1994年报道创伤弧菌是石斑鱼的病害弧菌病的病原。本文作者对1999年夏季厦门市同安区琼头村网箱养殖石斑鱼的严重病害进行了研究 ,试图能为养殖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用鱼患病石斑鱼取自同安区琼头村养殖网箱 (体重97~245g) ;健康石斑鱼购自厦门火烧屿养殖网箱 (体重81~114g) ,暂养备用。1.2病原菌的分离将病鱼体表清洗消毒后 ,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肝脏、…  相似文献   
40.
病原性副溶血弧菌在天然海水中的饥饿耐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副溶血弧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天然海水洗脱,调整菌浓度至107个/cm3左右后置于27℃恒温培养箱进行饥饿试验.结果表明:饥饿初期细菌总数、可培养菌数和活菌数都有较大幅度上升;饥饿中、后期,总菌数与活菌数缓慢下降,而可培养菌数下降速度较快.饥饿前副溶血弧菌呈短杆状,染色均匀;饥饿后许多细胞中央出现染色较浅的区域,细胞形态变为椭圆形.副溶血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的黏附量随着饥饿时间延长而急剧下降,饥饿7 d后的黏附量接近于空白.用SDS-PAGE分析不同饥饿时期菌体蛋白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饥饿30 d后菌体蛋白条带比饥饿前的蛋白质条带少;饥饿60 d后菌体蛋白质条带比饥饿30 d时的多,但比饥饿前少.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副溶血弧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