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06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动态部分熔融作用及其地球物理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着重阐述了上地幔动态部分熔融动力学的几个基本问题:(1)初始熔融物的产生;(2)渗透和萃取;(3)运移和聚集;(4)研究方法、内容及其地球物理意义。笔者强调指出,在初始熔融阶段,两面角是控制上地幔熔融物的几何分布、渗透性和连通性能的关键参数,少量熔融物(2%~5%)不仅会使软流圈中地震波速下降、导电率增加,而且还引起上地幔非弹性衰减现象。  相似文献   
102.
辉绿岩是下地壳重要组成岩石之一.加强辉绿岩的变形特征和脆—韧性转化的实验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大陆(伸长构造)和洋脊形成、对流以及较深层次地震分布模式有着重要意义.Kronenbevg 等(1980)  相似文献   
103.
作者首次采用中国河北大麻坪橄榄石单晶体做原始变形材料,在温度1200—1500℃,应力16—175 MPa,氧分压10~(-4)—10~(-10)atm 条件下,对上地幔流变学的有关三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1)化学环境(氧分压和斜方辉石缓冲剂)对橄榄石流变性质的制约作用;(2)详细测定橄榄石单晶体流变参数和建立流变本构方程;(3)对橄榄石单晶体[110]c 方向的三个蠕变机制进行研究,这些新的高温实验成果第一次为研究中国东部岩石圈动力学提供了有意义的定量资料.  相似文献   
104.
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在成分、厚度和力学强度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因此,现有板块构造不完全适合于大陆构造。大陆地壳和上地幔流变学的综合研究是认识大陆构造最佳途径之一。流变学研究是大陆造山带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大陆岩石圈对构造作用、重力不稳定性和热结构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石流变强度。岩石圈流变性质是岩石圈分层、构造复杂性和塑性流动的主导控制因素。超高压榴辉岩在地幔对流、壳-幔物质循环和俯冲带动力学起着重要作用。榴辉岩的流变性质和变形机制对于阐明大陆造山带和大陆深俯冲的动力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岩石流变学研究在地球动力学中地位和重要性;(2)回顾池际尚先生对岩石流变学实验的贡献;(3)近几年来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研究成果;(4)国外岩石流变学实验研究发展态势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5.
云开造山带强过铝深熔花岗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云开造山带条带—眼球状(环斑)深熔花岗岩(含紫苏花岗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花岗岩的A/ CNK>1.1,CaO/Na2O=0.62-1.61(平均0.94,大于0.3),Al2O3/TiO=16.6-60.6(平均23.68),高场强元素Ta、Nb、Zr 亏损,具大陆边缘俯冲-碰撞造山带后碰撞构造环境强过铝(SP)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紫苏花岗岩和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Al2O3/TiO(平均17.82)明显低于条带-眼球状(环斑)黑云二长花岗岩Al2O3/TiO(平均29.55),显示其形成温度更高,并具A型花岗岩的演化特征.而且从高钾钙碱性条带-眼球状(环斑)黑云二长花岗岩到钙碱性紫苏花岗岩、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由(465±10)Ma、(467±10)Ma变为(435±11)Ma、(413±8)Ma,表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加里东期发生了洋—陆俯冲—碰撞造山和后碰撞的伸展—拆沉—底侵岩浆岩作用,并且后期又经历了海西—印支期挤压抬升和伸展揭顶作用的改造,这也为华南存在加里东期扬子板块向华夏板块的洋-陆俯冲-碰撞造山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06.
孔华  金振民  马芳  欧新功 《地球学报》2000,21(3):287-293
辉长岩包体的主要造岩矿物斜长石、单斜辉石的组构测定结果表明 :条带状辉长岩的斜长石组构为结晶b轴的优选定向 ,推测其成因是在重力作用占主导并伴有低应力的情况下形成的。宏观呈块状的辉长岩 ,在微观组构上仍有定向线理存在。经由组构、岩石密度、矿物组成计算得到的理论波速各向异性与实测波速得到的一致 ,从而表明地震波的各向异性对矿物组构的强烈依赖性。推测道县辉长岩包体的波速各向异性反映了下地壳地震波的一般特征。其组构特征反映了该区中、新生代下地壳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07.
吉林辉南位于华北克拉通(NCC)东北部边缘,新生代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新鲜幔源包体.包体类型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由包体矿物化学成分计算的平衡温度为:982~1085℃.氧化缀饰方法揭示了样品中橄榄石的显微特征,表明包体存在形态各异的位错样式:位错壁、亚颗粒、位错环、位错网等,指示样品可能经历了以位错蠕变为主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08.
地球材料物理性质和大陆深部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振民 《地学前缘》1995,2(2):147-158
本文着重讨论:(1)当前大陆深部构造研究面临的困惑和挑战;(2)地球材料物理性质研究在深部构造中的意义;(3)对我国开展这个领域研究的希望和建议。文章强调地球材料物理性质不仅是深部构造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地球物理成果合理解释的重要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09.
橄榄石位错构造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图象(BEI)对玄武岩及金伯利岩所含幔源包体中橄榄石的缀饰位错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位错类型和颗粒边界图象清晰,又便于观察。这种观察位错的方法其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约高一个数量级。背散射电子图象位错方法特别适用于研究天然的和实验变形橄榄石的高位错密度和密集型边界,对于确定显微构造的定量参数也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10.
上地幔岩石变形组构特征和地震波速各向异性关系的研究,是当代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着重阐述七十年代以来,国外有关上地幔中地震波各向异性产生的原因;高温高压条件下上地幔岩石的Vp、Vs测定的新成果及其地球物理应用意义;岩石变形机制,变形组构特征和地震波速各向异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指出,在我国重视和加速该前沿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