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勇 《地下水》2018,(6):62-62,108
选取广饶县境内有代表性的6眼人工监测井,对其2013-2017年地下水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收集整理区域内降水、蒸发资料,统计农田灌溉用水信息,分析区域内地下水位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得出区域内地下水位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年内水位变化呈明显季节性。并提出防治地下水位下降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光纤监测技术具有分布式、精度高等特点,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受限于监测成本较高与监测环境复杂,目前地面沉降光纤监测多通过人工采集数据,限制了在特殊环境变化情况下地面沉降的实时信息获取。文章在地面沉降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建立了基于弱光栅技术的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利用弱反射光栅、时分复用、物联网和数据库等技术,通过4G无线通信手段实现了地面沉降在线自动化监测和远程数据实时采集,并通过客户端系统软件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将其应用到衡水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结果表明:钻孔内土层压缩变形主要发生在以黏性土为主的隔水层(Ad2、Ad3、Ad4);受季节性地下水开采的影响,钻孔100~400 m深度范围内砂土含水层存在波动变化,在监测期内,冬季略回弹,随后春季地下水开采量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土层呈现压缩趋势。监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使得整个地面沉降监测流程趋于自动化、规范化和低成本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李高  谭建民  王世梅  林旭  陈勇  王力  郭飞 《地学前缘》2021,28(6):283-294
降雨量和位移是当前降雨型滑坡监测预警最常用的指标。然而,降雨量和位移监测结果只能反映降雨作用下滑坡的变形情况,不能揭示滑坡内在物理力学性状对降雨的响应。因此,除降雨量和位移监测之外,建立包括体积含水率、基质吸力等反映滑坡动态演化过程的关键指标监测体系必将成为今后更真实地把握滑坡内在演化趋势、更准确地建立滑坡综合预警判据的最有效手段。笔者对赣南地区典型降雨型滑坡进行了多指标监测及综合预警示范研究。结果表明:(1)在降雨条件下滑坡土体内部体积含水率、基质吸力和温度等多指标均产生有规律的动态响应;(2)随着降雨的持续,滑体体积含水率与基质吸力的变化均具有显著的滞后现象;(3)体积含水率和基质吸力变化速率与滑体位移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4)滑体温度分布变化规律受大气温度和体积含水率的共同影响。以实测数据的滑坡稳定性分析为基准,在考虑实际降雨入渗深度与滑坡稳定性的关联度上,建立了包括日降雨量、体积含水率增加速率、基质吸力减小速率以及位移速度多元指标预警方法体系,提出了基于关键指标综合预警体系及确定方法,旨在为降雨滑坡准确预警提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2017年9月14—27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了6个架次飞机观测试验。利用飞行获取的气溶胶、云凝结核、云滴及常规气象探头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气象条件及气团后向轨迹分析,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深圳气溶胶数浓度及其谱的垂直分布特征,配合不同过饱和度条件下云凝结核浓度观测,分析了气溶胶活化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深圳低层气溶胶数浓度变化范围为500~9000 cm-3;边界层内气溶胶分布相对均匀,谱型随高度变化与气象条件相关。将6个架次气溶胶观测资料根据数浓度及谱型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为海洋型气溶胶,数浓度小,粒子尺度大,谱型呈双峰分布;类型Ⅲ为大陆型气溶胶,数浓度高,粒子尺度小,谱宽较宽且呈三峰分布;类型Ⅱ为海洋大陆影响型气溶胶,即受海洋和大陆共同影响,数浓度低于类型Ⅲ高于类型Ⅰ,谱型为双峰分布。拟合了包含海洋型及大陆型气溶胶的3个架次近地面云凝结核活化谱,计算了气溶胶在不同过饱和度条件下的活化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地震技术的油田裂缝监测及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1套以三分量MEMS检波器为核心硬件的微地震监测系统,并结合GPS系统对监测过程进行精确授时.同时编制数据化记录和处理软件,实现网络化自动监测功能;通过开发计算机判别标准和实时定位理论系统,对数据和微震源进行自动化处理和计算.利用该系统对东辛油田营11进行了6个月现场注水微震监测,对监测数据的处理表明营11注水区域裂缝发育方向基本上为NE90°-NE125°,与地应力裂缝模拟结果相符较好,两者结合给出了这个地区合理开发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工藻礁是进行藻场建设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海胆等食藻类生物的摄食,将会影响藻类的生长,从而影响人工藻场的建设效果.为解决人工藻场建设中海胆的食害问题,从礁体自身设计出发,实验设计了8种不同形状的藻礁,选用光棘球海胆和中间球海胆为实验对象,观察比较了不同形状藻礁对海胆攀爬的阻碍效果,实验发现:侧周面为锯齿形或侧周面缠挂多孔柔性材料的礁型可有效阻止海胆攀爬,起到防止海胆摄食礁顶藻类的目的.研究结果为人工藻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褚晓琳  唐议  陈勇 《海洋通报》2019,38(2):132-140
目前鲨鱼养护管理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鲨鱼养护管理国际行动计划》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文件从生态系统保护和贸易管控角度对鲨鱼问题做出规定。为了顺应国际社会加强鲨鱼养护管理的趋势,RFMOs出台了一系列决议和措施。对此,作为远洋渔业大国的我国应针对目前履行RFMOs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尽早做好各项准备,以彰显我国渔业大国的负责任态度,更好地维护我国远洋渔业合法权益。第一,对外加大宣传,树立我国远洋渔业的正面形象;第二,加强远洋渔业从业人员培训,强化远洋渔船监管;第三,加强国际渔业法律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在国际渔业管理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第四,转变我国渔业法规指导理念,确立以养护为主的渔业管理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链延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目前主要以育苗、养殖、捕捞、生产、加工的产业链形式存在,文章在分析经营性海洋牧场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于海产品产业链的延伸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在苗种培育产业的基础上延伸出"参与式观光业",在开展养殖业的同时兼并实施新产业"DIY养殖业",产品收获后进行"精深加工业"的同时开展"观光旅游业",销售行业采取线上线下与企业之间结合的"O2O+B2B"模式,面向客户方面鼓励新机构即"反馈机构"的建立与推广,拓展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新型休闲渔业。通过产业链延伸,旨在开拓海产品的市场空间,以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海洋牧场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地下管线关联信息孤立、管理分散无法进行数据挖掘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影响地下管线安全的各项外部因素数据,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地下管线安全信息挖掘的地下管网时空数据组织方法。本文按照该时空数据组织方法对区域范围内的多种管线相关数据进行改造与融合,并进行直观快速地分析,挖掘出了地下管线可能存在的隐患。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地下管线信息集成管理、挖掘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克拉通盆地,深部流体一直被认为是禁区。通过构造学、火成岩岩石学、矿物学、同位素以及热史分析等方法,首次系统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发生过强烈的深部流体活动,并分析了其形成机制和对奥陶系天然气形成的热演化作用。在中生代晚期,祁连构造域的挤压作用导致盆地西缘发生强烈逆冲推覆、断裂活动及三次大规模的深部流体上涌。这些流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主要沿J/T、O/C不整合面运移至盆地中部。流体携带了大量深部热能,使奥陶系上部古地温升高约50℃,并将其中的碳酸盐岩生烃速度提高了至少32倍。最终,深部流体一方面导致奥陶系生烃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天然气的散失,有助于其聚集成藏。深部流体使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奥陶系天然气成因复杂化,另外它对深入探索铀和其它金属矿床的形成及盆地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