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采用柴达木盆地达参1井自然伽玛(GR)曲线进行古气候反演,分析了GR曲线记录的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迁过程. 表明GR曲线忠实地记录了构造运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古里雅冰芯、格陵兰冰芯所记录的气候事件均能较好对应. 表明柴达木盆地同时包含了高原隆升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的信息,是反映古气候变化良好的信息载体之一, 是反映内陆干旱盆地环境与气候变化良好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22.
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和中国区域环境分异与演化的地质记录,对2.6 Ma BP前后季风系统的调整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2.6 Ma BP前后,亚洲季风明显增强,不仅冬季风明显增强,而且夏季风也明显增强;冬季风(东亚冬季风)在中国北方的盛行风向由偏西风转变为偏北风;冬季风(东亚冬季风)的影响范围明显扩大,由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逐步扩大到华中、华东与华南地区;由于受青藏高原的阻挡,热带西南季风对青藏高原北部及西北地区的直接影响大大减弱。这是青藏高原达到了一个重要的临界高度(可能是2000 m)所导致的亚洲季风系统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东天山成矿带金矿、铜矿产出众多,成矿年龄多集中在石炭—二叠纪,矿床的形成与区域碰撞造山构造演化背景高度吻合。该区典型铜、金矿成矿流体包裹体相对小且少,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_2包裹体较少,未见含子矿物包裹体。成矿流体主要具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特征。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具岩浆水与大气水混合来源特点。矿种不同成矿流体差异明显不同,同一矿种成因类型不同,流体特征也有显著差异。东天山地区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控制了矿床的产出,韧性剪切带精准定位了矿床产出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24.
北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成矿带,该成矿带矿种丰富,矿床类型多样,矿床规模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本文在系统总结北山成矿带区域地质背景、主要金属矿床类型以及代表性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北山地区近年来找矿勘查的新成果。在矿种和矿床类型方面,提出铜、铁、金、铅锌等是有潜力的矿种及岩浆型、斑岩型、喷流- 沉积型、陆相火山- 次火山热液型等为优势矿床类型;在成矿时代上,提出除华力西期外,还应加强印支期、燕山期等成矿时代矿床的找矿工作;在找矿思路上,提出将找大型以上规模矿床、找高经济效益矿床作为北山地区找矿工作的重中之重,就矿找矿、攻深找盲是北山地区重要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5.
化石沟铜矿是近年来甘肃西部发现并评价的最具影响的铜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海西晚期的英云闪长岩和英云闪长斑岩中,近南北向的弧形断裂控制含矿岩体和地层的展布。硅化、绢英岩化、黑云母化蚀变与成矿呈正相关关系,且具斑岩型矿床的蚀变分带特征。表部发育的次生氧化带、硅化、绢英岩化、黑云母化及弧形构造带与含矿岩体的组合是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激电异常及化探异常、重砂异常是矿床的间接找矿标志。目前各类找矿标志显示,化石沟矿区及外围具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勘查找矿,化石沟铜矿有望成为大型乃至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26.
应用高精度离子探针(SHRIMP)测年法结果,对新疆云雾岭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中锆石成因和形成时代进行深入研究.阴极发光图像结果表明: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中锆石具较好晶形,并显示出清晰的岩浆锆石韵律环带结构,具典型岩浆型锆石特点.SHRIMP年龄测定显示云雾岭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形成距今(201.8±3.8) Ma.  相似文献   
27.
决策树方法在遥感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晔  何政伟  龚兵 《地理空间信息》2012,(1):67-69,72,3
介绍了决策树分类器的结构和理论基础,并结合了遥感影像各波段的特征对地物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以重庆渝北区为例进行了分类实验。实验说明了实现分类的具体过程,结果表明其方法在依据感兴趣区训练样本进行影像分类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8.
以苏北盆地里下河地区获取的SG钻孔沉积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AMS14C年代、粒度、Rb 和Sr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苏北盆地湖沼沉积的粒度分布和Rb/Sr 比值能够很好地指示东亚季风区的气候变化。根据粒度和Rb/Sr 比值的变化,可将苏北盆地30~17 cal ka BP期间的气候变化划分为3个阶段。在30.3~25.9 cal ka BP期间,降雨量相对增多,气候相对湿润;25.9~18.3 cal ka BP期间,降雨量减少,气候相对干旱;18.3~17.1 cal ka BP期间,降雨量又明显增加,气候相对湿润,期间还可能存在变干突变。SG钻孔沉积岩心的环境代用指标与西峰黄土平均粒径、葫芦洞石笋氧同位素有着很好的可比性,并且SG钻孔沉积岩心的黏土含量趋势线与北半球30°N六月的太阳辐射强度曲线极为相似,这表明苏北盆地的气候受太阳辐射驱动下的东亚季风系统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9.
苏北盆地是我国西部内陆与东部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区,该地区的气候演变历史对揭示东亚季风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对苏北盆地XH1钻孔中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的彩度指标Ca*b*的研究表明,Ca*b*对降水的变化反应敏感,可以用来指示东亚夏季风强度和气候暖湿程度的变化。结合磁化率、有机碳和孢粉指标,揭示苏北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9个明显的气候冷暖干湿变化旋回,并且可以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黄土记录进行良好的对比,同时在某些阶段和长期演变趋势上又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总体上,从中更新世中期开始苏北盆地变得越来越冷干,气候冷暖波动幅度增大,最后4个冰期旋回尤为醒目。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相继试点了一批"智慧社区",并在试点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智慧社区系统"建设工作,但受建设成本、消费需求、技术规范、物联网设备种类的限制,使得各区域在"智慧社区"系统应用集成方面取得的进展不一致。如何保证各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如何使得RFID信息集成模式更加深入应用到智慧社区管理当中去,如何使RFID、GPS、RS、GIS、WCS更好的集成,以实现巡更管理及人员定位,这都是当前基于RFID的三维GIS智慧小区应用平台建设研发与探索的核心所在。基于此,本文从系统构架、应用实践效果等方面设计了三维GIS智慧小区应用平台,并重点阐述了系统的开放性与数据更新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