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研究三门湾海域温排水污染对水生动物发育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室内模拟三门湾核电站温排水的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游离余氯质量浓度耦合下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胚胎发育的影响.实验水温为29℃、32℃和35℃,游离余氯质量浓度为0.025、0.050、0.100、0.200、0.40...  相似文献   
22.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系统观测了黄铁矿片、板状晶体的微结构,发现在水热条件下生成的黄铁矿片、板状晶体具有正方形、矩形等多种形貌。其中,正方形较多,矩形次之,另可见到一些其他不规则形状。黄铁矿片、板状晶生长完好,未见缺陷。经测定多数四边形片状黄铁矿的两组边分别平行(010)和(100),其生长晶面为(001);个别四边形片状黄铁矿的两组边分别平行(010)和(101),其生长晶面为(101),矩形片状黄铁矿长轴生长方向为001。在水热条件下黄铁矿以多形貌出现,黄铁矿的片、板状晶体多数是沿(001)面生长的结果,(001)为黄铁矿片、板状晶体的主要二维生长面,并沿001方向扩展,构成了二维晶体。  相似文献   
23.
充分借鉴目前国内外工程地震和震害预测研究成果,结合福建实际震例,利用GIS技术、Web技术,设计开发区域范围震害预测及震灾快速评估系统,即福建城乡震灾快速评估系统.利用该系统平台对1992年以来发生在福建有较大影响的6次中强地震进行震灾快速评估,并将系统评估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调查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给出系统评估结果与...  相似文献   
24.
将福建省面积按0.05°(约5 km)网格离散化后得到4 361个网格点,在地震发生后根据全省台站的监测数据进行计算,每个网格点都能快速得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利用这些已经赋有地理信息和加速度的网格点对全省乡镇级单位的行政区进行烈度计算和赋值提出一种基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地震灾害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5.
研究不同生境下同一植物物种的功能性状差异是由其性状可塑性还是由其遗传变异所致,有利于对该种植物的生境适应性和遗传进化的深入了解。在河滩上和在潮滩上生长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都是黄河三角洲重要的芦苇种群。调查和比较了自然条件下在黄河三角洲河滩与潮滩上生长的芦苇的生境条件和功能性状;通过两年的同质园实验,比较了在黄河三角洲河滩上与潮滩上生长的芦苇的9个功能性状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野外自然条件下,潮滩土壤中的盐、全碳、全氮和全硫含量大于河滩土壤,在河滩上生长的芦苇的株高、叶片数和密度都大于在潮滩上生长的芦苇,而在潮滩上生长的芦苇的基径、叶片宽度和叶片中全碳、全氮、全硫含量则都大于在河滩上生长的芦苇;在同质园实验条件下,在河滩和潮滩上生长的芦苇的基径、株高、密度、叶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中的全硫含量总体上无显著差异,在河滩上生长的芦苇叶片中的全氮含量大于在潮滩上生长的芦苇,在潮滩上生长的芦苇叶片中的全碳含量大于在河滩上生长的芦苇。因此,目前在黄河三角洲河滩和潮滩上生长的芦苇多数功能性状的差异是对生境的可塑性而不是遗传变异导致的,不能将其看作两种生态型;芦苇功能性状的可塑性使得其可以适应黄河三角洲的不同生境。  相似文献   
26.
渤海及邻近地区各主要断块近期地震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及邻近地区是我国东部地震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震,现今小震活动也较活跃.因该区域主要处在郯庐断裂带和燕渤断裂带上,且这两大断裂带在渤海内交汇,故造成该区域地震活动频发.本文主要是分析了该地区近期地震活动的空间、时间和强度3个方面,总结了地震活动的空间、时间和强度的特征.为本地区地震灾害的防御,减灾等方面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基于WebGIS的区域震害快速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大规模城乡震害预测工作中,需要使用与传统预测方式不同的新模型及新方法,以便实现震害快速预测及结果共享。利用人口普查数据等基础数据库,根据人口数据及灾害损失的关系模型,基于WebGIS技术,采用三层体系网络架构(由后台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地图服务器)+Web服务器、客户端组成),利用VB+ArcObject服务器组件开发技术,通过动态链接库技术实现了在Ar-cIMS下的地图动态更新、动态预测及动态发布功能,实现了具有B/S结构的震害预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投入少、数据自动预测、定期更新且易于获取等优点,实现了地震震害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28.
利用福建省2012-2017年闪电定位资料和雷灾资料,采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福建省68个县市区域雷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闪电密度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闽中东部,各区域年平均密度值大部分在4次·km-2·a-1次以下,少部分地区高达8次·km-2·a-1次以上;闪电发生时间集中在6-8月;闪电强度区域分布均衡,强度值...  相似文献   
29.
福建省地震局FTP服务器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省局FTP服务器技术系统的构建和管理 ,以及如何在地震监测预报的业务处理工作中更有效地利用该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30.
基于居民地分布的震害快速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地震灾害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口不断地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使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增大的趋势(陈等,2001、1997)。地震发生后,快速地做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对地震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国内外地震专家做了深入的讨论,开展了大量的城市震害预测和震灾快速评估研究,建立了一系列基于城市大规模单体及群体调查的地震应急灾害损失评估模型。但是,基于城市的震害研究投入大,系统数据不易更新,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破坏性地震波及半径通常要达到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