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地域分异特征对区域研究与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骆高远 《山地学报》2002,20(6):765-768
区域研究与开发,是地理工作者服务于社会的立足点。而搞好区域研究与开发,是以掌握区域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和形成原因为前提的。本文从地域分异规律和自然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着手,提出掌握区域特征及其及布规律的方法,并总结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步骤,对搞好区域研究与开发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
七宝山金铜矿位于胶莱盆地西南缘的七宝山地区,在金铜矿外围新发现长老庄含矿隐爆角砾岩带一条, 物探解译工作初步查明了该隐爆角砾岩带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位于激电中梯高阻和低阻接触带上,深部呈低阻、中高激化异常。经钻探验证,在深部发现高品位的银铜铅矿体,矿石中粗粒方铅矿、黄铜矿结晶体肉眼可见,呈团块状富集,铜品位0.493%~5.125%,铅品位0.245%~6.606%,银品位55.2~547.1g/t。表明在金铜矿外围及深部仍具有寻找隐爆角砾岩型高品位银铜铅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23.
七宝山铜金矿位于五莲-胶南成矿带(Ⅳ)五莲七宝山铜、金、铅锌成矿远景区(Ⅴ)内,该区域是山东省金及多金属矿重点勘查区,20世纪70年代至2008年,相继发现了七宝山铜金矿、钓鱼台硫铁矿和七宝山多金属矿,成矿潜力巨大。2008年至今,该区域虽然开展了大量矿产勘查工作,但收获甚微,外围找矿效果不佳。通过对比研究山东七宝山铜金矿与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发现:2个矿床都处于受深大断裂控制的陆相火山盆地中,矿床类型为斑岩—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矿体受隐爆角砾岩筒(脉)控制,矿化垂直分带明显,成矿物质均来自于潜火山岩,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含少量大气降水;相对紫金山铜金矿,七宝山铜金矿剥蚀较浅,垂直分带更为复杂,深部缺少斑岩型铜钼矿床。结合紫金山矿集区的勘查实践,认为七宝山潜火山岩体深部和外围潜火山岩与青山群角砾熔岩的接触面是寻找斑岩型铜金矿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24.
松辽盆地嫩江组一、二段是形成于晚白垩世的湖相沉积,保留了丰富的陆地古气候信息。对松辽盆地LD6?7井嫩江组一、二段矿物学、地球化学分析及陆表古温度重建,其全岩矿物以黏土矿物含量最多(平均46.2%),石英含量次之(平均21.7%),斜长石和钾长石含量较低。多种风化指数显示嫩江组一、二段具有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作用。物源区、搬运和成岩过程对沉积物化学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降水量较大,2)有一定强度的物理剥蚀,3)分选和沉积再循环作用较弱,4)成岩作用较弱,5)原岩为酸性岩。基于τNa?MAT转换方程,得到松辽盆地LD6?7井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的陆表古温度为14.2 ℃,属于温带—亚热带气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证明利用元素地球化学手段重建古温度的方法在松辽盆地嫩江组一、二段具有可行性,可为今后“深时”陆地古气候定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我国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骆高远 《地理科学》2000,20(3):264-269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参阅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基本和特征的描述,分析几种有代表性的 机理,探讨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特别是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当前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美好的展望。  相似文献   
26.
受岩溶及采空区的影响,湖南某煤矿附近出现了几个塌陷坑,危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查明附近的岩溶分布范围,采用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进行探测。通过在调查区开展了6条线的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工作,发现已知塌陷坑在探测结果中为低阻异常,其探测结果与已知情况吻合。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城镇中的探测效果较好,能够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提供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27.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地球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两井四孔"之一的松科二井东孔(简称松科二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境内,于2018年5月26日正式完井。松科二井的科学目标涵盖古气候研究、资源能源探索、基础地质研究和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四个方面。自2014年正式开钻以来,松科二井科学钻探工程组织实施了钻井取芯、原位测井、岩芯元素化学分析以及井周边深部结构探测等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科研进展:获取长4134.81 m原位岩芯资料,完成了对白垩纪最完整最连续陆相地层厘米级高分辨率的精细刻画,初步建立起陆相地层标准剖面;发现了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与盆地型干热岩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首次重建了白垩纪陆相百万年至十万年尺度气候演化历史,并发现白垩纪气候波动重大事件;揭示了古大洋板块俯冲、聚合的深部证据,为松辽盆地成因再认识及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对探索地球奥秘、解决深部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向地球深部进军"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古DNA方法成功地重建了海洋沉积记录中古微生物群落变化,并借此反演了当地古环境-气候变化。然而,此种方法对于陆地湖泊沉积记录是否适用仍然有待研究。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Quantitative PCR)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技术手段,系统研究青海湖5.8米(时间跨度为~18500年)沉积柱dinoflagellate真核藻类多样性和丰度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青海湖Dinoflagellate藻18S rRNA基因序列主要与海洋型藻类Woloszynskia halophila和Scrippsiella hangoei相近(~98%序列相似性)。定量Q-PCR结果显示,每克沉积物含有dinoflagellate藻类18S rRNA基因丰度范围为2.27×103~8.55×106拷贝。另外,Dinoflagellate藻类18S rRNA基因丰度与总有机碳含量成显著正相关(r = 0.408,p = 0.0001)。对比分析揭示较高的藻类丰度对应高总有机碳含量和较低的可溶解性盐电导率;反之,较低的藻类丰度对应较高的可溶解性盐电导率和较低的总有机碳含量。在青海湖区,总有机碳指示着季风降雨变化并间接地指示着外源输入和湖泊营养状况变化,然而可溶性盐电导率则指示着湖泊盐度变化。综上所诉,青海湖沉积柱Dinoflagellate藻类丰度可能响应着历史时期湖泊营养状况和盐度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29.
真实地质体三维数值模型构建是进行岩体工程数值分析面临的难题,开展大型复杂地质体三维数值模型构建方法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3DMine数字化模型为基础,提出了3DMine-FLAC3D耦合建模方法和3DMine-Surfer-Rhino- ANSYS-FLAC3D多软件耦合建模方法,详细阐述了各建模方法具体步骤,深入分析了各建模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性,通过对比各建模方法的优势与短板,取长补短,改进了3DMine-FLAC3D耦合建模方法存在的缺陷,解决了复杂地质体三维数值模型构建难题。以广西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开采为背景,利用大型复杂地质体三维数值建模方法,构建了锌多金属矿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矿体上行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研究成果对准确构建大型复杂地质体三维数值模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0.
高远  于永堂  郑建国  梁谊 《岩土力学》2019,40(10):3833-3843
为探究压实黄土Q2在溶滤作用下可溶盐对强度的影响,开展了12种应力组合的溶滤试验,测定了不同溶滤时长的离子浓度、可溶盐量与极限正应力。试验结果表明,各离子浓度、可溶盐量及极限正应力均具阶段性减少的特点。应力组合中,溶滤应力水平s影响离子和可溶盐变化曲线的形式及滞后性, 影响溶盐曲线的平滑度,而最终溶盐残余量与s和 均呈正相关。为衡量不同 时的溶盐溶解差异,定义了平均差异性指标 ,其值与s呈正比。为评价溶滤进程,将各溶滤阶段溶盐相对变化量定义为溶盐比 ,其值小于1%时判定溶滤进程结束。在强度方面,极限正应力 随相对可溶盐量 的减少而减小,s决定弱化初期的剧烈程度,不同围压时 值的差异性随s的增大而减弱。 的这3种弱化特性表明,溶滤变形及强度弱化是可溶盐和应力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建立了考虑可溶盐与应力组合影响的强度弱化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