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9篇
综合类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大陆上强震的潮汐应力位相与地震序列类型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地震序列,其主震的潮汐最大剪应力的位相具有明显的优势分布。可以认为潮汐最大剪应力的位相是地震时地壳应力积累速率的一个标志。不同类型的地震序列的潮汐最大剪应力的位相和潮汐流体静应力的位相具有确定的组合特征,它与岩石力学实验中不同加载方式的应力途径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及邻区构造应力场和震源错动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文献[3]提出的用计算机确定震源断层面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解的置信度。置信度由两个因子组成(C1,C2)。其中C1为初动符号的符合比,C2为解的不可变动空间与全部空间的比。使用长江三峡及邻区(北纬28^o-34^o,东经108^o-114^o)1974年以来的初动观测资料,确定Ms≥2.1的40次地震的断层面解、该区的区域应力场的分区应力场及平均错动性质。此外还给出黄背斜地区的应力场特征。结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球重力场和地面高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地面真实垂直位移为水准高和大地水准面高变化之和。本文从广义Stokes公式出发,推导了确定大地水准面高变化和垂线偏差变化的理论公式以及用重力和水准同时重复测量联合确定地面真实垂直位移的理论公式。用本文方法得到的结果与Heck(1984用解边值问题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相同,而与Biro(1983)的结果差一个常数项。本文还指出,广义Stokes公式和Vening·Meinesz公式可以加以推广,它们形式地可以当作一组算子,用于确定大地水准面高的变化和垂线偏差的变化。在用于不同目的时,公式中相应的物理量(有效重力变化和位基差)需分别赋予合适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南美州“A—B—C”(即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高精度重力测量剖面的资料处理提出一种大段差和小段差分离进行平差的方法。首先处理每个城市小段差的资料,通过对比单台仪器的小段差平差的残差,识别并剔除极少数的大误差观测,然后用全部仪器的资料进行平差以确定小段差的重力差。在此基础上,用小段差平差的结果把连续两个城市的大段差观测换算到对相应城市所选取的基本点上,用这种只保留连续两个相邻的大段差基本点的资料,对全部仪器的观测进行平差以确定大段差的重力差。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结果比大、小段差联合平差所得的结果有明显的改善。此外,对大段差测量时的飞机降落引起的飘移与大误差观测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位移矢量的矢量球函数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了位移矢量的矢量球函数表达及其有关的公式。使用这种表达对球形形变问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计算,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7.
在涉及表面垂直位移的地球物理正演和反演问题的研究中,表面真垂直位移等于表面视垂直位移和大地水准面高变化的和.本文从广义Bruns公式、广义stokes公式和广义Ve-ning-Meinesz公式出发,导出了用表面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确定大地水准面形变的公式.讨论了表面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对大地水准面高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表面荷载源、几种不同充填介质的膨胀源和位错源所引起的大地水准面高变化对视垂直位移影响的数值结果,分析了局部地球物理事件引起的大地水准面高变化的特点.最后给出了使用辽南地区的实际观测资料确定的局部大地水准面高变化以及对视垂直位移影响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断层的滑移区和闭锁区,我们采用闭锁区存在一个负位错和断层两侧的地块相对运动相叠加的模型来模拟断层运动图象,并使用多期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确定断层的闭锁区。本文采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区的两期大地测量资料和部分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反演确定了该地区四条主要活动断层的运动图象,从而判断大理,祥云一带为断层的闭锁区,并以此作为确定在震源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考虑地震位错引起的大地水准面形变的源参数反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锡铭  钟晓雄 《地震学报》1990,12(2):148-158
本文首先讨论了地震位错引起的参考系,即大地水准面形变问题.给出了位错引起的大地水准面高和垂线偏差的变化,以及大地水准面高随位错面倾角变化等数值结果.在进一步考虑大地水准面形变的条件下,给出用表面视位移和重力变化资料反演位错模型参数的处理方法,以及用于确定唐山地震源参数和大地水准面高的变化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大地测量资料进行地震位错模型参数反演时,考虑大地水准面形变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严格,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确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及邻区构造应力场和震源错动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文献[3]提出的用计算机确定震源断层面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解的置信度。置信度由两个因子组成(C_1,C_2)。其中C_1为初动符号的符合比,C_2为解的不可变动空间与全部空间的比。使用长江三峡及邻区(北纬28°-34°,东经108°-114°)1974年以来的初动观测资料,确定了Ms≥2.1的40次地震的断层面解、该区的区域应力场和分区应力场及平均错动性质。此外还给出了黄陵背斜地区的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黄陵背斜的地震构造活动具有整体性,构造过程发生在15~20km的深度,张应力轴的方向分布显示以背斜为中心的幅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