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1篇
  免费   939篇
  国内免费   1233篇
测绘学   438篇
大气科学   720篇
地球物理   1056篇
地质学   2567篇
海洋学   581篇
天文学   241篇
综合类   494篇
自然地理   63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0年   2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吉林夹皮沟金矿带黄铁矿热电性及热爆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夹皮沟金矿带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热电性和热爆裂特征分析,确定了主成矿世代及各世代矿化类型,预测了深部探矿的可能性。黄铁矿以电子型(N型)为主,极少有空穴型(P型),N型热电系数分布于-347.3~-6.2 μV·℃-1,P型热电系数介于17.4~193.5 μV·℃-1, 成矿温度集中于258.8~319.2 ℃, 剥蚀率为50.260%~50.485%。爆裂曲线反映中低温(<280 ℃)矿化没有高温(>290 ℃)矿化好。综合分析认为,夹皮沟金矿带矿化分早期高温世代(热电系数峰值为-120 μV·℃-1,成矿温度峰值为320 ℃)和晚期中低温世代(热电系数值峰值为-210 μV·℃-1,成矿温度峰值为270 ℃)。前者包括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在矿体走向与夹皮沟主断裂一致及相交的矿区中均有发育;后者属石英脉型,主要在矿体走向与夹皮沟主断裂相交的矿区发育,叠加于高温世代热液矿化之上。高温热液矿化世代是主成矿世代,但有叠加的部位矿化增强。  相似文献   
992.
The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δD) of leaf wax long-chain n-alkanes(C27, C29, and C31) from lacustrine sediment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reconstruct terrestrial paleoclimatic and paleohydrological change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addressed whether the aquatic-derived n-alkanes can affect the δD values of lake sedimentary long-chain n-alkanes, which are usually regarded as a recorder of the terrestrial hydrological signals. Here 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δD values of long-chain n-alkanes from modern aquatic plants, both near-shore and off-shore surface sediments, surrounding terrestrial plant litters, as well as river water and lake water in Lake Qinghai and its satellite lakes o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Our data showed that(i) δD values of long-chain n-alkanes from aquatic plants varied from-184‰ to-132‰ for n-C27, from-183‰ to-138‰ for n-C29, and from-189‰ to-130‰ for n-C31, respectivel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n-alkanes homologues;(ii) δD values of long-chain n-alkanes from aquatic plants were generally more positive than those from surrounding terrestrial plants, possibly because that they recorded the D-enrichment of lake water in this semi-arid region;(iii) δD values of long-chain n-alkanes from surface sedimen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n-alkanes homologues, due to the larger aquatic input of n-C27 to the sedimentary lipid pool than that of n-C31, and(iv) n-C27 δD values of near-shore aquatic plants and near-shore sediments are more negative than those from off-shore as a result of lower δD values of near-shore lake water.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 this region(i) the offset between sedimentary n-C27 and n-C31 δD values(ΔδDC27-C31) could potentially be used to evaluate if sedimentary long-chain n-alkanes are derived from a single source;(ii) while δD values of n-C27 may be influenced by lake water hydrological changes, sedimentary n-C31 is derived predominantly from terrestrial plants and thus its δD can serve as a relatively reliable indicator for terrestrial paleoclimatic and paleohydrological reconstructions.  相似文献   
993.
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用的新型相似材料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隧道突水、突泥过程中断层及围岩各物理场变化规律,根据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原理,通过大量多组别配比试验,研制出适用于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的新型断层及围岩相似材料。其中,断层相似材料以砂为粗骨料,滑石粉为细骨料,石膏、膨润土作为胶结剂,液态石蜡作为调节剂;围岩相似材料以砂为粗骨料,重晶石粉、滑石粉为细骨料,白水泥及乳胶作为胶结剂。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对比分析原岩及相似材料变形特征及强度破坏特性,重点对单轴抗压强度、渗透系数、重度、泊松比、弹性模量等重要变形及水理特性参量进行调控,系统研究不同配比对材料参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力学参数变化范围广、性能稳定、操作工艺简单,可用来模拟不同渗透系数的低、中等强度岩体材料。将该相似材料应用于吉莲高速公路永莲隧道断层突水、突泥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力学性能及水理特性均达到试验要求,能够有效地模拟突水、突泥的发展演变过程,真实反映断层灾变过程中各物理场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   
994.
苏凯  常智慧  崔金鹏  伍鹤皋 《岩土力学》2016,37(Z2):706-714
模型范围是影响数值分析计算精度与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深埋隧洞开挖数值模拟分析问题,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和复合失稳准则,对计算模型的纵向范围取值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深埋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纵向变形以及未开挖岩塞对围岩变形的约束作用,然后研究了近端边界和远端边界对监测断面位置处围岩变形的影响,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多组计算结果进行了位移误差分析,并给出了纵向模型范围的取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监测断面距掌子面大于10倍洞径时,未开挖岩塞的约束作用基本消失;远端边界以及近端边界与监测断面的最大位移误差值之间均基本满足幂函数关系,且远端边界对监测点位移误差的影响要大于近端边界;深埋隧洞开挖数值模拟中,纵向模型范围取7.5倍洞径即可满足一般数值分析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95.
996.
范志强  唐辉明  汪丁建  刘凯  温韬 《岩土力学》2016,37(Z2):665-672
传统剩余推力方法的基本假设仅适用于理想塑性材料或应变硬化材料,对具有应变软化特性的坡体其适用性受到限制。基于土体的应变软化性质,探讨了其剪应变和抗剪能力的对应关系。通过引入条块底部的应变协调方程,对滑坡条块推力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考虑应变软化特性的滑坡抗滑桩设计推力计算新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改进的方法计算得到的滑坡当前稳定性系数介于分别取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所获的结果之间;所得的抗滑桩设计推力值相较残余强度算得的值小,较峰值强度算得的值大,介于两者之间;能考虑土体应变软化特性的设计推力计算是依据滑坡当前状态进行,既能够起到及时遏制滑坡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又比较符合坡体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97.
在系统总结活动断裂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利用Landsat ETM、Google Earth及ASTER GDEM等影像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龙门山构造带南段主要活动断裂的空间展布及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构造带在向南延伸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断裂分散现象,整个断裂带逐渐展宽,主要包括5条断裂带且其中包含多条次级断裂,至最南端被北西向鲜水河左旋走滑断裂带阻挡。其中活动性较为明显的断裂自西向东主要有4条:泸定断裂、天全断裂、芦山断裂和大邑-名山断裂,前两者是北川-映秀断裂的南延分支,而后两者是安县-灌县断裂的南延部分。由于龙门山构造带南段的构造变形被分解至多条次级断裂上,导致单条断裂错断地表的活动迹象明显变弱,因此单条断裂的潜在发震频率和强度也将相应变小,但潜在震源区会更为分散。结合已有的地震地质资料认为,未来应注意泸定和雅安2个地区的地壳稳定性及未来强震危险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8.
南堡凹陷盆地内部构造特征复杂,砂体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为了明确砂体分布规律,首先对南部缓坡带构造-沉积背景进行研究和岩心相观察,识别了沙一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进而通过对南部缓坡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沉积学研究和地震地质解释,发现沙一段砂体同时受到顺源和逆源两种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类型控制。其中,顺源坡折带控制了断槽物源通道的走向,逆源坡折带改变了水流的流向,阻止了砂体的运移。据此,建立了南堡凹陷南部缓坡带沙一段同沉积断裂的控砂模式,得出沙一段砂体具有"沙垒田凸起供砂,断槽物源通道输砂,逆源坡折带阻砂和同沉积洼槽带聚砂"的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999.
土层的导热系数是影响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土样的密度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地源热泵换热器换热效率,本文基于柱热源理论,建立了挤密钻进条件下换热器的传热理论模型,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行了计算,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土层挤密条件下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土层挤密可有效降低钻孔周围的热阻,U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可提高17%~20%。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石油成藏及富集规律研究程度低的问题,从有效烃源岩、优质储层、油源断层及断裂密集带4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石油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构造高程,将向斜区进一步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并对不同构造单元油藏类型和石油分布特征进行剖析:向斜断裂深洼区以断层-岩性油藏为主;向斜过渡缓坡区以岩性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向斜过渡陡坡区发育少量岩性油藏。平面上,受断裂密集带发育位置的影响,石油主要呈条带状富集于向斜断裂深洼区和过渡缓坡区;垂向上,受储层发育位置的影响,石油集中分布于葡萄花油层Ⅱ砂组。以此为基础分析向斜区石油富集规律,得出石油富集的4个主控因素:①有效烃源岩厚度控制石油富集;②油源断层组成垂向优势输导通道;③分流河道岔道口是石油富集的有利部位;④断裂密集带控制石油富集。最终建立了向斜区4种成藏模式:①向斜断裂深洼区黑157井以南,嫩一段烃源岩供烃,超压倒灌,油源断层沟通,反向构造控藏;②向斜断裂深洼区黑157井以北,青一段烃源岩供烃,油选择性充注分流河道成藏及断裂密集带内断层组合形成的局部构造控藏;③向斜过渡缓坡区,构造-岩性和岩性圈闭控藏模式;④向斜过渡陡坡区岩性圈闭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