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的地基加固而进行的土层锚杆施工中,采取圆锥形冲击回转挤密钻头与气动潜孔锤结合,形成了冲击回转挤密成孔的钻进方法。通过在回填土、淤泥质亚粘土、亚粘土和粘土地层中采用该方法获得不同钻进速度的比较,对影响钻进速度的因素、圆锥形冲击回转挤密钻头在钻进过程中同钻头前方土层的相互作用及土层性质变化进行分析,指出圆锥形冲击回转挤密钻头的缺点及适用条件,并提出对该钻头结构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的地基加固而进行的土层锚杆施工中,采取圆锥形冲击回转挤密钻头与气动潜孔锤结合,形成了冲击回转挤密成孔的钻进方法。通过在回填土,淤泥质亚粘土,亚粘土和粘土地层中采用该方法获得不同钻进速度的比较,对影响钻进速度的因素,圆锥形冲击回转挤密钻头在钻进过程中同钻头前方土层的相互作用及土层性质变化进行分析,指出圆锥形冲击回转挤密钻头的缺点及适用条件,并提出对该钻头结构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3.
可控土层挤密非开挖管线铺设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保松  D.Stein 《探矿工程》2003,30(6):52-55
介绍了4种方向可控的土层挤密式非开挖管线铺设方法:可控冲击矛挤密工法、可控冲击矛水平钻进技术、先导式土层挤密施工技术和土层挤密式微型隧道施工技术。同时,还对各种施工方法的使用条件和应用情况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宿迁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的具体的岩土工程条件,设计选用干振碎石挤密桩处理建筑场地内液化土层并提高了场地内土的地基承载力。通过对检测结果分析表明,干振碎石挤密桩对降低宿迁市黄泛区易液化土层的液化指数并提高其承载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仿生冲击挤密钻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冲击挤密钻头的进尺速度和降低冲击损耗,基于仿生非光滑理论设计了仿生冲击挤密钻头,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揭示其破土受力特性,制备出仿生冲击挤密钻头并进行试验。以自然界生物蜣螂为仿生原型,在冲击挤密钻头表面有规律地布置凸包非光滑形态,并进行相关实验,结果表明:与同尺寸的常规冲击挤密钻头相比,仿生冲击挤密钻头的单次冲击进尺提高约45%,单位进尺所需冲击能量下降46.8%,可大幅缩短冲击挤密钻孔的钻孔周期、节约钻孔成本,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梁东  王刚  王华  李卫华 《探矿工程》2015,42(2):82-84
郑州豫翠园工程灰土挤密桩处理黄土湿陷施工中,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效果不好,施工后个别层位仍为轻微湿陷。通过对黄土湿陷机理、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原理以及该工程具体问题的分析,认为灰土桩成孔方法不对以及挤密冲击力不够是导致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将挤密桩成孔调整为冲击挤密成孔工艺,回填夯实灰土的冲击锤质量由100 kg增加到200 kg以增大冲击力,场地各土层的黄土湿陷现象全部消除,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灰土挤密桩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黎娟  赵均海  魏雪英 《岩土力学》2006,27(10):1786-1790
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对灰土挤密桩应力进行研究,分析了灰土挤密桩挤密成孔过程及土体处于弹塑性状态时孔周应力情况,得出了灰土挤密桩成孔过程的弹性解及孔壁屈服时的弹性极限荷载,并求出了孔壁均布内压与塑性挤密半径的关系式。该解考虑了中间主应力及拉压性能差异的影响,Mohr-Coulomb解是特例。其结果对于全面研究灰土挤密桩的综合作用效用,进一步节约材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灰土桩复合地基挤密影响区半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莹  赵均海  张常光  孙珊珊 《岩土力学》2013,34(4):1116-1120
灰土桩复合地基因桩体鼓胀变形使得桩间土体挤密,可以确定其挤密影响区范围,对评价地基加固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统一强度理论,结合桩土变形协调条件,推导出复合地基沉降量与挤密影响区半径的关系式,并讨论不同b值、不同桩径d、不同深度条件下挤密影响区半径的变化趋势及影响特性。研究表明,挤密影响区半径随着地基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灰土桩最佳挤密深度范围为桩顶至1/3桩长深度之间;挤密影响区半径在1.51d~1.68d(d为桩径)之间,增大d可以有效扩大挤密影响区半径;应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对岩土材料强度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通过高层学生公寓利用灰土挤密桩处理黄土地基,达到消除湿陷性,改善压缩性,提高地基强度的工程实例,探讨了挤密桩用作高层建筑地基的可行性,并对基础的沉降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土地区挤密桩桩周土体挤密模型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郅彬  韩晓雷  戚明军 《岩土力学》2006,27(7):1158-1160
研究分析了邓肯-张模型在挤密桩周土体应用中的不足。通过室内试验及对黄土地区挤土桩成孔对桩周土挤密原理的分析,认为桩周挤密黄土变形模量在破坏前符合邓肯-张模型,破坏后可用重塑土室内压缩试验的压缩模量与建议的转换系数? 确定,并进一步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式,提出了黄土成孔挤密模型并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此模型为以后对桩周土体的应力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进一步完善挤密桩设计理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 varying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inhomogeneous unsaturated soil on the intermittent operation of a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GHE) was simulated by a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simulation using a transient conductive heat transfer model. A three-phase soil model was used to introduce soil properties that vary with depth. The performance during the first few hour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n analytical infinite line source model that assumes steady-state borehole conditions, although relatively good agreement was obtained thereafter. Unsaturated soil conditions afforded a 40% lower mean heat exchange rate than saturated conditions. This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unsaturated conditions in th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GHEs.  相似文献   

12.
地埋管换热器钻孔长度计算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为规范地埋管换热器钻孔长度计算,从《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基本要求出发,以合肥市某土壤源热泵工程为例,进行了地埋管换热器钻孔长度计算和校核模拟计算。研究表明,热干扰对地埋管换热器钻孔长度有较大的影响,不考虑热干扰影响的钻孔长度计算结果偏小;由于热堆积的影响,地埋管换热器流体平均出口温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校核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埋管换热器钻孔计算长度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GSHP)作为最有发展潜力的热泵技术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窑下发壁迅速,但由于地源换热器施工安装成本高,技术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探讨了土壤源换热器施工技术和土壤源换热器的热平衡问题,力图提高土源换热器施工技术,降低地源热泵成本,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是深层地源热泵系统常用的换热装置。基于流体流动换热方程,建立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与周围岩体之间的传热模型。以第一个供暖季为例,分析内管导热系数和循环水流量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引入换热器效能对热短路现象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内管导热系数越大,热短路现象越显著;热短路使内外管中循环水温差降低,管内出现热堆积,导致换热器换热功率降低;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功率随循环水流量的增大逐渐增大;内外管之间存在热短路时,出口水温随循环水流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流量增大,换热器效能增大。研究成果可为深层地源热泵系统中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增强地源热泵竖直埋管地下换热器换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换热器换热性能直接影响到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成本.地下换热器可分为单U型、双U型和1 2型三类.采用非稳态法对膨润土、水泥 砂两类回填材料进行了室内实验;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采用扶正器和定位器施工可以保证下管,并能降低钻孔内热阻.因地制宜地选择埋管形式,采用稳定、高效的回填材料和减小热短路是提高地下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水平式地埋管换热器尤其是路面下水平式地埋管换热器逐步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路面下水平式地埋管换热器利用道路路基施工便利进行安装,可有效节约地埋管换热器前期安装中的钻孔或开挖沟槽费用,且公路作为城镇基础设施,仅中国每年新增公路里程就达100 000 km以上,因此该方案应用潜力较大。为了探究路面下水平地埋管换热器的热扩散半径以及气温对其换热能力的影响,本文采用GeoCube热响应试验测试仪,对路面下埋深0.5 m的水平串联式地埋管换热器进行了两次加热功率分别为4 kW和6 kW的现场常规热响应试验,并基于4 kW热响应试验参数利用COMSOL软件建立了路面下水平串联式地埋管换热器3D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气温波动对路面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有显著不利影响。在热响应试验中,该影响会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减小。路面下水平串联式地埋管换热器热扩散半径确定为小于0.75 m,建议地埋管安装间距大于1.5 m以防止热干扰。所建数值模型模拟精度良好,可用于路面下水平串联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17.
以电加热器作为热源的热响应测试仪,仅能进行夏季制冷工况测试,参数设定以经验为主。应用了以热泵作为冷/热源、可测试冬季供暖工况的原位热响应测试仪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热泵输出功率稳定,测试功率在夏季制冷工况和冬季供暖工况宜分别设为40~60 W/m和35~45 W/m;热响应测试时间不宜少于48 h,若模型精度要求高于2.5%,需根据地层情况适当延长测试时间;野外测试的冬季供暖工况下热交换孔的热阻为0.08(m.℃)/W,100 m深度内岩土体的综合导热系数为1.67 W/(m.℃)。测试结果可满足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将常规桩与地源热泵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型基桩--热交换桩。首先介绍了热交换桩的概念和工作机制,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分类。桩体中埋设换热器并与地表管路连接,通过换热器中的交换液体与桩体、桩周土-地基土及地下水系统进行热交换,形成封闭的地源热泵的地热交换器,使得热交换桩具有常规基桩和地源热泵预成孔直接埋设换热器的双重作用。最后分析了热交换桩目前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实际应用关键技术问题及其研究的方向。分析后可以看出,热交换桩是一种经济、环保、节能的新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冬生  孙友宏 《世界地质》2002,21(4):406-410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技术的重点和核心是地下埋管换热器。地下埋管换热器的设计包括:换热器形式和回路形式的选择,地下换热器尺寸设计,水平间距及热短路,管材的选用和换热能力等。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施工主要包括:钻孔,下管,注浆、回填和换热器的安装。  相似文献   

20.
刘婧  高科  孟祥瑞  李冰 《探矿工程》2012,39(10):53-57
地源热泵系统凭借其节能和环保的特性,一经问世就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一直是地源热泵技术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比传统的单U型换热器,对新型的同轴套管型换热器的取热工况进行试验研究,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说明其具有良好的传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