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31篇
  免费   3644篇
  国内免费   5364篇
测绘学   2378篇
大气科学   5970篇
地球物理   9546篇
地质学   20384篇
海洋学   3601篇
天文学   2392篇
综合类   3769篇
自然地理   3399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787篇
  2021年   909篇
  2020年   723篇
  2019年   814篇
  2018年   5428篇
  2017年   4680篇
  2016年   3423篇
  2015年   1096篇
  2014年   1128篇
  2013年   1173篇
  2012年   1969篇
  2011年   3653篇
  2010年   3045篇
  2009年   3265篇
  2008年   2694篇
  2007年   3168篇
  2006年   735篇
  2005年   863篇
  2004年   877篇
  2003年   950篇
  2002年   781篇
  2001年   593篇
  2000年   723篇
  1999年   1027篇
  1998年   879篇
  1997年   838篇
  1996年   798篇
  1995年   723篇
  1994年   636篇
  1993年   543篇
  1992年   454篇
  1991年   317篇
  1990年   253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191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63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3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本文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台风外区热力不稳定非对称结构对其异常路径的影响问题,提出了台风运动非对称结构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台风涡旋动力结构特征上,而且反映在台风外区三维非对称热力结构特点方面,即包括温、湿不稳定层结分布特征及其强弱程度因素。台风外区不同热力非对称分布特征将导致台风移动轨迹的显著差异,且构成各类“旋转”、“打转”、“转向”等复杂异常路径。  相似文献   
992.
非单一水平均匀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单一高度风速、温度湍流资料确定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该方法无须进行风速廓线的测量,可以应用于非单一水平均匀下垫面和非中性层结,避免了主观性。用该方法计算了北京城市北部边缘325 m气象塔附近的零值位移d和地表粗糙 z0。结果表明:该处下垫面零值位移d和地表粗糙度z0与风向有很强的依赖关系,与气象塔周围的城市建设相对应。  相似文献   
993.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皖南地区晚二叠世早期沉积层发育特征,确定了龙潭期地层的顶、底界线。以单因素图件为基础,结合其它成因标志,编制了龙潭早期(三个亚期)和龙潭晚期岩相古地理图,由此可以看出龙潭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94.
硅岩的Rb-Sr同位素组成特点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安  陈瑞君 《地球学报》1997,18(Z1):108-110
通过对扬子地台和东昆仑山地区的不同时代、不同成因、成分上差异较大的硅岩Rb-Sr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探讨其物源和形成环境,利用所测Rb-Sr等时线年龄,有效的解决硅岩的地层年代,开创硅岩测年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甘肃巴谢剖面黄土-古土壤的光释光测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释光(OSL)测年是测定第四纪沉积物年龄的一种新技术。它通过单色光束激发使晶体中储存的电离辐射能释放出来。与热释光(TL)测年相比,OSL测年可以不考虑残留的OSL信号,而且测量具有简便、迅速且准确等优点。本文用细颗粒光释光技术对甘肃巴谢剖面的黄土-古土壤进行了测定,其测年结果与14C测年结果相吻合。这表明,光释光是一项极潜力的年代学技术。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浸渍法(IM)和沉积-沉淀(DP)法制备了一系列Pt/TiO2P25)催化剂,并分别用甲醛溶液和氢气还原处理催化剂.利用原位红外监测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探究了催化剂制备和还原条件及Pt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氧化甲醛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用DP法制备并用甲醛还原的Pt/P25催化剂中Pt颗粒分散均匀,并具有合适的粒径和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显示出良好的甲醛氧化活性.在空速30 000 ml/(g·h)、反应温度30°C和甲醛初始浓度50 mg/m的条件下,0.4%Pt/P25(DP-HCHO)上的甲醛转化率达到98%,并能稳定运行100 h以上.相比之下,Pt/P25(DP-H2)由于表面活性氧较少,不利于甲酸盐氧化,活性较低.Pt/P25(IM-H2)虽然具有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却同时具有最大的Pt颗粒粒径,在甲醛转化为甲酸盐和甲酸盐氧化两步反应中的活性均较差,因而甲醛氧化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997.
右江褶皱带位于华南褶皱系的南西端,地质构造复杂,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本文对该区有色金属矿床的两个主要成矿系列进行了研究,一是与重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锡-铜-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其中又可将其分为锡-铜与银多金属两个亚系列,二是沉积-改造型层控锑矿床成矿系列,本文以上旧,都龙,白占厂,德保,凤凰山和木利,马雄等矿床为实例,分别讨论了两个成矿系列的主要特征,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998.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与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概要论述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基本特征,以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必须遵守的原则。重点以河西走廊为例,阐明水资源开发违反自然规律所造成的恶果,以及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应采取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999.
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区域持续发展是从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理论滞后于应用为其基本现实。没有理论的行动是盲目的。区域持续发展理论建设已迫在眉睫。理论建设包括科学体系、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和核心理论层次,本文主要对其基本理论层进行论述,认为现代人地关系协调论、区域PRED系统论、区域发展控制论和人地相互作用潜力论构成了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构建区域持续发展核心理论以及指导当前的区域持续发展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人地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继生  陈涛 《地理科学》1997,17(3):224-230
从自组织系统思想出发,提出了人地关系的基本特性,通过逻辑斯蒂听数学变换,分析了人地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混沌特性,进而讨论了人地关系的分形性质。基于混 过程与分形结构的因果关系,指出: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人文分形景观乃是人地非线性关系的混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