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沉积物中石英E'心的热力学特性及其地质应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8个取自南海蛛江口盆地XJ33-2-1井的样品进行了热力学实验,使用电子自谢共振(ESR)技术获取了样品中石英E’心天然状况下的ESR信号强度I1对经热活化技术处理后石英E’的ESR信号强度I2的比值。实验结果表明:每个样品的 活化温度不完全相同,这与母岩的特性有关;I1/I2值与不地温呈正相关关系;I1/I2值与地层年龄有很强有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9。说明I1/I2值具有古地温指示和地质  相似文献   
32.
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模拟与中长期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多元回归与自相关相结合对浅层地下水动态进行模拟预报,并对该方法的物理意义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33.
淮河流域洪涝变化动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非线性现象是现代科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地理现象无不存在着非线性,目前,地理学对非线性现象的研究多从分形角度开展,对其本质-混沌的研究较少,在先前关于淮河流域洪涝变化序列及其非线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混沌理论和微分议程理论,对淮河流域洪涝变化混沌动力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重建了一个3维2次非线性模型,研究表明,淮河流域洪涝变化混沌动力系统具有较Lorenz等典型混沌系统更复杂的形式。  相似文献   
34.
东昆仑祁漫塔格山志留系白干湖组浊积岩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分析,东昆仑祁漫塔格山志留纪白干湖组浊流沉积鲍玛序列以BC、AE、BCE、BCD段为主;粒度分布概率累积曲线斜率低、分布区间宽、悬浮总体含量大而分选差;古流向呈扇状,属近源浊积岩B、C相的浊积扇中扇环境,从下到上岩石粒度逐渐变细,沉积盆地水体逐渐变深,反映为浊积扇向海推进的弧后盆地沉积特征,这对分析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1992─1996年中、美、德合作开展“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及综合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研究项目的提出、工作进展概况和取得的主要科学、技术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6.
主要对近十几年来我国在西太平洋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回顾通过参与国际合作,我国在西太平洋海域已经获得大量观测资料,并在海气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方面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1)近中国海和热带西太平洋海域的海面动量、热量交换特征;(2)西太平洋及暖油海域的边界层特征;(3)海上气溶胶特性及分布规律;(4)热带西太平洋海-气二氧化碳交换。  相似文献   
37.
臭氧在鱼类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研究臭氧在鱼类育苗水质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不同浓度的臭氧对养殖水中细菌和弧菌的灭菌效果,及其对鱼苗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与累积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湿地在流域中处于水陆交错的特殊过渡区域,是地表重要的景观覆盖类型和生态系统。湿地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在维护区域/流域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景观格局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对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物种迁移产生作用,对地理环境也产生巨大环境效应。湿地景观变化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紧密相关,与人类活动影响息息相联。至今,人类已把天然的湿地景观格局改变为受人类支配的土地利用格局。自然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初级生产力产生显著影响,对局地、区域及全球气候环境、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湿地景观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区域响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9.
 动物常依据捕食风险强弱改变其行为策略,在警戒与采食及其它行为的时间分配上权衡,这一理论称为捕食风险的时间分配假说。该假说已在高原鼠兔等动物中得到验证,但对在中亚荒漠地区有代表性的啮齿动物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是否成立至今未被验证。通过行为观察,比较警戒与采食等行为在单位观察时间内总累积时间、单次行为持续时间以及活动频次之间的关系,验证大沙鼠行为规律是否符合捕食风险的行为时间分配假说。结果显示大沙鼠警戒行为的总累积时间与采食等其它行为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警戒与总地表活动:r=-0.727,P<0.001;警戒与采食:r=-0.515,P< 0.001;警戒与储食:r=-0.174,P< 0.001;警戒与其它行为:r=-0.142,P= 0.001),警戒单次持续时间也与其它行为的单次持续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警戒与地表活动:r=-0.157,P< 0.001;警戒与采食:r=-0.126,P= 0.002;警戒与储食:r=-0.094,P= 0.024)。此外大沙鼠警戒频次与其活跃程度紧密相关,大沙鼠活动频繁时,伴随的警戒次数也多(警戒与总地表活动:r= 0.404,P< 0.001;警戒与采食:r= 0.311,P< 0.001;警戒与储食:r= 0.297,P< 0.001;警戒与其它行为:r= 0.366,P< 0.001)。研究表明:大沙鼠在警戒与采食等其它行为的时间分配上存在明显权衡,支持捕食风险的时间分配假说,并且其警戒行为亦与活动频次有关,当大沙鼠活动频繁时,伴随的警戒行为次数也越多。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USB接口技术的组成和特征 ,利用USB接口技术 ,设计了海量数据采集系统 ,可实现较传统方式更为经济、有效的高性能海量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该系统在工程上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